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煮茶的现代性思考

2024-07-20 zsdown520  13  收藏  管理

春深处,茶香弥漫。2023年,全国范围内突然产生了一种美感和时尚的茶生活——围炉煮茶。

生活在海南的田君是我的同学,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人。他吃饭的餐具是不锈钢的盆,喝茶用的是一个分不清颜色和质地的大罐子。大学毕业后,田君被分配到海南当老师,然后到公安队伍任职。曾经有同学说他斜挎一支枪,裤脚一边高一边矮,开着一个警用三轮车在海口市的大街上十分神气。挎枪之说虽不可信,但田君在海口确实过了几年“威风”的日子。突然有一天,他觉得这样的生活索然无味,于是选择辞职“下海”,据说赚了很多钱,还经营了海南著名的亲子户外俱乐部。日子富裕了,但田君依然用不锈钢盆大块吃肉、大碗喝茶,我看他在同学群里“晒”不锈钢的美食盆,忍无可忍,托人在江西景德镇给他找了几个大号的缸喝茶,倒也配得上田君的快意人生。总而言之,田君同学豪迈奔放,不是那种翘兰花指、捏着嗓子说话的人。

2023年初的时候,田君在同学群里“晒”了一个围炉煮茶的活动,他们几个五大三粗的大汉,坐在用砖头搭的曲水流觞的茶台边煞有介事地围炉煮茶。在海南潮湿而闷热的气候里围炉煮茶,把我笑得肚子疼。

之后,“围炉煮茶”这种休闲方式在我国遍地开花。据说这种新兴的方式是源自云南的“火塘烤茶”,在滇西也叫“罐罐茶”。滇西山高林密,早晚温差很大,山区人民靠屋中的火塘取暖、煮饭、煨茶,火塘里的火经年不熄,火塘是全家的中心。耋耄老人不出去干活,从早到晚蜷缩在火塘边,用长长的烟锅抽着旱烟,煮茶和烧洋芋,在火塘里烤粑粑,火塘上还会炖着一锅苞谷稀饭,条件好的会放点腊肉,用盐巴舂点青辣椒,拌上鱼腥草、水香薷以及各种野菜,这就是最好的下饭菜。要是有点苞谷酒,那更是人间美味。日子一天天在火塘的烟火中溜走。火塘的火终年不熄,被视为神灵之所在。小孩和女子从小被教育不能跨过火塘,生活在泸沽湖边的摩梭人更是把火塘视为火神之所在,火塘是家庭生活的中心,敬神、吃饭、待客、聊天、出生、死亡、做法事等都在火塘边进行。在火塘边不能说脏话,不能往火塘里吐东西,不能随意拨动火塘里的柴火,这种习俗在当地少数民族中广泛存在。如果火熄灭了,当地人用打火石取火,远古燧人氏的那套生火技艺还被完整保留着。我最喜欢看那些老人打火,在“咔咔咔”的打火声中等待着那个见证奇迹的时刻降临。

火塘里烧着大树干或者树根,我们叫“柴疙瘩”,质地坚硬特别耐烧,烟熏火燎地可以烧一整天。围坐在火炉旁就是滇西人在冬日消遣的最好方式。就算是白天不生火,夜里也要生起一个火盆,一家人围坐在火盆旁边,在那个没有电视、没有手机的年代,父母子女围坐在一起,火盆上烧着开水,茶壶不断地冒着白气,父亲的茶缸子里有浓醇的茶,全家人都要抢着喝。离春节近了,烧洋芋、烤饵块、烤糍粑,再蘸着豆腐乳、喝着热茶、吃着热饭,跟今天的围炉煮茶形式是一样一样的。这种样式的围炉煮茶,不浪漫,但充满了烟火气,也写满了生活在大山深处人们的不易与艰辛。

我记忆中的围炉烤茶是与我父母的人生叙述和想象交织在一起的。

我母亲来自文献名邦——云南鹤庆,那里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文庙和书院兴盛。我的母亲现在依然是一个漂亮的老太太,高鼻深目、皮肤白皙、能歌善舞。我父亲是独生子,从小就受琴棋书画的熏陶,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的崇山峻岭之中。在他的青年时期,每个学期两次往返于怒江和县里开会乘坐溜索的经历是极端痛苦的。那时想要过江只能坐溜索,每一次都是巨大的考验。我记得我父亲生前跟我们讲,每次坐完溜索就有庆幸自己又可以活半年的小欣喜,我品出了他当年的伤痛和恐惧。他当年也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无父无母,无依无靠,充满不幸与无可奈何,就算天天有围炉煮茶的生活,也没有当下围炉煮茶的惬意。

以前那种围炉烤茶既能提供食物饮料,又能抵御横断山区夜里的寒冷,祖祖辈辈守着一个火塘、一个小罐子,从一块粗得不能再粗的茶砖上掰下一小块,放在火塘上烤得焦香,再注入开水……在水与火的撞击下,发出雷鸣般的嘶响,茶汤即刻沸腾,一团白气盖过了老树疙瘩的烟雾,也遮住了泡茶人的面容,茶汤欢快地沸腾,茶多酚的白沫把沁人心脾的茶香送入每一个人的鼻腔,白日的辛苦劳作,一天的疲惫,都随着一口热茶的下肚立马烟消云散了。那个年代的山区人民,生存的艰难和贫困程度超乎想象,唯有火塘才是人生温暖之所系。

父母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不缺浪漫。父母是两地工作,他们的距离先是从隔两条江一座山——怒江、澜沧江和碧罗雪山,变成了只隔一条江——澜沧江,但往返还是要走几个小时。我有记忆的时候,澜沧江上已经架起了铁索桥,往返可以不用坐溜索。父亲周日下午带着他的信鸽去学校,到学校就把鸽子放飞,母亲看到飞回来的鸽子就知道父亲已经到学校了。

小时候,我父亲的学生背着我多次走过那条江,给我摸过许多鸟的蛋,吃过很多烤鸟肉。我曾经问我的学生,你们看到天上飞过一只鸟的时候心里想的是什么?学生说美丽、浪漫、自由。而我告诉他们,“我小时候看到一只鸟,就是空中飞过一坨肉。”学生们先是惊愕后是哄笑。在此向那些我吃过的鸟蛋和鸟肉们致歉。

我们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出生长大,通过高考离开了按着帽子仰视都看不到山顶的横断山。一旦有了自由选择的机会,那种围炉煮茶的火塘就成了我们希望逃离的生活。

云南的围炉烤茶与云南独特的高原气候和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田君的围炉煮茶与当年横断山区少数民族的火塘烤茶看似同出一辙,仔细品品,倒也显出了海南的不同凡响。毕竟海南又热又潮,没有需要围炉煮茶的自然条件。

没想到的是2023年,我们小时候玩过的火塘烤茶突然在大街小巷流行起来。围炉已经成了许多年轻人的时尚,人们穿着汉服,翘着兰花指,在曲水流觞的台子边煞有介事地摆着各种茶点,还有地瓜、土豆、馒头片,下里巴人的玩意儿突然就与高大上的雅致茶会挂上了钩。

过去大家都住平房竹楼,四面透风,围着炉子煮茶和食物自然不在话下,没有一氧化碳中毒的危险。现代人住着密封的楼房,自然不适合围炉煮茶。于是,山庄、开放式茶楼等场所成为围炉煮茶的新选择,也让围炉煮茶成了一种时尚。温暖的炉火、芳香的茶水、诱人的食物,都拥有慰藉生命的力量,人们不由自主地在寻找着生命里的温度和温暖,就如围炉煮茶的意境一般。

有人在围炉煮茶这个方式中看到了商机,而我看到的是疫情下人生的坚持和心灵的抚慰。我们以喝茶的方式排解精神压力,“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生活与茶方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古人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今人是不是可以说,“何以解忧?唯有饮茶。”在当下社会,我们要面临各种不确定性,特别在我们目睹了疾病和死亡之后,如何来对抗后疫情时代的不确定性呢?这种茶生活和茶方式似乎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返璞归真的围炉煮茶就是古老的茶在当下的现代性延展。因为现代性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态度,所谓态度,就是与当代现实相联系的一种模式,一种由人民所作的意愿为选择,或者是一种思想方式、一种行为方式。所以,源于云南的火塘烤茶与当下围炉煮茶究竟有什么联系,是我们今天要思考的问题。

疫情期间,饮茶人群有增无减。疫情虽然使人们的生活空间被压缩,加剧了现代人的精神焦虑,而茶的慰藉正是人们对抗这种状态的手段之一。这越发让我看到茶在我们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尽管当下的快节奏生活已经不再有昔日的火塘,当年我父亲工作的地方也从山上迁移到镇里。山里人不明白楼栋的编号,一模一样的楼房让他们找不到家,只有在每栋楼上画上各种动物以作为记号来辨认。你家住牛楼,我家住马楼,看起来是笑话,却是活生生的现实。这是一个时代的陨落,也是时代的进步。注定会有一些人会牺牲他们熟悉的一切,跌跌撞撞地行走于人世间。与山里四面漏风的竹楼相比,封闭的楼房不能再烧火塘,曾经的围炉烤茶在镇子上几成绝唱,只有复活在市区的茶楼瓦肆,以特殊的方式重现在当下。

围炉的时空已经斗转星移,这种古老的茶生活方式却以另外一种形式于今天复活,我们不得不惊叹茶的神奇,这也是茶的活力与魅力,如影随形,存在于我们的精神世界之中,一有合适的机会,就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焕发出无限生机。

所以有关茶的生活、茶的文化与茶的人生哲学,在今天这种语境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契合。我们的茶生活与茶文化、茶俗与茶道,跟我们当下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一路走,一路思考。

已经活成网红的围炉煮茶,我作为过来人,总觉得现在围炉煮茶的方式有着更大的表演成分。2019年,我家里来了一些柬埔寨留学生做客,宾主围坐在餐桌旁,我用盖碗泡茶招待他们,没有任何表演的意思,因为客人多,我泡茶速度很快,学生们看呆了。他们后来和我说,“老师泡茶很美,想跟老师学泡茶。”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中国茶艺的美感和内涵,没想到,在异域文化视野观照下的中国式泡茶,能够如此简单真诚地打动这些异国学子。于是我们相约下个学期结束,我再更详细地教他们认识中国茶。

其实不仅仅是围炉煮茶,遍布大街小巷的茶楼茶馆,使茶成为了世俗生活最有效的沟通联系方式。我有时出差,即使只有短短两三天,也要与朋友相约到私家茶室品茶,从冰岛茶喝到老班章茶,领略了各类茶的不同魅力。仅仅云南的茶就已经颇有点山头林立、门派众多的样子了。茶显示出了现代生活的丰富性和多元性,这片普通的树叶,承载了极端丰富的现代生活内涵。茶的价值就在于让所有的选择都有合理性,它以其包容性、中和性及多元性,让我们从它身上找到了依据和可能。茶是平和的,越喝越清醒,不像酒,一喝就迷糊。炎炎夏日,一杯茶下肚,暑气全消;寒冬腊月,一杯热茶入口,如沐春风;家人围坐,一杯茶便让你体会浓浓亲情。茶可浓可淡,话可深可浅,情却越喝越浓。因为茶里有理性的光芒,有人性的温度。

所以,约茶喝茶,把茶言欢,安静优雅的茶生活成为了现代时尚。在后疫情时代人们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的当下,茶成为了现代生活方式下的另一种选择,就如围炉煮茶的故事在我父辈的时代就必不可少,而后又奇妙地在当下复活。我们看到的是轮回,是深藏于生命之中的文化之光。这就是传承,这就是茶的价值。

茶的故事很多,来吧,找个时间,我们围炉煮茶。

来源:茶周刊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