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喝茶自由

2024-07-20 zsdown520  10  收藏  管理

原来我早早地实现过“喝茶自由”。

那些年茶馆遍地开花,茶企多如牛毛,茶叶市场四处分布,见到的大多是做茶的,写字楼里飘着普洱茶香,办公桌的抽屉里是茶,家里的书柜摆放着茶,送礼也多是茶。

因为工作的原因,要采访茶人,参观茶厂、茶博物馆,要深入茶山,要参加各种规格的品茗活动。从早到晚,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城市到茶山,接触的都是茶,喝茶成了工作的重要内容。喝山头茶,喝印级茶、号级茶,喝得神清气爽,喝得飘飘欲仙,喝得饥肠辘辘。很多人心心念念的好茶,我可以轻松喝到。这大概是最美的工作,没有之一。

不可一日无茶地喝着,也把自己的身体当成一个实验室。一杯杯茶入口,一次次地感受茶的香气、颜色、喉韵、体感,把感受记录下来,以此增加对茶的理解。现在可以下断语的是,如果你不了解茶,说明你喝的茶不够多。喝到一定量的时候,对茶的认知,就了然于胸。

于我,喝茶量是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喝了那么多茶之后,我开始有选择地喝,或尽量精选一些茶,浅浅地喝。大脑发出的信号是:凡是影响肠胃和睡眠的茶,都要谨慎。

喝茶很美,但喝茶失眠就很痛苦,是一种“高度清醒的疲累”,第二天脚下生云一般,身体歪歪斜斜,没有精神。工作繁忙,不得不考虑饮茶量。我开始理解每年春茶开采时做茶人的艰辛了。此间,他们要没日没夜地喝各种山头的新茶,用身体去“检验”今年新茶的品质。因为高频次大量饮茶,他们有些承受不住,肠胃功能紊乱,睡眠质量不佳。

好茶太多,适者为珍。

以前喝的茶,无所不包。现在基本上选择熟普、红茶、白茶、绿茶,其他珍茗,机缘到了也欣然品饮。春饮绿茶,喝一个鲜爽甘醇,龙井啊竹叶青啊安吉白茶啊,都有一点,一点就好,到了立秋就不碰绿茶了。熟普、红茶、白茶,一年四季轮着喝,属于比较滋养身体的茶。

品种少了,投茶量也减了。我不大喜欢浓茶,当茶过浓时,茶味本身很难去体会,甚至觉得不好喝,这就有点暴殄天物。当然“好喝”因人而异,有人就喜欢重口刺激一些的。投茶量减少,不是节省,而是在一个度量里,求解出一个茶味美妙的最优值。所谓中庸之道,于泡茶也合适。再说,多多许不如少少许。

个人的味觉嗅觉非常微妙。有一段时间,我有意不去碰茶,而改喝温和的白开水,饮食也极其清淡,不吃辛辣不吃油腻食品,蔬菜大多水煮,尽量去吃食材本身的鲜、嫩、甜。“断舍离”一番之后再喝茶,对茶的感受全然不同,身体有如白纸一张,对甜度、香气、饱满度的觉察,更加细微,对喝茶,也更加期待,有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喜悦。

最近朋友送了极好的茶,是那种喝一点就少一点的需要时间和机缘完成的茶。我舍不得喝,我甚至觉得自己有点吝啬。只有高朋好友来时,才拿出来泡,水选了比平时更好的。凝注心神,认真泡茶,予客分享。茶味之美,分毫不减,客人纷纷赞叹。

现在,我想我实现了另一种喝茶自由:用自己的认知去选茶、泡茶、喝茶,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喝茶,拥有专属的可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判断,解除了“你那么喜欢茶怎么不喝茶”的捆绑。人有惜物之心,物有悦人之美,如此更加珍惜好茶,细品每一泡的茶味。

第一种喝茶自由,你只是物质层面上占有了茶。第二种喝茶自由,是你可以在精神层面上自由地享用茶。茶在那里,或远或近,或浓或淡,或多或少,或冷或热,最后,你对茶的痴爱不变。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3年7月刊

文|郑子语

图|段兆顺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