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御押试解

2020-04-23 zsdown520  1956  收藏  管理

1994年9月4日,《中国文物报》刊载了朱家氵晋先生《待解之谜——崇祯皇帝御押释文的问题》,朱先生在文章中大胆否定了张珩、郭沫若先生过去提出的“由检”、“国姓大木”的释义,并将这一御押列为“待考”。我认为朱先生的论述十分精当。由于朱文言简意赅。为阅读方便,特抄录如下:

“故宫博物院今年正在编纂的《明清两朝宝玺》一书,有数百方玺印,汇为一册。这部书尚未发稿,今天先提出一个具体问题向读者请教。

有一方崇祯皇帝的御押,这方御押曾见在崇祯御书上钤用。例如:故宫南熏殿原藏明代帝后像中一同收藏的有崇祯御笔‘思无邪’横幅上即钤用此押。书画鉴定家张珩先生曾释义为‘由检’二字。这次编纂《明清两朝宝玺》时,撰写说明的同志即沿用张珩的释文‘由检’。我在审稿时把释文划掉,改为‘待考’。

按此押的释文,过去曾有两家发表文章,一即张珩先生,如上述。一为郭沫若先生的释文是‘国姓大木’。郭老由于考证郑成功在台湾铸造发行的银币,见银币上铸有此押,误认为是郑成功的押,想到郑成功曾受国姓之赐,遂有此释文。

我认为张珩先生的释文不能成立的理由是,明代制度,只有大祀天、地、祖崇、社稷等等礼仪,在祝版上亲笔书写御名。例如‘皇帝臣朱元璋’,‘皇帝臣朱由检’见大明会典及其他官书 。此外再也没有用御名的地方,当然祝版上也没有用押的道理。

故宫还有崇祯赐给太监曾化淳的一幅御书也钤用此押,岂有皇帝向太监称自己名的道理,所以此押绝非‘由检’二字。明代以前的皇帝,为大家所熟悉的,例如宋徽宗,在书画上常常用‘天下一人’画成押。皇帝的押用这类词藻是合身份的,不会用御名画押的。

郭老曾坚持此押的释文是‘国姓大木’。理由认为如果此押不是郑成功的押,何以铸在台湾的银币上﹖这个道理其实很容易解释,因为郑成功是奉大明正朔的,在银币上铸崇祯皇帝的押是很正常的。根据上述理由,我认为两家的释文都不能成立,我才疏学浅也释不出,所以将押文拓本发表,请广大读者帮助研究合乎情理的释文。”

案署押一制萌于汉晋,五代后周时期又以签押入印。由于它采用去繁入简的合文形式,“使人无从仿效,用杜奸伪,达到一种凭信的作用。”

历史上遗留下来大宗的押印或是手书签押,基本上都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这些看似无序的艺术品,给解读带来很多不便。纵观这些被尘封数百年或上千年的押印、手书签押,都有着它神秘的信息语言,并通过其笔划的盘曲、伸缩、取舍、增减、拼拆、借挪、叠合等变化而充分展现出始作俑者的心态,即个性、身份、理想、寄托等。这就为我们破译工作找到了揭示真相的途径。

现就崇祯御押,依上述规律,通过对点线图象的破译,它是由四个字组成,可解读为“国主由检”。从御押大框架看,其右角写有重重一点,当系“国”字;从中心部位看,其盘屈部分可认作为一横,在三横的中间加上出头的一竖笔划,可视为“主”字;再从大框架上审视,呈“日”字状,而中间有一出头的竖划,便成为“由”字;从御押的左侧看是草体“木”字旁,右侧上端弧形是“人”字头,中心部则是“两口”、“两人”的草体写法,其整体便是一个繁写的“检”字。“由检”虽是崇祯御名,但在御名前冠以“国主”二字,并不失皇帝之尊严和身份。这与宋徽宗“天下一人”的署押有着异曲同工之效。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