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茶事趣史

2024-07-20 zsdown520  80  收藏  管理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茶叶同时也是我国的主要特产和传统出口物资。中国茶叶向以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品质优良闻名于世。古代巴蜀地区饮茶、种茶最早,是我国茶业的发祥地之一。现在四川全省几乎所有的县、市都生产茶叶,并各具得天独厚之优势,年产量和出口量均在全国产茶省分中名列前茅,为丰富人民生活、出口创汇作出了很大贡献。

古代巴蜀的疆域很大,包括现今四川、云南、贵州以及湘西、鄂西、陕南等部分地区。按现在我国产茶区划,属于全国四大茶区之一的西南茶区。如前所述,这一带是茶树的原产地及其边缘地区,自古就有茶树分布。

东晋史学家蜀郡江源(今四川崇州市)人常璩于公元347年写成的《华阳国志》,是古代最有价值的一部地方志。该书《巴志》中提到西周初,巴蜀的一些少数民族部落曾随武王伐纣,当地所产“……丹、漆、茶、蜜·……皆纳贡之。”同书《蜀志》中还记载:“蜀王别封弟葭萌于汉中,号苴候,命其邑曰葭萌焉”。杨慎《郡国外夷考》说:“葭萌,《汉志》:蜀郡名,萌音芒。《方言》:蜀人谓茶曰葭萌,盖以茶氏郡也。”据《辞源》注释,葭萌郡故城在今四川昭化东南五十里。古蜀国以茶的别名为郡名,说明当地产茶是相当多的。《蜀志》里还列举“什邡(今什邡市)山出好茶”,“南安(今乐山市)、武阳(今彭山县)皆出名茶”。这些地方是古蜀王开明的统治区,其时期相当于战国时期。可见秦朝以前,巴蜀产茶地区已相当广泛。

那么为什么先秦著作中没有茶事记载呢?众所周知,秦以前全国的文化、经济中心在黄河流域。巴蜀僻处一隅,文化落后,缺之有关茶的文字记载,又有大山隔绝了与中原的交往,所以巴蜀的饮茶、种茶知识,当时还未能传到北方。自从公元316年“秦击蜀,灭之”(见《史记·六国年表》),这才打开了巴蜀的“门户”。其后,秦将司马错率蜀众乘船沿长江东下,征服江南;汉高帝刘邦也凭借蜀中人力、物力,破灭项羽,统一全国。这几次大规模战争中的人口大迁移,促进了巴蜀与南方、北方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也促进了巴蜀茶叶的向外传播。由此看来,顾炎武《日知录》所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知有茗饮之事”,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秦朝统一中国后,蜀郡太守文翁兴学,李冰大办水利,川西平原的文化和农业(包括茶叶)得到迅速发展。到西汉,蜀中文人学者辈出,有关茶事的文字记载,开始陆续出现于他们的著作中。

汉武帝时,成都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凡将篇》记载了十九种药用植物,其中的舛诧就是茶的别名。西汉末,成都的另一位文学家扬雄的《方言》里说:“蜀西南人茶曰葭”(以上两书见《茶经》引)。扬雄《蜀都赋》里,也有“百华投春,隐隐芬芳,蔓茗菼郁,翠紫青黄”之句。

尤其为茶史研究者所重视的文献是,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王褒的《僮约》。王褒是蜀郡资中(今属资阳市)人,官至谏议大夫,《僮约》是他买家僮时写的一张契约,上面规定了家僮应做的种种劳役,其中有“烹茶尽(净)具”和“武阳买茶”两项。武阳故城在今彭山县的双江镇,距成都不远,水陆交通便利,又是《华阳国志》所说出产名茶的地方。由此证明,西汉时士大夫阶层日常生活中有饮茶习惯,而且茶叶已被作一种商品在市场上买卖。

汉代,巴蜀的茶种和种茶方法已传播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始建于西汉初年的湖南茶陵县,即是以产茶命名。又据野史资料,浙江临海盖竹山有仙翁茶园,即为汉朝名士葛玄所植。

两晋、南北朝,长江中下游地区产茶渐多,并向淮河流域发展。东晋元帝时,镇守宣城的大臣温峤上表贡茶达千斤之多。这时期,北方人习惯饮用酢浆,南方人则多喜饮茶。尤其是士大夫之流逃避现实,崇尚清谈,品茗赋诗,从此茶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晋朝诗人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之句,就是对蜀茶的赞美。

北魏张辑《广雅》载:“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姜、葱、桔子滗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这是古代巴蜀茶叶的采制和饮用方法的最早记录。至今川黔等省一些山区的各族民众,还保留了与此相似的饮烤茶的习惯。

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昌盛,为茶叶生产大发展和饮茶风习大普及提供了条件。据《茶经》记载,唐代产茶地区已由江淮流域扩展到福建、两广,包括四十二州,形成了八大茶区。四川属剑南道茶区,当时彭州、绵州、蜀州、雅州等地都盛产茶叶,一些专业性茶园具有相当规模。据《唐国史补》记载:“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牙(芽),号为第一。东川有神泉小团,昌明兽目。”这些名茶,口碑载道,屡见于唐代诗人的吟咏。

雅安“蒙山顶上茶”是历史上驰誉最早的名茶。传说西汉时有一位甘露和尚俗名吴理真的,植茶七株于蒙顶五峰之间,此茶“吐纳日月精华,少饮可以疗疾,久饮可以长寿,号称仙茶”。到唐代,蒙顶茶身价极高;唐杨哗《膳夫经手录》说:“始蜀茶得名蒙顶,于元和(唐宪宗年号)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顶……尝见画品论展、陆笔工,以为无等可居第一。蒙顶之列茶间,展陆之论又不足论也”。又说:“湖州顾渚紫笋茶,自蒙顶以外无出其右者。”顾渚紫笋茶是唐代大名鼎鼎的贡茶,但与蒙顶茶相比,也得屈居第二。因此,唐代咏蒙顶茶的诗作颇多,如白居易《琴茶诗》云:“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孟郊《乞茶诗》云:“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锦水有鲜色,蜀山绕芳丛。”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诗》里也有“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之句。

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连西北、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也盛行饮茶。据《茶经》和《封氏闻见记》载:“两都并荆、俞间以为比屋之饮”,“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城市多开店辅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饯取饮”。“往年回纥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唐国史补》也记载有常鲁公出使西蕃时,赞普曾以所藏内地多种名茶出示,其中就有剑南的昌明茶。唐宋以后历代王朝实行以茶治边政策,四川茶叶大量运销康藏地区。至今四川仍是最主要的边茶产区。从甘孜州藏族长篇史诗《格萨尔王十八大传》里,可以看出藏胞对“茶库”雅安、荥经所产茶叶的需求多么迫切。

由于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开始征收茶税,唐文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又实行榷茶制,由官府垄断茶叶制造和买卖。唐以后历代王朝沿袭唐制,设官专司茶政,制定茶法,使茶叶税利成为仅次于盐铁的国库收入来源。例如宋朝在北方辽、金频繁入侵,只剩下半壁河山的情况下,依靠西南和东南地区的茶叶,每年增加财政收入达六、七百万贯之多,并借茶马交易,羁驭边疆民族和保证战马需要,这对维系摇摇欲坠的南宋政权起了很大作用。

唐宋时期,我国茶叶、茶种和种茶方法,开始向海外传播。最先传到日本,以后又向东南亚、中亚、非洲、欧洲逐渐推广。到今天,全世界饮茶风习愈加盛行,产茶国家愈加广泛。许多国家的茶叶生产和贸易,成为关系国计民生和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大事。我国茶叶销往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茶叶市场一直居于举足重轻的地位。五洲四海凡是喜爱饮茶的人,没有不晓得中国是茶的始祖。茶香在口情满怀,可以说茶是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纽带。

巴蜀茶乡,源远流长,在祖国茶叶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来源:北京茶世界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