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戏响遍大江南北

2020-03-28 zsdown520  343  收藏  管理


赣南采戏俗称“灯子戏”、“茶篮灯”,亦名“三脚班”。它贴近生活的戏剧内容,幽默风趣的喜剧风格,短小精悍的“三角班”体制,运用矮子步、扇子花、单袖筒及模拟动物形象的表演艺术,活泼明快,优美抒情的民歌体音乐,配以勾筒正反弦与民间锣鼓的伴奏形式,加上头戴“一把抓”(罗帽)、身穿三花衣、腰系白堂裙、下穿灯笼裤的独特服饰,构成了赣南采茶戏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风格,它深受客家人的喜爱,成为百花园中一朵艳丽的山茶花。

采茶戏从九龙山响遍大江南北

“清清龙江绕龙山/高高龙山托龙潭/龙潭飞雨洒茶林/茶林传香凭茶仙”。早年,客家先民落户赣南山区,为了寻求生存,靠他们勤劳的双手在山上垦荒种茶。随着时间推移,茶业不断发展,至清代,名茶盛行,而最具代表性的要算赣州安远的“九龙山茶”。九龙山当时已成为客家地区远近闻名的茶区。

客家人一边采茶一边唱着茶歌。最早的茶歌有“十二月采茶歌”。随着茶歌的传唱又发展了载歌载舞的“茶篮灯”。后来,每逢过年过节或茶山开市,均以“茶篮灯”助兴,备受欢迎。随后,在“茶篮灯”的基础上由原来的一唱众和,改为载歌载舞,姐妹对唱、茶童手摇纸扇插科打诨的小戏《姐妹摘茶》。同时,由于客家人长期居住山区,他们从摘茶劳动中提炼出采茶戏独特的矮子步、扇子花、单袖筒这一表演艺术,摘茶时,客家茶农一手摘茶,一手需用扇子不停地扇风,这样才能使茶叶不烫而确保茶味醇正。与此同时,根据客家儿童生活情趣为内容,编有一个以大姐、二姐、三郎子戏耍板凳的小剧叫《板凳龙》,就此,“两旦一丑”的三角戏在明朝末年从“茶篮灯”的母胎中脱颖而出,20世纪中期统称为采茶戏。

(责任编辑:八分斋)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

400-1130-803

周一至周日
(仅收市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