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蝉千载高洁

2020-04-23 zsdown520  895  收藏  管理

  玉蝉,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玉器中。古人认为“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将玉蝉放于死者口中称作含蝉,寓精神不死,再生复活。把蝉佩于身上表示高洁。所以玉蝉既是生人的佩饰,也是死者的葬玉。玉蝉分三种:一佩蝉,顶端有对穿眼;二冠蝉,用于帽饰无穿眼;三含蝉,在死人口中压舌,刀法简单没有穿眼。几千年来,我国的琢玉工艺不断发展,历代玉蝉的雕琢技法和造型也随之有所不同。

  商代玉蝉圆眼外鼓,尖嘴突出,体形短小,一般长2至5厘米。器型多片状少圆雕,刀法简单有力,以阴刻线为主,短直线多于弧形线,起刀重收刀浅,头部前端为尖嘴形,也有平头和圆头形,尾部有平底形、雁形、三叉形、尖形等;周代玉蝉颈部有宽带状图案装饰,尖头玉蝉到西周末期消失,平头、圆头成为主流。眼形有圆方眼、长方眼,位置多在头部框内两侧,两翼成斜坡状,翼上有叶脉纹,器型头宽、尾尖、背拱,立体感强。有斜穿眼和通天穿。还有一种管状蝉,形如勒子,上下通天穿,雕琢精细;春秋玉蝉以宽带状图案装饰颈部,用夸张多变的手法美化蝉身。纹饰对称,有双蝉复含体的器型,器身上有浅而细的“人”字形纹、斜线纹、细方格纹、“二”字纹等辅助纹饰装饰;由于制玉工具的进步,战国玉雕技术大为提高,此时的玉蝉身上的纹饰更复杂美丽,蝉翼上的叶脉纹纤细秀丽,在蝉的腹部有脚,使玉蝉向写实的方向发展;汉代的玉蝉为扁平体,中间厚,两边薄,双眼外突,翅尖和尾呈三角形,以简练的汉八刀琢出蝉的形象。头形有平头和小圆头,头顶有象鼻穿,腹部有横线表示蝉退,两翼末端尖锐,尖锋轧手,玉蝉两侧边沿较薄。汉代玉蝉一般长4至7厘米;晋代玉蝉的头部稍厚带圆,眼睛阳纹凸起,腹部表示蜕退的横线增多,器型鼓起变厚、变窄,不如汉蝉薄而阔;到了宋代仿古盛行,玉蝉形象有形无神,线条弱不见锋,软而呆滞,蝉形短且宽,抛光不佳,地不平整;明代玉蝉有的呈五角形,刻出嘴、角、翅等。明早期玉蝉双翅较靠近,双翅分得越开年代越晚;清代玉蝉刻画特别精致,眼睛细长,翅有脉纹,足爪屈曲,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明清玉蝉已完全具备了写实的意义,不但数量多,而且仿古盛行,没有一定的规范,用料也多种多样,双翅注重装饰美化,清朝乾隆时玉蝉制作用料特别严格讲究,多用籽料制作,蝉身有回纹、勾云纹装饰,清晚期玉蝉线条常有崩断现象,刀法软弱无力,阴刻线细而深,常用岫岩玉烧成红色或黑色仿古蝉。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