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玉项饰1987年出土于余杭市安溪镇下溪湾村良渚文化瑶山遗址,因其出土位于死者颈部,故知为人体的项饰。该件项饰由32节玉管串联而成,每节玉管两面对钻纵向贯通的小圆孔,便于穿绳系带,各管的长短及孔的直径略有差异,大至高约3.5厘米,射径1.3厘米、孔径0.6厘米,现收藏于余杭市文管会。项饰的每节玉管玉质相同,都是白玉,略带浅黄黄斑;玉管皆为圆柱体,以中间的一圈凹槽匀分为两节,每节施刻相背的两组兽面纹,兽面以重圈为眼,外饰椭圆形眼睑,以一条凸横档为鼻,并以卷云纹勾勒出鼻翼。所以兽面都以浅浮雕的方式凸出于器表,通体细刻卷云纹,纹饰细部又略有差异。
这件项饰玉质精良,纹饰琢刻极为精细,玉管的造型近于同一,在以玉器称著于世的良渚文化中亦为仅见,堪称当时项饰之极品,自然也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所能奢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