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古道波浪宽,风吹茶香到两岸(上)

2024-07-20 zsdown520  29  收藏  管理

六堡茶借助茶船古道境外延伸线向外持续输出,渗透到港澳地区与东南亚国家消费者的生活当中,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同时,境外的消费市场也通过茶船古道推动六堡茶产业发展,拉升原产地的茶叶产量,促进生产工艺变革。

一叶孤舟渡重洋,死生茫茫两不知。当无数华工带着希冀与彷徨,登上“下南洋”的船舶时,他们不会想到,一条六堡茶向境外输出的线路会因此开启;他们更不会想到,在以后的岁月中,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变革与影响都与这段历史息息相关。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六堡茶借助茶船古道境外延伸线向外持续输出,渗透到港澳地区与东南亚国家消费者的生活当中,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同时,境外的消费市场也通过茶船古道回推六堡茶产业发展,拉升原产地的茶叶产量,促进生产工艺变革。穿越岁月的烟云,有形的古道与无形的心路交织,演绎着人情、世风、茶事的沧桑。

药店曾卖六堡茶

马来西亚茶商林倾强从1997年开始就大量收藏陈年六堡茶,一有空他就在怡保、槟城、吉隆坡等地寻觅。除了茶庄外,他更多是到日杂店、药材铺搜罗六堡茶。他说:“马来西亚的华人在日常品饮、祭祖拜神、养生保健时都会用到六堡茶,有的人甚至把六堡茶当药用,所以,许多日杂店、药材铺都经销六堡茶。”

19世纪末印尼的华人药店

过去,在东南亚,六堡茶是华工必备饮品和基础保健品,这种文化观念深深植根于当地消费人群的意识之中。因此,许多华工离开原工作区域后,往往会把喝六堡茶的习惯带到新的生活环境中,使六堡茶成为其家庭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马来西亚马六甲培风中学教师黄俊庆才30多岁,但与六堡茶结缘已有20多年。在上世纪30年代,黄俊庆的爷爷从中国广东到马来西亚雪兰莪州的锡矿做工,当时,矿上都会备好六堡茶供矿工们饮用,以解暑祛湿。后来,黄俊庆的爷爷离开了矿区,但饮用六堡茶的习惯却保留了下来。“爷爷认为六堡茶既解暑又便宜,每天都会在家里泡上一大壶,让家里人一起饮用,所以我从小就喝六堡茶。”

事实上,因为认可六堡茶的保健功能,东南亚许多华人都是“好而不贵”的六堡茶的拥趸。

肉骨茶是东南亚华人喜爱的一种食品,那是用药材熬煮的带汤排骨再配上饮用的茶。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市走上一遭,不时能看到生意兴隆的肉骨茶店。“为了弥补体力消耗和强身健体,马来西亚许多工人都喜欢大量食用肉类和滋补药材。”在马六甲经营旅宿业的黄崇俽介绍,大量摄入肉类,使当地人不得不饮用消滞的茶品,价钱便宜的六堡茶因此备受欢迎。

保健和便宜,这两个鲜明的特点,使六堡茶在东南亚得到广泛应用,品饮、养生、怡情乃至拜祭供奉,不一而足。

马来西亚马六甲市的餐厅随处可见肉骨茶

六堡茶在融入东南亚华人生活的同时,也营造了别具特色的营销方式:因为购买者众,茶庄、日杂店、海味行、药材铺等店铺纷纷经营六堡茶;街头巷尾随处可以购茶,加上大多数消费者收入不高,“少量购买”成为当地购茶的又一特点,每次只买一二两茶的消费者比比皆是。茶叶售价低,消费者单次购买量又少,马来西亚一些店铺因此不愿对茶叶称重,而是大致掂一下分量,就把茶叶分装成小包。黄俊庆说:“这种经营方式在马六甲一直持续到2000年前后。”

当年销售靠出口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六堡茶的出口量锐减,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的茶叶产量也跌入低谷。1945年修撰的《广西农业通讯》称,“抗日战争时(六堡茶)外销日减,每年平均产茶1500担(75吨)左右”。

虽说往事如烟,但大量历史资料定格下这样的事实:不仅是抗日战争期间,在2005年以前,六堡茶在境外的销售,都是左右其产量的关键因素。

从19世纪中期开始,港澳地区的发展及华工“下南洋”风潮的兴起,使六堡茶有了通过茶船古道向境外输出的契机。但是,此时的港澳地区人口总量还很小,“下南洋”谋生的华工随身携带的茶叶也有限,因此,六堡茶输出数量并不算多,其对六堡镇茶叶生产的影响也就不大。据《六堡乡志撰编》记载,1861年,六堡镇的茶叶产出与其他山货相比未处于绝对优势。

此后,随着港澳地区的发展,以及面向南洋地区的茶叶贸易兴起,六堡茶的产出被不断推高。1945年编修的《广西农业通讯》记载,上世纪初期,“六堡茶当收成时……年产约50万斤”。上世纪20年代后,第二次华工“下南洋”风潮掀起,更使六堡茶的产量大幅提升。

昔日的新加坡街市面貌

马来西亚的槟城如今依然有着浓烈的华人生活气息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后,随着港澳地区人口的跃式增长,以及东南亚地区锡矿开发新高潮的到来,六堡茶的产出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此时的六堡茶主要用于外贸出口创汇,除了梧州加大生产力度,广西的横县、灵山、桂林等地也都开办茶厂生产六堡茶,以满足出口需求。《广西通志 · 供销合作社志》援引的统计数据显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广西每年出口的六堡茶类茶叶都超过1000吨。

出口,曾经是六堡茶销售的主要途径,因此,境外消费的持续走高,让境内的六堡茶生产也一片兴旺。原梧州市苍梧县科委于1982年春编写的《全区茶叶栽培加工技术经验交流会汇报提纲》中称,“1979年全县收购毛茶2527担……每年出口六堡成品茶2000多担”。

然而,令人叹息的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六堡茶出口量在上世纪90年代后再次锐减,导致横县、灵山、桂林等地的茶厂退出了六堡茶生产领域。

2010年过后,境外消费市场逐步恢复,重新拉升六堡茶的出口量。只是,相比日益兴盛的境内消费市场,六堡茶在境外的销量依然显得不足。梧州市农村农业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梧州六堡茶产量达到1.12万吨,而梧州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梧州的六堡茶类茶叶出口只有1000吨左右。

来源|《茶船古道》 作者:赵洋、龙天传、苏爱清、杨麦

来源:中国六堡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