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阗,古称于阗,是昔日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它南倚号称“万山之祖”的昆仑山,北临黄沙漫漫的“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古城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发源于昆仑山的玉河穿过,复杂的地质结构和独特的地形地貌使这块古老的土地因出产美玉而名扬天下。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赏石风潮的迅猛传播,一种以玉为载体的图案奇石被赏石人发掘出来,成为奇石收藏者们广泛认同的“抢手货”。
在距今6000多年的关中地区仰韶文化遗址就曾出土过和阗玉器。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的《穆天子传》以及著名的《山海经》也都有关于和阗玉的记载。相传周穆王西行巡狩时,登昆仑山而赞叹:“惟天下之良山,宝玉之所在。”在西汉以后有关昆仑山产玉的记载就更是不胜枚举。长期以来,玉作为吉祥、安康以及美德的象征,不仅中原如此,西域各民族也是这样。11世纪玛赫穆德·喀什噶里编写的《突厥语大辞典》也说,和阗玉是世界上最好的玉石,人身佩玉,不怕雷电火击,可以避灾免灾,是幸福、吉祥的贵重之物。和阗玉从殷商进入中原后,中华大地就开辟了以和阗玉为主体的玉器工艺的新时代,形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玉器史,同时也为中华民族文化增添了光彩。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古人面对不同的产地、质地、色彩、光泽、音响等特性殊异的各种玉材,提出了鉴定真假,既区分真玉和非真玉的难题:质地温润是和阗玉的重要特征之一,而不为其他地区的玉石所具备;常如肥物所染,呈脂肪光泽;敲之其声清引,若金磬余响,绝而复起,残声远沉,徐徐方尽。而其他地方所产之玉的特点则是玉性清凉,与和阗玉温润之玉恰恰相反,其玉声之轻洁,也与和阗玉声之清引远沉大不相同等。和阗玉温润细腻,质地缜密,坚硬柔韧,其硬度为摩氏6.5至6.9度,其矿物粒度一般在0.01毫米以下,矿物形态主要为隐晶及微晶纤维柱状。正因为和阗玉具有极高的韧性,仅次于黑金刚石,是宝石中最高的。我国产玉的地方很多,但“贵重者尽出于阗”(《天工开物》)。古籍中记载玉产地点最多的《山海经》中,据今天检索约有一二百处之多,而在这一二百处玉产地中著名的当数和阗玉(杨伯达《中国和阗玉》序)。
和阗玉的矿源一般都在海拔4500米左右的昆仑山上,其矿体平行断裂分布,出产的白玉是世界透闪石中绝无仅有的,也是惟一的“真玉”,其青玉、青白玉、墨玉、黄玉在世界其他各地也极为少见。惟其如此,和阗玉历来就是皇宫贵胄们的专控之物,是权力和地位象征,如殷商的玉饰、周朝的礼器、秦代的玉玺、汉代的玉衣、唐代的玉莲花、宋代的玉观音、元代的渎山大玉海、明代的子刚牌、清代的大禹治水图案等这些不可胜数的国之魂宝,无一不是和阗玉雕琢出来的。
近年来,在国内外日益盛行的赏石风潮催生下,一种以玉为载体的图案奇石被发掘出来,就立即成了奇石收藏者们争相追捧的对象。其实,在古代关于和阗玉质奇石的记载也曾轰动过一时。公元119年,西汉张骞两次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在于阗一带登崇山峻岭而“穷河源”,在天河边拾得几块玉质奇石献给汉武帝,令朝野上下叹为观止。在近现代,和阗玉质奇石也时有发现。我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已故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沈钧儒老先生,收藏有世界五大洲的名石千余枚,对和阗玉质奇石甚为珍爱,如今这枚奇石已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馆藏珍品陈列。
和阗玉质奇石为什么会如此受到青睐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天生丽质的名贵材质属于宝石一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晶莹剔透、不怕摔打、不需保养、不需包装的特性,在当今奇石领域堪称顶级石种。
其次是它迷人的色彩和醉人的画面。和阗奇石色彩丰富,在目前已发现的色彩中,赤、橙、黑、白、黄、蓝、青、紫、绿均有,在这些基本色彩中还存在多姿多彩的过渡色。这些色彩一是来自玉石本身;二是玉石长期受水中的矿物质浸润所致。清代椿园的《西域闻见录》中曾对和阗玉的色彩作过简单描述:“其地有河产玉石子……各式不同,如雪之白、翠之青、蜡之黄、丹之赤、墨之黑者皆为上器。”正是由于这些丰富的色彩在天然玉石上错落的分布,其所构成的图案亦是千姿百态。在赏石者的悉心欣赏品评下,通过画龙点睛的主题,就会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和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奇造化的敬畏。
再次是意境深邃内涵丰富的神韵。和阗奇石除其形态美、色彩美、质地坚硬柔韧、图案丰富外,其意境之高远,韵味之充足亦堪称一绝。在已发掘出来的奇石中,有的文化含量之高,几乎达到不可思议的地步。如图1“野旷天低树”。落日黄昏中,苍茫暮色里,烟波掩映一孤村,江水的景致,那份宁静、恬淡的幽静之美跃然眼前。唐代诗人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可以说为这方奇石起到点睛的作用,观赏此石,很难不让人思慕那如诗如画的意境和向往古人那种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惬意。图2“野渡无人舟自横”。画面石中的湖水波光,水中倒影,岸边小船,涧边幽草,灌木丛林巧妙布局其间,分明是一幅天然图画,是一首无声的诗:“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可以说石上诗之意境尽出。图3“秋韵”。画面天空湛蓝,白云朵朵,树上一片金黄,树下溪流涓涓,好一幅秋日之静美的绝妙画作。观此石有如身临深秋,妙不可言。图4“秋水伊人”。石中古木参天,一潭秋水似空山新雨过后的杰作。水之中央似有一红裙少女站立其间,品赏之余当情不自禁地联想起诗经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名句来,此石之真意,实难用语言表述。图5“烟柳画桥”。石中烟雨如丝,垂柳飘荡,一池湖水边,拱起一道彩虹般的画桥,其景致如春雨杏花江南的某一处名胜,更似杭州“西湖十景”中的“柳浪闻莺”。石不大,把玩在手,有如托起地上苏杭某一处的人间仙境。图6“哈纳斯湖之秋”。一条青色的玉带从石中蜿蜒穿过,构成了一条天然河流,河的岸边蓑草枯黄,还有两只仙鹤嬉戏,湖的对岸层林尽染,水中倒影和平静的湖水更酷似新疆的名胜景点哈纳斯湖的月亮湾,观看此石的人无不称奇、称绝。观石在悟,品石如禅。和阗玉质图案奇石丰富的意韵可以说是百人百味,是任何语言也难尽述的,但其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让任何不懂奇石的人也会爱不释手。
笔者对和阗玉质奇石的收藏前景感到乐观。如同所有大江大河里的卵石成千上万而有图案的奇石难得一见一样,和阗玉质图案奇石的资源也十分匮乏。在现代赏石标准讲求“形、色、质、纹、韵”的理念上,和阗玉质奇石可以说是尽得风流。一方天然的美玉本身就是一方难得的奇石佳品,再在美玉之上经大自然配上绝美的图案,更是奇中显奇,这也是目前其他任何石种都无法达到的高度。在物以稀为贵的铁的规律面前,收到一方以天然美玉为质地的图案奇石,其收藏价值、经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长期以来,由于客观原因,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外奇石展览中,赏石专家和绝大多数奇石收藏者们还见不到和阗奇石的身影,但它的无穷魅力一旦展现出来,会令世人大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