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斗茶是怎么斗的

2020-03-28 zsdown520  358  收藏  管理
普洱茶

宋代斗茶的方法:唐叫“茗战”,宋称“斗茶”

先煎水,然后视茶盏大小,用勺挑上一定量的加工好的茶末放入茶盏,再注入瓶中的沸水,调和茶末调到粘稠。衡量斗茶的胜负,一看汤色;二看汤花,先出现水痕者为负。

2人对战,3局2胜制,计算胜负的单位术语叫“水”,说两种茶叶的好坏为“相差几水”。

斗茶多选在清明节期间,新茶刚刚出来,如果汤花细匀,有若“冷粥面”,就可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名曰“咬盏”。反之,汤花泛起,不能咬盏,会很快散开。

汤色。即茶水的颜色。一般标准是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则等而下之。色纯白,表明茶质鲜嫩,蒸时火候恰到好处,色发青,表明蒸时火候不足;色泛灰,是蒸时火候太老;色泛黄,则采摘不及时;色泛红,是炒焙火候过了头。

汤花。即指汤面泛起的泡沫。决定汤花的优劣要看两条标准:第一是汤花的色泽。因汤花的色泽与汤色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汤花的色泽标准与汤色的标准是一样的;第二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如果茶末研碾细腻,点汤、击拂恰到好处,汤花匀细,有若“冷粥面”,就可以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名曰“咬盏”。反之,汤花泛起,不能咬盏,会很快散开。汤花一散,汤与盏相接的地方就露出“水痕”(茶色水线)。因此,水痕出现的早晚,就成为决定汤花优劣的依据。

蔡襄《茶录》:"盏气热,冷则茶不浮"。“茶色贵白”,“以青白胜黄白”

祝穆《方舆胜览》:"斗试之法,以水痕先退者为负,耐久者为胜"。

范仲淹《斗茶歌》“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芝兰,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苏轼《送南屏谦师》“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味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责任编辑:八分斋)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