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东莞国际茶业博览会6月1日-4日在东莞南城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东莞茶仓的强大吸纳能力,造就了今天普洱茶、黑茶、白茶等后期发酵茶类投资理念的盛行。
东莞是中国藏茶之都,这里的存茶量、老茶保有量、老茶交易量都位居中国第一,是中国重要茶叶贸易集散地。东莞国际茶博会自2008年开始,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0届,成为了海内外茶商尤其是老茶茶商首选的经贸交易平台,引领着中国茶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辐射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影响遍及海内外。
第十一届,东莞国际茶业博览会6月1日-4日在东莞南城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东莞茶仓的强大吸纳能力,造就了今天普洱茶、黑茶、白茶等后期发酵茶类投资理念的盛行。
这里不得不说说东莞的茶和茶仓。
短短的15年内,东莞民间的藏茶量竟然超过了40万吨,够这座城的人喝上80年。上世纪90年代,台商的大举进入,让茶文化在东莞大肆兴起,并迅速在珠三角蔓延。
十年风云突变,一饼饼普洱茶在后续转化中价值亦深度发酵,传导到价格层面,则上演了一场又一场财富神话。“藏茶之都”的背后,是民间资本的角力。如今,政府层面正在力推“东莞仓”的标准化建设,目的就是要让东莞的茶产业走上康庄大道。
壹
“莞茶”茶够莞人喝80年
走进位于万江石美的茶仓,一阵阵茶香扑鼻而来,过道上摆满了吸味和防潮的木炭,墙壁上则装着一排排温湿度计,每一间仓库的门口都悬挂着一个记录本,上面记录着巡查人的身份、时间以及当时的温度和湿度……好的仓储环境,可以让茶叶的价值大大提升。
由于大致相当的经纬度,使得云南和广东成为国内最为优良仓储之地,尤其是广东临海,给了普洱等后发酵茶一个天然的转化环境。“普洱、黑茶、白茶等茶类,都有很强的吸附性,要求存放的地方不能有异味,比如家中点了蚊香,都会使茶叶变味。”尤其是在回南天,湿漉漉的天气,还可能让茶叶霉变。
正是基于这些因素,专业的茶仓在东莞应运而生。不少茶庄纷纷建有自己的茶仓。
来自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统计数据显示,东莞的茶庄、茶店以及茶馆,已经超过1万家;几乎每个中心镇都有专业的茶叶市场;茶叶收藏爱好者接近10万人,品饮人数超过150万;而更为惊人的则是藏茶量已经超过40万吨,如果按照现有人口统计,可供东莞人喝上80年。
贰
“新移民催生“藏茶之都”
“整个茶产业分为种茶、制茶、存茶、饮茶四个环节,在国内尚没有哪一个城市有东莞如此大的存茶量。”东莞茶促会会长梁海潜说,从2012年开始,东莞被茶界赋予“藏茶之都”,这确非浪得虚名。这座原本不产茶的城市之所以跟茶结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台资的进入。
据介绍,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批台湾人来到东莞投资兴业,带来了茶叶品饮、收藏投资等文化,并与广东的早茶文化深度融合。“他们不仅教会了东莞人如何品茶,还教会了如何选茶、如何投资收藏等。”梁海潜说,经过台商们的启蒙,东莞人从2004年开始掀起“藏茶风”,后发酵的云南普洱茶自然成为首选。
东莞·双陈茶仓
这其间,包括杭州、福建、湖南、湖北、广西、安徽、河南等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又带来了当地的饮茶习惯,使得东莞这座城市,迅速聚齐了国内所有的茶类及品饮方式。
今天,作为南城国际会展中心的“谢幕之展”,第十一届国际茶博会将拉开序幕,组委会统计显示,本次参展企业达200多家,标准展位超过600个,参展茶企覆盖了普洱茶、湖南黑茶、福建白茶、红茶、绿茶、乌龙茶等茶类。
叁
“双向茶市”正逐步形成
从普洱的一枝独秀,到六大茶类的百花齐放,这背后有众多茶人的努力,更多的则是东莞民间资本的角力。在名轩的仓库内,存放有2000多款莞藏明星茶,将在今天的茶博会上集体亮相,其中记者就看到一款2003年的四星孔雀。“这款茶当初出厂价1万元左右(一件),如今已经去到600万元以上;如果是六星孔雀,市场价已经过千万元。”名轩茶仓负责人苏志强表示,物以稀为贵,当初这款茶的产量只有十多件。独特的配方加上资本的追逐,让这款茶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
财富增长的刺激,让全国各地的新茶源源不断被运进东莞茶仓。有数据显示,“东莞仓”的茶存量每年都以至少15%的存量增长。对于整个产业而言,目前最大的问题便是解决行业标准及“去库存”问题。
东莞·昌兴茶仓
“目前仓储没有国标,每个企业都是按照自己的标准执行。”在东莞茶行业协会会长卢树勋看来,这会让整个“东莞仓”的权威性大打折扣。近年来,东莞市政府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包括质监、食药监等部门会共同参与,首先制定东莞地方的仓储标准。
存进来,还得走出去。这也是东莞茶促会及茶行业协会近年来的重心——打造“双向茶市”。卢树勋说,约6年前,他们就把目标瞄准了北方市场,几乎跑遍了黄河以北的所有城市,如今已经跟北京、河北、河南、东北三省等多地机构洽谈合作,且已有东莞茶仓与北方的一些会所建立合作。
在东莞茶促会的工作计划中,走进“一带一路”也已经提上日程。梁海潜表示,今后的目标,是让“东莞仓”的存茶走向全球各地。
(责任编辑:八分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