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入仓茶”和“未入仓茶”

2020-03-12 zsdown520  740  收藏  管理
普洱茶

随着普洱茶的兴起、发展,普洱茶文化、资讯也在互联网风潮中迅速的传播开来,而有关于普洱茶原料、制作技艺、仓储状态、年份都势必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在网络渗透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情况之下,极具神秘面纱的普洱茶背后所隐藏的东西也被一一揭开,而不再神秘未知。此外,在新茶与老茶充斥市场而又各自发展的前提下,老茶快速被国内外市场快速消化,难觅踪迹,新茶成为市场主导,引领消费群体向快速“流通”的方面发展。而与此同时,在未来普洱茶市场,消费者对于年份与仓储的辨识度将会快速提高。下面我们就针对普洱茶入仓与否的辨识方式来谈谈。

什么是入仓茶?

入仓茶的“入”在这里不是进入的意思,是“人为因素”和“人为方式”,强调的是“人”,是主观能动性的第二次体现。所谓“入仓茶”就是将普洱茶品储存于某一仓储环境,试图通过人为的加工方式改变仓储的自然环境,来达到茶品快速陈化的效果。其中例如增湿(洒水)、添加药剂、增温(针对散茶来说,可以通过不翻动茶叶,让内部温度持续高温的状态来实现,据有关科学实验数据显示,内部中心温度在不翻动的情况下可达78摄氏度)、不通风等等,即“入仓茶”。

什么是“未入仓茶”?

“茶品储存在一般人可以长期居住的环境中(特别强调,南北仓储在维度、气候都有很大差异,因此,人们长期居住的地方也存在南北差异),没有经过人工方式控制和直接改变环境,会随着四季温湿度自然转变陈化的普洱茶属于‘未入仓茶’。”

茶和“未入仓茶”的辨别方式

一般而言,“未入仓茶”品(饼茶)因储存环境干净、无水渍,且单纯而量少,固定筒身(七子饼)的铁丝不容易锈蚀,笋叶包装完整,饼身碰撞少。反之,入仓茶则很难保持筒身的完整洁净。

1、外包纸

除去外面的笋叶,如果外包纸张有水渍,茶饼边沿有一定的破损或严重破损,说明已经进过仓,在七饼中第一饼与最后一饼为甚。而未进仓茶品在一定年份以上(最快也要三年以上,依茶质、工艺和环境而定),会出现油渍,出现油渍的原因可能是储存温度过高造成的。而年份与纸张完整性通常情况下是无关的,保存良好的老茶纸张可能完整没有受损;反而入仓茶,在短时间内因潮湿与茶虫因素而毁损,可以此推测储存环境是潮湿还是干洁。

2、饼身的松紧

针对有一定年份的茶。入仓茶的饼身边缘因湿气而较散,但也会出现相反的情况,越往中心点越硬。而没有入仓茶整简重叠重压的机会相对少,加上正常发酵与氧化,是整饼均匀的松散开。好的茶出现松动实乃正常现象,但是不能认为松动脱落就是破损的现象,两者要区分开来,前者是正常现象,后者是人为因素,不过也有压制得比较紧的茶,即使存放多年,也未见边沿脱落,相反茶质越来越明显。

3、茶菁色泽和味道

以生茶饼来说,三年以上“未入仓茶”菁的色泽油亮光洁,饼身内外颜色相同或是差异不大。“入仓茶”菁颜色灰白或灰黑,色差大且表里不一。若茶菁黑而不油亮,通常是高温退仓方式造成。但有些不法的商会以喷茶油方法来增加亮度,如此会出现茶饼内外色差大的状态,不过要仔细辨别才能看出来。熟茶品的辨识,入仓茶通常红黑色而无光泽,而好熟茶品红棕色而有轻微亮度,若偏青黑色,则可能是制作工艺——渥堆不当造成的。

为对于味道来说,“未入仓茶”的生茶茶品有老茶淡淡的陈香,带蜜味。入仓茶,有所谓的仓味:广东茶仓较闷,香港通常陈味浓,味道明显较大差异。入仓茶品仓未退完仓前,常能从外包纸就能嗅的到仓味,实在是闻不出来的可以对着饼面哈气也能闻出来。而对于熟茶,轻度入仓之轻发酵芽叶熟散茶,有荷叶香的如白针金莲。轻发酵之熟老叶,有年份之“未入仓茶”,有红枣香的如7581熟砖;有木质化香的如7562。

4、汤色

未入仓生茶,汤色从金黄、黄红、依品种、年份与制作过程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共同特色关键在于汤色清亮,且泛油光。入仓茶汤色较暗而深、不清亮,除非仓度非常轻、老茶或退仓多年的茶品,才有可能清亮而油光,不然都难以出现这种情况。从另一角度来说,汤色琥珀、清亮也是优质茶的特征。

5、口感

对“未入仓”且稍有年份生茶茶品,可以同时具备口感清爽、回甘生津强,茶韵足、杯底留香的特点。但是对于有些茶叶来说很奇怪,适度入仓会有超越“未入仓”茶的表现。但它的缺点是永远都有仓味。

“未入仓”的熟茶,则虽口感清爽、茶韵足,但水薄而质轻,泡水短。轻度入仓熟茶,汤滑水甜,香气足、口感佳, 多方面表现都略胜未入仓熟茶一筹。

因此,从以上可以总结得出,普洱茶“未入仓茶”要比入仓茶茶品更优,但并不排除所有的入仓茶的茶叶品质,口感都不如“未入仓茶”,在存储过程因地域的局限,可以适当的人为干预仓储环境,来达到一定的转化效果。不过通常情况下还是让普洱茶“未入仓”自然陈化更好。

(责任编辑:八分斋)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