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叶种,在先天条件上茶多酚、水浸出物、氨基酸也比一般中、小叶种浓度高,同时由于普洱茶的制作工序,基本上很单纯,技术都相对传统,也正是此因素,导致普洱茶在制作过程中,能保留更多的营养成分,也最能表现出优质原料的真本性。
因为经过越繁复的制作工序,产品产生的失误与营养及有效物质的流失也越多,再加上普洱茶拥有独特的后发酵机制,所以确切一点的描述,压制成型后的普洱茶,应该只是一种原料,或者可称之为半成品,而普洱茶品质的完成必须涵盖三个必要部份:优质的原料、正确的工序、得宜的后发酵。其中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纵有优质原料,正确工序,如无得宜的后发酵陈化,也无法发挥既存优点达到极致。
而忽略普洱茶其实是一门科学,是生化科技,更是一种艺术,它不应是荒诞无稽的神话,也不应是坊间仙丹神药夸大无实的行销口号,而是一种以生化理论为基础,营造适宜的陈仓环境,孕育特定微生物,分泌有利后发酵的酵素,透过一连串不同途径的化学变化后,呈现出不同发酵程度不同阶段的茶,是享受品茶当下的乐趣,是存茶、藏茶过程的期待。
现代普洱茶如果没有选择适当的原料、经过专业技术管理、合理的后发酵机制,那么最终也不会成为好的普洱茶。其原理就像电锅中的米不插上电源不加入适宜的水分烹煮,最后锅底还是米,不可能变成饭!就算是顶级的排翅,没有经过泡、洗、蒸、煨等料理调味,不可能成为口颊留香的美味羹汤,充其量也只是存放很久,又干又硬的鱼骨头。所以说普洱茶除了是一种“可以喝的古董”外,或许对很多爱茶者而言,是一种理想的实践、是一种成就的肯定,也是另一种情感实现的情愫!
(责任编辑:八分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