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编表演型的茶艺

2020-03-28 zsdown520  2785  收藏  管理
普洱茶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茶艺表演”这一词由台湾传入中国大陆。随后,茶艺表演在中国迅速发展,成为中国茶文化和茶产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茶艺的概念,主要是指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品尝一杯茶的艺术。而茶艺表演,是在茶艺的基础之上,用艺术表现的方式,实现茶的泡饮审美。

表演型茶艺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其形式由传统走向多样。比如有表现历史性茶艺的,如唐代的“宫廷茶艺”、宋代的“斗茶茶艺”、明清的“盖碗茶艺”等;也有表现民俗茶艺的,如白族的“三道茶茶艺”、藏族的“酥油茶茶艺”等;也有表现宗教茶艺的,如佛教的“禅茶茶艺”、道教的“太极茶艺”等;还有如地方特色的“潮汕工夫茶茶艺”等。

表演型茶艺的形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按茶艺形式划分,有按茶叶类型划分,有按茶具类型划分。形式的多重性,丰富着我们的视觉感官。

表演型茶艺是有一定程式的。

最早的程式侧重于器具与茶叶的介绍,可以看做推广普及型。如,表演者拿起茶具一一介绍:“这是盖碗,用来泡茶;这是公道杯,用来装取茶汤……”。这样的茶艺,缺乏艺术创编,直白、浅近,较少内涵和美感。

为表演型茶艺开辟艺术创编先河的,大概是已故茶艺表演艺术家袁勤迹。她创编的《龙井问茶》和《九曲红梅》,加入了很多现代的表演元素,整体的主题构思、茶具布置、冲泡技巧等,都形成了别开生面的风格。

这几年,全国各地举办“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茶艺表演电视大赛”、“茶奥会大赛”等,带动了一大批茶爱好者、在校大学生、茶行业工作者参加,产生了不少优秀的茶艺表演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表演型茶艺的不断创新。

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的节目表演形式老套;还有的只靠表演者漂亮的外表、精美的服饰和茶具作支撑,或边跳舞边泡茶,或文艺汇演式的歌舞为主。它们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为一类还是旧习不改,没有向艺术靠拢;一类是艺术形式(歌、舞)堆砌,弱化或淹没了茶这个主旨;还有一类是将茶与艺术不是有机结合,而是割裂为相互游离的状态。

结合近几年的表演型茶艺现况,在如何将传统型茶艺转变成艺术性茶艺,进而转变为富有茶道内涵的茶艺等问题上,笔者发表几点浅见:

第一,要确定好主题

主题是茶艺表演的核心和灵魂。创编表演型茶艺,首先要确定一个主题。主题应该体现思想、意旨、哲思或情趣,通过人、事、情的的叙述来凸显;切忌泛泛而谈或天马行空。一个表演茶艺,主题只能一个,杂不得。

如2011年在某省举办的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中优秀茶艺表演作品《爱如茶》,以“爷爷与孙女的亲情”为主题展开,爷爷的爱化成浓浓的茶汤,陪伴着孙女的童年时期。长大后,经历了事物的起起伏伏,此时,孙女再喝到这杯茶时,只能用茶表达对爷爷浓浓的思念之情。这样新颖而深刻的主题,不仅能体现艺术的分量,更能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第二,要解构好主题

解构主题,最直接、重要的是要创编出一个较好反映主题的茶艺解说词,既能达到阐释主题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使观众更好地把握、理解主题,更好实现审美效果。

一般来说,较合格的解说词,应由主题阐释、程序演绎两方面构成,同时切合表演用茶的茶理茶性。

现在大部分解说词都显传统或简单。比如,介绍参演者单位和姓名,介绍茶叶的产地、背景,茶叶的冲泡方式方法等这些;还有就是套用通用程式,如表演绿茶的,都是“冰心去烦尘、嘉宾赏嘉叶、清宫迎佳人……”一类,十分老旧俗套。这些形式的茶艺解说,只适宜用在基础学习的场合,用在舞台或比赛表演上,显然是没有说服力、表现力的。

优秀的茶艺解说词,需要创编者在文学、舞美、音乐等多个专项上综合性的把握、融合,完美、准确地烘托、渲染主题。

比如2013年11月举行的湖北省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十堰龙王垭茶叶公司的节目《武当红恋曲》。创编者解说词大胆采用诗歌形式,抒写一对男女跨越半个世纪跌宕起伏的爱情;又配以围绕女主角(泡茶女子)展开的男子独舞,再加以有效渲染气氛的背景音乐、极富苍凉色彩的朗诵,把一个凄美的爱情传奇,演绎得动人心怀。当“拥抱你/千百个往昔汇聚此刻/千百般情怀奔腾若水/拥抱你/你的倩影/你的芳韵/你的真洁如初的清甜……”的深情朗诵回环现场,很多人按捺不住共鸣的内心,抽泣起来……

创编这种程度的解说词,是需要具备深厚文学艺术功底的,非是一日之功。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尝试从简单入手。

比如广东的一次茶艺表演场合,有位茶艺师的《普洱茶茶艺》,解说词以情景故事展开,把普洱茶拟人化:茶在马背驼运,历经季节交替的风雨、漫漫长路的崎岖,最终胜利抵达目的地。创编者将普洱茶特性赋予人生哲理,表达出普洱茶的变化正似“茶如人生”这一主题。

解说词的创编,素材要源于生活或历史,还要将它们艺术加工,否则平铺直叙,就事论事,会空泛乏味。解说词切忌空、假、偏,不然适得其反。

解说词体裁,最好以文学而非应用文的形式建构。用诗歌、小说或散文来叙事、记人、抒情,表达观点或抒发情感。

初学编创者,先要积累相应知识,了解茶艺特性;正式创编时,结合主题,合理发挥想象,力求艺术、准确地表达。

第三,要演绎好主题

茶艺表演者和解说员,是茶艺主题直接的阐释者、演绎者。合适的表演、解说,可以为主题的演绎大大增色,给节目增光添彩。

首先选择好主泡。茶艺表演的主泡,需具备形象、气质整体要佳。虽说茶艺表演不是选美,但给观者良好的印象很必要;同时,便于体现、衬托主题神韵。如果碰到身体条件优秀,具有一定灵性的,那就更好了。

其次选好副泡或是完成节目所需要的其他表演人员。

解说员的选定相当关键。解说员虽不同于具体的茶艺表演者,但解说员通过声音的表达,能一定程度左右整套节目的艺术水准。我们看赵忠祥讲解的《动物世界》,电视上的动物画面,本很平凡,在赵老师的配音下,整个动物世界好像都注入灵魂会说话了,活灵活现。这样的作品堪称解说精品。

挑选解说员,要求普通话标准、口齿清晰,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同时要求音色丰富,感情丰沛。这样可以保证解说效果。

解说员切不可生硬呆板,类似于小学生读书、背书,如此将令无论多好的解说词和表演都黯然失色。讲解不熟练者,建议看看相关专业人士的诗歌朗诵,找准方法,多加练习。实在没有合适人选者,可以请相关播音专业人士担任现场解说或录音播放。

第四,要设计好茶席

近几年来,茶席布置已成为茶艺表演的一项重要构成内容;在有些比赛场合,茶席设计甚至被列为单独比赛项目。

当代文献中对茶席的定义,“指以茶为灵魂,以茶具为主体,在特定的空间形态中,与其他的艺术形式相结合,所共同完成的一个有独立主题的茶道艺术组合整体。”

传统表演的茶席布置比较简单,一般是将生活泡茶的茶台布置搬上舞台,遵从的是“湿泡法”定义。而创新茶席,是将茶席布置艺术升华,注重的是整体空间的协调、色彩搭配、结构合理的艺术美感。

在设计茶席布置时,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因素:

——茶器

根据主题与茶品,选择对应茶器具,在材质、色泽、造型、体积、实用性等方面都要严格要求,且注重协调感,不杂乱无章。

比如主题茶艺《九曲红梅》的器具选择,特地选用钧红瓷器来衬托红茶的暖色调,品茗杯内壁施白釉,衬托“九曲红梅”红艳的汤色;五只小品茗杯摆放成五个花瓣状,中央是一只红釉的品茗杯,代表花蕊,整个象征着一朵绽放的红梅。这样的茶具选用和摆放别具心裁。

——铺垫

以往茶艺表演茶桌上,放置茶盘作铺垫,避免表演过程中有茶水滴落在茶桌上,以示清洁;但没有讲究茶桌的搭配美感。现在的茶席铺垫,前提条件是以“干泡法”为主,所有茶水统一倾入茶盂中,茶桌上不容许有水滴。

铺垫物的选择,常见各种材质的布料,棉布、麻布、化纤、蜡染、印花、丝绸等;也有选择以自然界物品作铺垫,如树叶、花草、石头、竹子等;少数的,还会选择书法作品和绘画作品等纸张材料。

铺垫色彩原则是,单色为上,碎花次之,繁花为下。原料要自然质朴,色调要素雅洁净,能起到衬托、渲染的效果,更要与主题相呼应;不能过于花哨,喧宾夺主。如主题“绿茶”为主,铺垫物可以是绿色的树叶,也可以是浅绿色的棉布,象征春意怏然;切不可大红大黄色调,有违主题,起到反效果。

铺垫摆放有平铺、对角铺、三角铺、叠铺和垂帘铺等。

铺垫物的质地、色彩和形式的选择,都要围绕茶艺主题和茶器展开,给人以情趣的想象空间。

——装饰物

为了装点空间,增加茶席的观赏性,在茶席布置中,一般还会摆放相关艺术物品,如插花、焚香、挂画等。

插花,花材力求简洁、典雅,以自然界植物的根、叶、花、草、果等为好;焚香,选择淡雅、燃烧型香品为好,以免与茶香冲突;而以表现人生态度、情趣、境界的挂画,整体风格、美感则要与茶席主题一致。

——背景

为获得某种视觉效果,设定在茶席之后的背景物,系为茶席背景。如果说茶席是小空间的桌面布置,那么背景物则是大空间的格局布置,它可以使视觉空间相对集中,视觉距离相对稳定,更能让观者准确感受茶艺主题。

较常见的背景布置多采用画面,如茶园风光、风景画、房屋建筑等;也有用屏风、古典灯饰、油纸伞、博古架的;还有将树木、竹林、假山等生活场景搬入舞台的等。

第五,要设计好表演动作

根据主题、解说词、所冲泡的茶叶类型,精心设计茶艺表演动作。

设计时,要注意几个原则:

一是动作的美观度。

总体要求柔和、细腻,不能太过夸张,或太过内敛。比如在设计拿放物品时,幅度适中,轻拿轻放,注意手型的柔韧度。有的人表演时,如同杂耍,将杯子高举或舞来舞去,力度也很大,看来丝毫没有美感。

二是动作的节奏感。

节奏是根据解说词的程式结构来具体设计。要求张弛有度,切忌一贯到底。大体应该是,以慢为主、快慢相间、中有停顿。

第六,要选配好表演服饰

茶艺表演者的服装、发型、头饰、仪容等,整体要求应与所表演的主题相呼应,以得体、整洁、大方、符合主题为主,不能错配、乱配、张冠李戴。好的表演服饰还能衬托表演者的形象、气质。

第七,要选择适合的背景音乐

背景音乐是茶艺表演必不可少的元素,它可以营造艺术气氛,带领观者进入茶艺艺术境界。

不同的音乐用来表演不同的情境。比如低沉的音乐,给人以深思;轻柔的音乐,给人以清幽。需要注意的是,所选音乐切忌现代感强、节奏快,这与茶的“清、静”之性相冲突。

最后一点,也比较关键之处,就是表演者的表情神态

生活中,我们都知道,与人交流,面带微笑是必然的,不仅可以拉近与对方的距离,更让对方觉得你很有亲和力。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表演中,表演者的形象很好,肢体动作也很好,就是面部表情僵硬或愁眉苦眼,这岂能带给观众“美”的感受?有经验的表演者,往往根据茶艺情景的不同,展示不同的表情神态,那一颦一笑,胜过万千语言。

以上是几点浅见。

关于表演型茶艺所涉及的确定主题、解构主题、演绎主题、茶席设计、动作设计等,个人认为是它是否富有艺术性、观赏性及茶道内涵的基本性问题,应为一般茶艺创编者和教学者在表演型茶艺上的创编、教学实践上,积极加以重视或体现。

表演型茶艺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创新,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仍有不少需要总结的经验、教训,和值得认真探索的规律,这些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提高。只要我们秉持正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茶文化的观念,坚持面向观众、不断艺术创新的原则,表演型茶艺发展的春天,一定会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欣欣向荣的。

(责任编辑:八分斋)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