国宝《景苏园帖》全套石刻的磨难

2020-04-23 zsdown520  2363  收藏  管理

东坡赤壁碑阁内被世人称誉为“国宝”的《景苏园帖》全套石刻126块,囊括了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一生中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72件,自清光绪十九年?穴1893年?雪摹刻面世之后,就被世人尊奉为“集苏书之大观”的精典巨制,与江西修水县的“黄庭坚书法碑林”、湖北襄阳市的“米芾书法碑林”并称为苏黄米三大个人书法碑林。人们可以想见这套石刻的来之不易,但却不一定知道它曾历经两次劫难,险些毁坏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红卫兵”之手。

功德无量 杨寿昌、杨守敬创意刻碑

素有“旷古奇才”之誉的苏东坡为文涵浑奔放,善书工画,一生著述甚富,惜其书画作品大多在徽宗初年的党禁中为蔡京所毁。至南宋乾道年间,宋孝宗下诏解禁求遗迹归之秘府并亲为序赞,苏书乃得以流传。

苏东坡墨迹至宋末既剩不多,南宋成都人汪应辰毕生搜罗其书帖择其优者结集,名之曰《西楼帖》。明代松江人陈继儒以《西楼帖》所收不丰,故重辑一集,名之为《晚香堂帖》。后之论者认为:《西楼帖》惜无全帙,《晚香堂帖》又美恶杂糅,难见真采。

清光绪十六年?穴1890年?雪,四川成都人杨寿昌?穴字葆初?雪出任黄州府黄冈知县。黄州本苏东坡贬谪之地,杨寿昌景仰同乡前贤,且酷嗜苏书,常恨世无善本。鉴于苏公墨迹已不多见,而宋刻苏帖亦罕流传,其他虽有摹刻又不免真赝参半,且坡公久留黄州,而存者仅有“乳母任氏墓志铭”片石,然有误字又不能信以为真,故有在黄州重辑苏东坡书帖之愿。天助杨公,一生敬慕苏东坡的著名金石学家、书法家杨守敬当时正好在黄冈县担任教谕之职,且将自己号为“邻苏老人”。杨寿昌以情相告,希望得到杨守敬的帮助。杨守敬为杨寿昌的精神所感动,欣然应允杨寿昌的请求。

杨守敬对苏东坡的书法推崇备至,常称苏书为“有宋第一”。在当时的书坛上,杨守敬的鉴赏水平享有盛誉,且收藏苏帖甚富。选刻苏书,本是杨守敬早有的打算,只是个人经费不足,未能如愿。当接受了杨寿昌的委托之后,杨守敬便将自己收藏的、历代流传下来的数十种法帖进行反复比较,然后将粗定的二十多种苏帖送请杨寿昌审定,并将自己的看法简要地作了说明。

杨寿昌审核杨守敬所呈法帖及选刻意见之后,深信杨守敬的眼力。根据杨守敬的推荐,特聘当时的临摹专家江夏人刘宝臣双钩上石,又请了一位姓江的刻碑高手一人主刻。杨守敬对摹刻的一笔一画要求极为严格,毫不含糊。有时在石工力所难及的情况下,他还亲自动手修整。根据财力,原定选刻四卷,后又增补两卷,计刻石126块。杨寿昌与杨守敬皆题跋其后,分别记述镌刻是帖的初衷及过程。石碑刻成后拓片若干套,每卷一册,全套共六册。刻碑之前,杨寿昌于衙署西侧修园一座,名之为“景苏园”,他打算待碑石完全成功之后,再嵌置景苏园内流传后世,故碑石称之为《景苏园帖》。事后,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提到《景苏园帖》时说:“此余为成都杨葆初所选刻,大抵皆从旧本摹出,皆流传有绪之迹,绝少伪作,固应为苏书钜观。”并认为:“余意此帖虽后出,当为近世集苏书之冠。”

深明大义 萧耀南不惜重金救国宝

摹刻《景苏园帖》全套石刻历时三个春秋,当大功告成,正待嵌置“景苏园”中,杨寿昌却未曾料到自己被解职归田。由于刻碑负债太多,杨寿昌一时无力偿还,迫于无奈,只好将碑石典当于汉口的“张信记”当铺,并约定时日赎取。谁知天不作美,杨寿昌回乡不久遇疾谢世,其后嗣至约定时日却无有能力赎取。张、杨两家为此诉讼不休,长达三十余年。

民国十四年?穴1925年?雪四月,张信记见杨寿昌的后嗣已无能力赎取,便将碑石以高价转售给海外商人。交货之日,搬运工肩驮背扛之状,刚好被曾任湖北提刑的浙东名士范之杰亲眼目睹。稀世国宝,即将流失海外,范之杰情急如焚,心似刀绞。在此之前,即当年正月中浣,炳武上将军萧耀南巡阅两湖至黄州,召故乡名士欢宴于赤壁矶头。曾任黎元洪大总统府秘书长,又以巡按使致仕的李开亻先被特邀参与盛宴。酒过三巡,李开亻先陪萧耀南周游赤壁。行至万仞堂侧,萧耀南见有空地半亩,顿生于此建楼志庆之念,便以言试探李公,李开亻先以为此乃善举。萧耀南当即决定拨款建楼,并请李开亻先物色监修人选。适逢黄冈人汪筱舫刚从钟祥解任归里,汪氏曾在此前五年监修过赤壁,当李开亻先以情相告后,汪筱肪欣然应允,并指挥石工日夜赶修。

正当束手无策的范之杰听说萧耀南在黄州赤壁建楼之事,心中转忧为喜,旋即赶到武昌萧公馆中。范之杰策略地先以《景苏园帖》拓本六册进呈萧公,萧耀南见此墨宝后称善不已,爱不释手。范之杰见状,便将此拓片的原石即将流失海外一事相告。萧耀南听后大惊,问明详情,当即委托范之杰不惜一切代价,务必将此国宝从外商手中购回。范之杰受命后,几经周折,终以原价的数倍将全套石刻从外商手中买回,并留于武昌萧公馆中。

当年夏月,信阳人董锡赓被任命为黄冈知事,赴任前一日晋谒身为湖北省省长的萧耀南。萧耀南拿出案头《景苏园帖》拓本,郑重地交付董氏并叮嘱:“此帖原石,刚以重金购得。碑石既为天下之宝,当与天下人共之。我决定将此石刻仍保留黄州赤壁,意在扬风雅公同好,请悉心办理。”董锡赓受命,即与范之杰、汪筱舫等商议择日运碑石来黄州。按照新建楼四壁的空间以及《景苏园帖》的顺序,精心设计出嵌碑小样,然后申报萧耀南审定。

楼成之日,萧耀南衣锦还黄州,系舟江头,召董锡赓等游赤壁。萧耀南对嵌碑小样中不合理之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应诸公之请,特撰《重嵌<景苏园帖>石刻》跋一篇,与之相关者范之杰、李开亻先、汪筱舫亦题跋于后,董锡赓作《嵌<景苏园帖>拓本记》以彰盛举,并将诸公所作跋文皆钩摹上石,与《景苏园帖》石刻一起嵌于楼下四壁,名之为“碑阁”。萧耀南取苏辙《黄州快哉亭记》中的名句“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之意,欣定楼名为“挹爽”。

舍生取义 有识者巧施妙计护石刻

“文化大革命”初期,“红卫兵”们“破四旧”之风甚烈,文物古迹、祠堂、庙宇、古籍、石刻等,几乎无一不在“四旧”之列。“破”风盛行,东坡赤壁的《景苏园帖》石刻等古迹皆危在旦夕。就在这关键时刻,身为“当权派”的黄冈专署宣传部副部长董笑干和文教局局长陈靖在自己不便出面的情况下,暗中谋诸下属,请他们为保护东坡赤壁的文物古迹献计献策。

1966年9月初,一个以“红卫兵”对“红卫兵”的妙计被内定下来了。其具体方法是:由当时专署文教局的一般干部郭假夫、舒徐、赵庭杰、陈彰彬、刘子智、周果然、方益山七同志会同当时湖北省文史研究馆黄冈专区工作组的樊焕恭、段酉昌和黄冈专区汉剧团从事舞台美术工作的卢东等十余人,以“毛泽东思想红卫兵”的名义,戴上象征“革命造反派”的红袖章,抢先“进驻”东坡赤壁。进驻之后,第一步发布《公告》,对外声称“改造赤壁,把东坡赤壁办成毛泽东思想大学校”;第二步抓紧收拾文物古玩,加以封藏;第三步,赶制毛主席语录牌,将东坡赤壁变成“红色海洋”:第四步在东坡赤壁举办“革命历史纪念展”和“抗大校史”展览:第五步组织讨论更改东坡赤壁楼台亭阁的名称,并加以“革命化”的简介。

方案既定,工作紧锣密鼓地有序开展起来。保护小组将“改造赤壁”的《公告》贴出后,关闭了东坡赤壁的大门,并在门上贴上“正在改造,暂停参观”八个大字。保护小组全体人员以三夹板为原料,用钢丝锯锯成一个个立体方块字,然后组合排列成毛主席语录,粘贴在大型木板牌上,前后二十多天,共制长方形的语录牌60多块。与此同时,保护小组将碑阁内的《景苏园帖》石刻刷上石灰,全部封闭,使之成为四面白墙,然后,将毛主席语录牌加以覆盖,整个碑阁又成为当时最为时尚的“红色海洋”……

就在保护小组的工作接近尾声之时,一群高喊着“大破四旧立四新”、“打倒苏东坡”口号的“红卫兵”们拿着铁锤、铁钎来到东坡赤壁,准备砸碎所有的书画碑刻。然而,眼前的“红色海洋”使他们望而止步,面对着毛主席的语录,谁又敢动他一根毫毛?芽?选

国宝《景苏园帖》全套石刻就这样巧妙地逃脱了一场厄运。1972年,因接待海外友人,始将碑刻洗刷干净,国宝因此重见天日。

国人幸事 国宝126块完整无缺

《景苏园帖》石刻自镶嵌于碑阁以来,一直被专家学者视为不可多得的高质量的苏帖石刻,并被世人誉为国宝。遗憾的是,早在十几年前,有专家鉴定此套石刻已失落24块,故有“国宝非全璧”的说法。然据笔者最近考证,此说有误。

有关《景苏园帖》石刻的数目,在民国二十一年?穴1932年?雪印刷的《黄州赤壁集》卷十·金石部中记载:“石凡一百二十六片。”最早论定此帖石刻有失的是湖北省博物馆陈上岷先生,他在《杨守敬选刻<景苏园帖>采用的原帖目录及述评》一文中开门见山地指出:“《景苏园帖》石刻原为126块,现尚存102块,嵌于黄冈东坡赤壁之碑阁,是国内保存较好的苏帖石刻。”1986年,湖北美术出版社根据《景苏园帖》拓片第一次将它影印出版,整理者丁永淮先生亦在后记中说:“原刻126块,现尚存102块……这次出版,就是这102块石刻拓片的影印了。”

陈上岷先生断定石刻“现尚存102块”的理论根据是什么昵?芽笔者认为先生极有可能是按照东坡赤壁碑阁内镶嵌石刻的木框数目来推断石刻的数目,因为将阁内镶嵌的民国时期人书刻的跋语那一栏除外,木框的总数刚好是102个?穴其中右壁有木框42个,左壁有木框36个,后壁有木框18个,前壁有木框6个?雪。

事实上,按照木框的多少来断定石刻的多少有失科学,因为外型大小一致的木框内有的是一整块石碑,而有的则是由两块短碑组成。只是由于两碑之间的间隙很小,一般人不易觉察。通过仔细辨识,笔者发现凡是由两块短碑组成的同一框石刻,大抵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两块碑的内容互不相关;一种是两碑虽然系同一诗文的内容,但章法上仍按两块碑来处理,也就是两块碑的左右均留有一定空白。像这类情况的出现,极有可能是为了节省石材或整块的石材不足,通过认真观察,碑阁内右壁镶嵌的石刻实际有51块,左壁42块,后壁25块,前壁左右两栏12块,除去右栏内民国人书刻的4块石刻,累计起来,石刻的总数不多不少,刚好是126块。

东坡赤壁的《景苏园帖》石刻126块完整无缺,使十几年来“此碑失落24块”的不白之冤得以昭雪。完整的全套《景苏园帖》石刻足以向世人宣称:它是我国保存最完好,数量最多的苏帖石刻。这对于研究苏轼生平、从事文物考证和爱好苏书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幸事。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