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秦刻历尽沧桑

2020-04-23 zsdown520  1181  收藏  管理

  秦始皇嬴政于公元前219年率众臣登泰山封禅,并在泰山极顶的碧霞祠西侧玉女池畔立碑歌功颂德,以诏天下。颂文由当时的丞相、书法家李斯以小篆撰写。

  秦小篆的特点是线条圆润,笔划简练,形体秀丽,每一个字的偏旁部首都有统一的写法,因此,秦小篆在我国文字史上和书法史上均有着重要的地位。

  秦泰山刻石经过多年的自然风化和磨砺,至宋代时整个碑碣已难觅踪迹。公元1008年(宋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东封泰山时,兖州太守特意献出珍藏的四十余字的拓片。

  到了清代,残石又遭劫。1740年(清乾隆五年),碧霞祠遇火灾,刻石残片又一次遭戮,被湮没于废墟之中。1815年(嘉庆二十年)一位参加过当年修整玉女池的老人,在谈到秦泰山刻石时,对旁人说,他在玉女池中曾经看到过一块秦刻石的残片。此事很快被当时的泰安知县汪汝弼得知,他便与前任知县蒋因培一起,在碧霞祠玉女池中找到两小块残片。此时,碑文已所剩无几,经辨认,仅有“斯、臣、去、疾、昧、死、臣、请、矣、臣”十字。后来,将该残片转移至泰山下东岳神庙岱庙内安置保存。1890年(光绪十六年),残片被盗,时泰安县令毛蜀云严令戒严查找,最后在泰安县城北关的一座石桥下(现泰安市聋哑学校北)找到,并重新置于岱庙。1910年(宣统二年),泰安知县俞庆澜又在岱庙西侧建石屋专门保护。1928年,又将残片置于岱庙的东御座内保护。1979年重新建亭保护至今。

  对于秦泰山刻石,历代均有评价。元朝的郝经在其《太平顶读秦碑》的诗中赞道:“拳如钗股直如筋,屈铁碾玉秀且奇,千年瘦劲益飞动,回视诸家肥更痴。”清代泗水的王家榕于1826年,(清嘉庆二十一年)在题秦泰山刻石的一首诗中写道:“访古因奢旧,临池意渺然。零星两片石,卓越二千年。体变周宣王,功垂汉武先,只今题勒壁,谁共此留传。”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先生对秦泰山刻石的评价是:“质而能状,实汉晋碑铭从出也。”目前,现存的残片中实际仅有七字能够隐约可读,这七字是:臣、去、疾、臣、请、矣、臣。由于秦泰山刻石珍贵的历史价值,目前市场行情虽然没有达到价值连城的程度,但也确实不可同日而语。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