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玉新证"

2020-04-23 zsdown520  756  收藏  管理
一、历史对青白瓷的赞誉

景德镇宋代所烧制的青白釉瓷,其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由于青中有白或白中泛青的釉色,因此称之为青白瓷,一般习惯上还有"影青",或是"罩青","映青"等称谓。青白釉瓷在煅烧时,由于窑炉内烧成时的气氛恰到好处,所以烧成后的釉色和釉质晶莹润泽,有青翠如玉之感,兼有施以刻,划,印,簏丝等纹饰,既博采各名窑所长,又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它的淡妆素雅的风姿,冰清玉洁的质地,光致茂美的品貌,为江南地区各窑纷纷竞相仿效。因此,在景德镇的湖田窑可堪称江南各窑之首,成为青白釉瓷作的一代宗师,可与所谓宋代"官,哥,汝,钧,定"五大名窑并驾齐驱,形成了一支与南青北白的两大瓷系争艳的奇葩。随着我国考古事业蓬勃发展,景德镇宋代青白釉瓷制品在国内外的出土报导接踵而至。它的历史踪迹房遍及大江南北,远至漠北高原,巴山蜀水之间,甚至远涉重洋,风靡海外,深受各国人民喜爱。现广为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及鉴赏家竞相珍藏。

宋代对玉器有崇尚之风,因此,人们对与玉酷似的青白着特殊的青睐,常喻之为"玉",讴歌盛赞之词不绝,从史藉记载可见: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醉花荫>>所云: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词中的"玉枕"即是青白釉瓷所制作的瓷枕。词人的丈夫赵明诚,为当时有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深受其夫熏染。词句中的玉枕定然是较确切而又可信的写照。

宋、洪迈撰《容斋随笔》云:

"彭器资尚书文集有<<送许屯田诗>>曰:`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

"琼玖"即为美玉,作者洪迈为南宋端明殿学士,南宋文学家,江西波阳人,他的诗句说明了当时景德镇所烧制白釉瓷的质量之高,精美绝伦,从而广为人们喜爱,因之有"比琼玖……"之喻。

《陶记》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关陶瓷的专著。蒋祈在<<陶记>>附卷首中述有: "景德陶,昔三百余座。埏埴之器,洁白不疵,故于他所,皆有`铙玉`之称"。

景德镇地区宋时隶属于饶州府,是浮梁县管辖的一所重镇。这一时期烧制的瓷器釉色富有玉质感,双习以州定名,故冠谓"铙玉"之美称。这是《陶记》作者蒋祈对景德镇制作的青白釉质的高度概括和评价。自此伊始,在我国陶瓷史籍中,"铙玉"之说一直袭用,有口皆碑,即成定论。

法国传教士殷宏绪在1712年给法国的第一封介绍景德镇制瓷的书简中即盛赞曰: "瓷器自古呈绝妙的白色,毫无缺陷,其传入各国者,被称为铙州之宝玉。"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篇中: "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 乾隆四十八年本的《浮梁县志》卷十二,<述旧>引清。吴极《昌南历记》中曰:

"武德四年,有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献于朝廷,于是诏仲初等暨玉制品进御。" 以上所载,均为人们对景德镇青白釉瓷的有关盛赞,这类似玉,如玉的赞词,在明清两代更甚,出现了大量在瓷器直接书写似玉如玉的堂名款识。

笔者在景德镇湖田窑遗址工作时期,曾在遗址北面堆积中发大量明代青花瓷,其中就出现有的碗内芯以钴料直书草体"白玉斋"等字样款识,在清代传世品中,更有不少以玉作为款识的,例如康熙一朝的名堂名款识就有:美玉堂,玉海堂,聚玉堂,珍玉堂,彩玉堂,佩玉堂,奇玉堂,碧玉堂,怡玉堂等;还有奇石鼎玉,奇石美玉,玉石雅玩,如玉珍玩,同玉珍玩,昌江美玉,卞和三献之珍;美玉,玩玉,宛玉,真玉等款识。为历代文人骚客赞叹不已的"铙玉",显然是由于所烧制的瓷器的釉质釉色晶莹润泽,青翠如碧玉而得名,而且是较为贴切的比喻,并得到历史的充分的认识而加以肯定,所以它能历经千载而褒赞不衰。现在,景德镇红光瓷厂,光明瓷厂仍然生产着"玩玉"牌商标的青花玲珑瓷,并二次荣获国家金奖。

二、考古资料对历史的补充

追溯到景德镇宋代青白瓷发展的渊源,它的制作工艺并非偶然发生的,而是经历了一个由偶然到必然,由不成熟向逐渐成熟的漫长发展的历程。在景德镇地区晚唐至五代之际的窑业遗址上,从与支钉叠烧的青釉瓷共存的白瓷釉中,就可见青白瓷釉的端倪:有的白瓷釉质煅烧时的垂流痕呈青绿色,玻璃质很强,利用三十倍显微镜观察它的发泡率,与北宋中,晚期较成熟的青白釉质是一脉相的,如同出一辙。由此可见在晚唐,五代之际景德镇青白釉瓷已初具雏形。

入宋以后,景德镇青白釉瓷的烧制日趋完臻,其釉色青翠而润泽,釉质晶莹透彻而显胎,纹饰繁密而清晰、刻、划、蓖等纹饰线条流畅而泼辣,使青白釉瓷不仅有色泽之美,而且还独具一种丰厚蕴蓄质感的内在美。它的烧制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制品亦极其丰富繁多;加以又有广阔的销售市场,所以虽历经沧桑而盛烧不衰。

在景德镇湖田窑遗址中,其文化内涵极其丰富,仅袒露地表层的文化遗存中,就有青白釉瓷的精美的仿玉制品。 1978年,在调查景德镇湖田窑遗址时,偶然发现了颇为罕见的玉璧形瓷质佩饰一件,它的形制极力仿效玉璧形,种用宋代典型的青白釉,造成堆脂般的玉质效果,并且在青白釉之间使用褐色釉相隔其间,俨如古玉特有的瑕疵的质感,变瑕疵为典雅的装饰美,其形制,釉色实在耐人寻味。更令人惊叹的是:纹饰中蹊径独创地出现了以戏剧人物故事为题材的构图,神形自成天趣,使人观之,顿觉心旷神怡,意趣万千。

1982年在宋代遗址堆积中,又清理出瓷质仿玉璧,仿玉环,仿玉珠等到组合佩饰数枚,经过整理分类,在以人物故事为纹饰主题的题材甚至多。遗憾的是部分残缺不全,无法突窥之人物故事纹饰的全貌,只能粗粗领略其中的只鳞片、羽。出土标本虽然所获不多,但足以弥补过去

对"饶玉"的认识,为"饶玉"在器形上的存在以为佐证,并为"饶玉"的研究提供节新的较翔实的资料。姑且,笔者在此略作简述:

出土瓷质枋玉璧形制的饰佩圆径:2。4-3。9厘米不等,均以模具单面印坯成型。中心有玉璧形孔围绕璧孔和璧缘别有凸纹两圈,饰面左右平行的两边分别镂有两个串线小孔及系带小方槽。饰面以人物故事为主题,配以场景,再以排列有序的的隆起珍珠状(玉璧上特有)谷点纹作地,施以景德镇得天独厚的青白釉,质地腴润,凝釉莹莹,似如碧玉,再以褐釉相间,与之古玉中瑕疵的质感无二,非常相似,真乃是亦步亦趋,恰到好处。

这些佩饰,以青白釉作底釉,配以褐彩作釉面装饰色彩。它们是利用石灰钙质釉,在炉内仰面焙烧时易垂流晕散等到工艺效果,烧成后,褐釉在饰面浮雕高处呈现浅黄色,底地呈深褐色,恰如其分地利用釉质垂流现象,深浇的对比,充分突出了主题纹饰。这种施釉工艺真可谓达到了情趣盎然,完美的境界。这种卓尔不群的施釉工艺,是景德镇陶瓷"火的艺术"的体现,亦是变釉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遗址在出土的仿玉质瓷标本,是古代窑业废弃之物;仅从我们所见这小小的仿玉质的瓷佩中,也颇感当时瓷匠惨淡经营业员的苦心构思和已具有娴熟的装饰技法。因此,仿玉饰瓷制品等在当时不愧为上之作。

瓷质仿玉璧形佩饰在窑业遗址中,并非孤立存在,与之同时伴出的的:仿制的玉环,双瓶,串珠等多种玉制品的瓷质佩饰等组合件。另外,还有缠枝镂空熏香炉、卧童镇纸、粉盒,以及粉盒中的春宫,仕女卧枕等出土。其中仕女卧枕当与南朝鲜木浦沉船中的仕女卧枕为同一印模的姐妹之作。

今天我们能见到这些较完整的仿玉质瓷饰出土,使沉没数百年的"饶玉重见人世",实堪欣慰。 仿效玉璧,玉环,玉珠等瓷质的特殊文化生活制品,在景德镇湖田窑遗址中的出土,堪称青白釉瓷中的佼佼者,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陶瓷工艺,民俗文化生活等到诸多问题,提出供了确凿的而又具有相当价值的第一手资料。这不仅有助于对这一时期文化生活的探本索源,而且对陶瓷工艺的发展等诸项学术探讨,亦是颇有裨益的。

三、几点认识

1.瓷质仿玉制品的出土,是值得令人欣慰的,其中仿玉制品中有戏剧故事内容的玉璧出土,更为世人罕见。近年来,在元代景德镇瓷器中所反映出的戏剧故事内容就较繁缛,并屡见不鲜,以戏剧故事作为瓷器装饰亦不是偶然的,是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意识,文化和生活在制瓷业中的投影,是当时社会生活,风俗及审美观的反映。而追溯到戏剧故事的历史背景,早在元之前的宋金对峙之际的局促半璧江山的南宋,就有其一定的社会基础。如:《东京梦华录》、《梁梦录》等南宋时期介绍京城临安的名著中,对戏剧方面就有较多的记述。宋代墓葬中,也有以戏剧故事为内容的考古资料出土,如:河北井陉柿庄宋墓砖刁,江西波阳南宋洪子成夫妻合葬墓出土的戏俑、河南焦作金、元杂剧俑、河南温县宋代墓葬杂剧人物,山西侯马金代董氏墓葬砖刁戏台模型和戏俑等等。这些足以窥见南宋戏剧的端倪,同时也为宋、金时期的戏剧史填充了实物依据,印证了史籍所载。

综上所举,南宋戏剧历史的发展过程历历在目,无可非议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以后戏剧不断发展,到元代的后期,出现第一位戏剧家关汉卿,他对当时流行的戏剧进行了归纳及编目。明代的《永乐大典》,及江西的汤显祖等为戏剧的整理,作了大量的工作,赋于了戏剧的生命的源泉,为现戏剧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

景德镇湖田窑遗址中,出土南宋时期的以戏剧故事的人物把形象为题材的器件,并非孤立的存在,七十年代初,景德镇陶瓷馆曾在遗址中集到一快南宋时期印花芒口盘的标本,它以人物故事为主题纹饰。该标本曾绘制彩图,现仍陈列于展厅。1980年第十一期《文物》期刊金及1989年紫金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陶瓷研究》第二辑中,均以同一具标本相继报导,可见珍稀了!它的无独有偶,本文所列举的仿玉璧形制中的戏剧故事纹饰,恰可与之互为补证,促进研究填补这一时期历史的空白。

2、瓷质仿玉佩饰中的褐色彩,是瓷匠利用含铁量较高的粘土作釉料而彩绘器物,也即是陶瓷学界所称的"铁锈纹"。这各种利用褐色彩绘装饰手法,在宋代窑业遗址中决非是偶然的现象。如:

在湖田窑遗址中,出土北宋的狮形枕。狮兽脸部的眼、眉、嘴唇等到均以褐色加彩。出土的北宋青白釉瓷的罐瓶类残片中,也有用褐色彩绘、类似兰草叶形纹饰,南宋的卧牛形水注中的牛眼等部分即以褐色点彩,在一些小动物或小型柳斗罐的残片标本中,也有用褐色点彩手法装饰等等。与南宋瓷质象棋子、围棋子同时伴出的瓷质圆形小珠(又谓念头珠),中心有串孔、珠体上压印瓜楞纹,通体施以褐彩。还有葵花形小扣饰,正面压印葵花纹,花蕊呈凸起小珠状,四周饰以葵叶纹,施以褐彩,反面刀器切削有两个桥梁形系钮。另外还有圆扁形饰物:与瓷质象棋子形制一样,由以面压模沾合成型,横穿中心有串孔,通体施褐彩,纹饰与大庆市文物管理站收藏的宋代蚕织长轴图卷的包首中的宋代鸟兽繁花图案缂丝中的飞凤一样。由于双印纹而又双面施褐釉,所以在煅烧时,采用了一种竖立直烧的特殊装烧工艺。稍后不久的元代,景德镇陶瓷窑业进入了一人繁花似锦的时代,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这一时期国内外众所瞩目的青花、釉里红、枢府(卵白)釉、红釉、钴兰釉、戗金瓷黑釉、褐釉瓷等等。陶瓷工艺技术突飞猛进,竞相发展新产品新工艺产品行销走俏,远涉东南亚各国。综上所述,褐色彩在景德镇并非元代一朝孤步独行,而是在它的前朝宋代就风靡一世,尤其是在南宋的晚期更甚。仅从遗址出土而言,其制作量很大,足以证明有广阔的销售市场。

在中国陶瓷史中书有菲律宾出土的元代景德镇青白釉带铁斑的小件瓷器,可能专为销往菲律宾的外销瓷,因为在国内这类瓷器出土甚少。在景德镇古窑遗址中目前也未发现它的标本,这还有待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本文所介绍的仿玉质釉佩饰以及上文所列举的带褐色釉彩的或谓之"铁斑瓷"该属小件制品,甚至绝大部份属于小形制品,而且又是特定的遗址中出土。所以可以认为该遗址为南宋制作小型工艺瓷的作坊所在地。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