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东莞“两会”,“东莞仓”话题引发代表、委员们的广泛关注。东莞民间存茶号称数十万吨之多,除了难以计数的家庭茶仓外,当前真正算得上“专业”仓储的莫过于双陈普洱、天得茶业及昌兴存茶“三剑客”。但三者在存储方式上各有千秋,在缺乏权威论证的前提下,很难得出孰优孰劣的结论。老茶鬼今天就同大家分享一下东莞存茶“三剑客”的藏茶秘笈:
◎双陈普洱:茶仓放置活性炭吸取杂味
号称“普洱茶专业仓储开创者”的双陈普洱,从1992年开始在不同的仓储环境下进行普洱茶仓储实验,1995年在东莞建立起第一个“自然干仓”。双陈普洱创始人陈永堂曾表示,“只有自然、干净、空气质量好的空间环境且能保障温度和湿度不过高的前提下,储藏出来的普洱茶口感品质是最优越的。”因此,双陈普洱的茶仓温湿度始终分别控制在32℃、75%以下,确保茶仓通风干爽。
双陈普洱宣称,一件新茶入库,先要进入“净化仓”放置1-2年,目的是让茶品适应新的仓储环境,去除制作、运输过程中附带的杂质。“净化仓”通道每隔几米就会放置一篓活性炭,“运用其自然原理来去除不利的气息,稳定品质”;
此后,茶品被移入空间相对密闭的“稳定仓”,继续自然陈化;
第三步是进入“调节仓”,该仓位于整个生态茶仓的中间位置,天花板设有通风系统,以“平衡整个仓储系统中的微生物发酵菌群”;
第四步,茶品进入“陈化仓”,进行长期的后期陈化;
第五步,也是老茶出仓前的最好一步,即“醒茶仓”。由于长时间的陈化,茶品处于休眠状态,在“醒茶仓”进行1到2个月的苏醒,“激活茶叶的内含物质,如此方可保证茶品口感的活跃润泽度”。
2013年以来,沉寂多年的双陈普洱开始在广州、东莞的茶展频频亮相,对外展示其仓储理念及部分老茶。
◎天得茶业:自然通风“无为而治”
茶仓占地65亩、存茶量达7000吨,广东茶促会会长、天得茶业董事长蔡金华因此被一些媒体奉为“中国藏茶第一人”。
地处长安镇沙头S358省道一侧的天得茶仓依山坡而建,背靠五点梅水库。交通便利,周围绿树环绕,自然环境良好。
七座铁皮屋顶的仓库分为3排,仓储规模达8万余立方米,囤货涵盖了黑茶、普洱茶等6大茶类。
蔡金华告诉老茶鬼,从2007年起,他先后考察了香港、马来西亚、昆明及东莞本地的众多茶仓,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存茶并不复杂,关键是控制好温湿度,干净、无异味即可”。
蔡金华介绍,天得茶仓遵循的是“自然仓”存茶理念,不同茶类分开存放,以免串味。库房除了底部与上方的通风口外,并无空调、抽湿等电气设备,以空气自然对流调控茶仓内部的温湿度,“要求平时湿度不超过60%,温度最高不超过30℃。茶品每年翻一次堆,上下、前后位置做一下调整即可,其它方面不做过多干预。”
同时,天得茶业还配套有设施完善的化验室,定期对库存茶品的转化情况进行科学分析,为建立自主仓储标准体系积累原始数据。
◎昌兴存茶:厂房改茶仓盘活物业
位于高埗镇的昌兴存茶,是继东莞双陈普洱、天得茶业之后的第三个专业茶仓。
作为一处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的仓储,昌兴存茶的做法对东莞大量闲置物业如何开发利用一定的启示意义。
昌兴存茶副总经理方晶超告诉老茶鬼,项目一期开发的仓储规模达2万平方米,茶仓主要依据茶叶中的微生物与仓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机理,结合本地特有的气候条件,利用一年四季自然变化规律进行茶叶的存放及陈化,“共同构成整个生态仓储系统”。
除了新改造完成的专业茶仓外,昌兴存茶还配套有微生物实验室、茶叶感官审评室、综合实验室等部门,可以随时对茶叶在仓储过程中的理化指标进行监测。
(责任编辑:八分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