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历代贡茶

2020-03-28 zsdown520  1010  收藏  管理
普洱茶

惊蛰过,春雷响,蛰虫醒,茶脱壳。

古往今来,

惊蛰是一年茶季的信号。

当桃花十里、黄鹂鸣翠时。

又一季的新茶就要来了。

好茶知时节,

在古时候,惊蛰一过,

产茶区的官民便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

——采制贡茶,孝敬天子!

贡茶,顾名思义就是进贡给帝王将相享用的茶,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私人专属高端定制茶”,其产量少、品质最优、名气最大,可谓是天下好茶的典范之作。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作为周朝诸侯国的巴蜀,向周武王纳贡的贡品中就有茶。若此为信使,那么,贡茶在中国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了。

不过,到唐代,真正“有名有姓”的贡茶才见诸记载,而在随后的1000多年中,随着制茶技术的进步与饮茶方式的演变,贡茶品种日渐增多。

让我们从唐代开始数数历代贡茶,

数着朝代,

带你穿越,

你细细看来:

唐代

出生地:江苏宜兴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卢仝

卢仝的这句诗就足见其侧漏的霸气。其形美、色鲜、香高、味醇,大诗人杜牧也曾作诗赞曰:“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

顾渚紫笋

出生地:湖州长兴

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

——————张文规

因其鲜茶芽叶微紫,嫩叶背卷似笋壳,故而得名。它与阳羡茶齐名,堪称唐代贡茶的“双子星”。

出生地:四川雅安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白居易

据传,蒙顶茶最早由西汉时甘露普惠妙济大师吴理真所植,其“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唐天宝元年(742年),蒙顶茶成为贡品。民间亦流传“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

方山露芽

出生地:福建福州

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福州生闽县方山之阴。

——————陆羽

方山乃闽侯五虎山,时产方山露芽,又称方山生芽。

龙团凤饼

出生地:福建建瓯

建溪官茶天下绝。

——————陆游

龙团凤饼,又称龙凤团茶,产于福建建安北苑凤凰山(今福建建瓯市东峰镇东部),系用鲜嫩茶芽精制压印而成,因茶饼表面上印有龙凤的精美纹饰而得名。宋徽宗《大观茶论》曰:“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

“龙凤团茶”以制作工艺精湛著称,宋人称其为官焙、龙焙。宋徽宗赵佶、名臣蔡襄都曾为它著书立说,梅尧臣、欧阳修、范仲淹、苏轼、黄庭坚、陆游、辛弃疾等大咖也都是它的忠实粉丝。

双井茶

出生地:江西修水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山生茶如凤爪,

穿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茶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廿斤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日夸。

——————欧阳修

来自欧阳修、黄庭坚故乡的好茶。此茶形如凤爪,汤色碧绿,滋味醇和。

日铸茶

出生地:浙江绍兴

会稽山茶,以日铸名天下。

—————高似孙

又名“日注茶”、“日铸雪芽”。自宋以来,它就被列为贡品,欧阳修《归田录》云:“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铸第一。”

元代

出生地:福建武夷山

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

—————苏东坡

武夷茶,自宋代起便闻名于世。元大德六年(1302年),朝廷将武夷山辟为皇家“御茶园”,而最具民俗色彩的惊蛰日“喊山”祭茶仪便是从御茶园开始的,至今长盛不衰。

惊蛰日“喊山”

清代时,武夷茶亦得乾隆皇帝垂青,他曾作诗吟哦道:“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17世纪,武夷茶,还远渡英伦,进入皇室,成就了下午茶之风。英国著名诗人拜伦就曾在其长诗《唐璜》中写到:“我觉得我的心儿变得那么富有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红茶!”

明代

出生地:浙江杭州

香胜旃檀华严界,味同沆瀣上清家。

雀舌龙团亦浪说,顾渚阳羡讵须夸。

—————屠隆

西湖龙井,大名鼎鼎。清人陆次之认为:“龙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仍至味也。”

龙井村

最爱它的还是乾隆爷,他不仅大挥御笔为它题了数十首茶诗,而且据传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那十八棵茶树就是他御封的。

清代

出生地:江苏苏州

龙井洁,武夷润,岕山鲜。

瓷瓯银碗同涤,三美一齐兼。

—————李慈铭

它因奇香扑鼻,而被称为“吓煞人香”。到清康熙年间,据传,康熙帝品后虽赞赏有加,但觉得“吓煞人香”不雅,便赐名“碧螺春”。 晚清李慈铭称赞碧螺春的滋味集合了龙井茶、武夷茶和岕茶的特点。其《水调歌头·碧螺春》云:“龙井洁,武夷润,岕山鲜。瓷瓯银碗同涤,三美一齐兼”。

六安茶

出生地:安徽六安市

唐称“庐州六安茶”,明始称“六安瓜片”,清时为朝廷贡茶。1856年,慈禧生同治皇帝后,方有资格每月享受十四两六安瓜片茶的礼遇。

普洱茶

出生地:云南普洱

普洱茶成团,有大中小三种。

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称人头茶,

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

—————赵学敏

清乾隆六十年(1795),定普洱府上贡茶千种:团茶、芽茶、茶膏和茶饼。清《普洱府志》记载,每年贡茶为四种:团茶、瓶装芽茶、蕊茶、匣装茶膏共八色。普洱金瓜贡茶,始于雍正七年(1729年)。

普洱古茶园

清人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云:“普洱茶成团,有大中小三种。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称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

郑宅茶

出生地:福建莆田

榴枕桃笙午昼赊,红兰香细透牕纱。

梦回石鼎松风沸,先试冰瓯郑宅茶。

—————乾隆

据乾隆《内务府奏销档案》记载,在各省进贡的茶品中,就有“郑宅茶二匣”。而在乾隆皇帝钟爱的好茶清单中,福建的贡茶,除了武夷茶就是郑宅茶。

他也曾作诗咏郑宅茶:“榴枕桃笙午昼赊,红兰香细透牕纱。梦回石鼎松风沸,先试冰瓯郑宅茶。”

(责任编辑:八分斋)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