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石刻载一段历史

2020-04-23 zsdown520  920  收藏  管理

2003年7月,邓州市博物馆根据群众报告,在东城区古城路原邓州砖城墙南门西侧发现一块金代末年石刻,这块石刻系金正大七年1230翰林学士、礼部尚书赵秉文书《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石刻宽135厘米,高35厘米,厚5厘米,行书《般若波罗密多心经》24行,行字5至13不等,全文266字。款署4行,30字:“右《心经》。老来手腕无力,写不成字,□不可上石,虽宜之错爱,是彰丑拙也。秉文”石刻左边有5行、87字题跋:“右翰林学士、礼部尚书赵君周臣,为友人大志书也。君心诸佛,了心公案,挈入无□藏中,期不朽于劫外。志俾邓之僧统湛杰刻诸石,庶后世信心者,观兹大法,则了诸心云。大金正大庚寅之七祀五月望,唐邓帅府知事大志题。武安张宜刊。”

赵秉文1159—1232年 金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画家、理学家、字周臣,号闲闲居士,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 人,《金史》有传。大定二十五年1185 进士,明昌六年1195 ,入为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尝与金代书画名家王庭筠等大臣私议,下狱。章宗不愿以言论加罪于人,获免。

元好问撰《大金礼部尚书赵公神道碑》。秉文“为人至诚乐易,与人交不立崖岸,未尝以大名自居,仕五朝,官六卿,自奉养如寒士。”

赵秉文之文“长于辨析,不以绳墨自拘”,他与礼部、吏部尚书杨云翼共文墨论议及政事,代金朝文柄,被称之“金之巨擘”、“文士领袖”,时人号“杨赵”,他一生著述颇丰。

赵秉文还是一位造诣颇深的翰墨大师。刘祁《归潜志》评赞他“字兼古今诸家,及晚年书大进。”“赵闲闲平日字画功夫最深,今日后进中作文者颇有三二人,至吟诗者绝少,字画亦尤也,以是知公所长。”《金史·赵秉文传》:“字画则草书尤遒劲。”元好问称他暮年的书法“备钟、张诸体,别有一种风气,令人爱之而不厌。”

赵秉文好书,以真名重,人多求之,甚以为苦。他在礼部厅壁上榜:“当职系三品官,为人书扇面失体,请诸人知。”致仕后,他苦人求书,于宅门首书曰:“老汉不写字”。但相识辈强请,亦不能拒,若其心不喜者,虽恳求不得。有一僧求公作化疏,以钉钉其手于公门。秉文闻之,遂出,礼之,为作疏且为书也参见刘祁《归潜志》 。赵秉文以书名世,其真迹流传绝少。清代学者叶昌炽访求碑、拓20余年,藏碑拓、石刻八千余件,仅在碑刻专著《语石》中记载赵秉文书碑、铭两通,即“金承安五年《盖公和尚行状铭》”、“金正大四年《叶令刘从益惠政碑》”。可见,这位书法家的传世墨宝甚少。

众所周知,由于金朝国祚短,文物较少,存留至今的书法作品更少。今天我们看到的赵秉文书《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石刻,是他晚年7l岁之作。通观书作,赵秉文自谦“老来手腕无力,写不成字”,但仍闪现出这位书法家精至老辣的艺术风范;其笔力流畅遒劲,章法错落有序,结体行气贯通,透出二王、钟、张及颜、米之神韵。可以认为,这一出自大家之手、代表着那个时代书法艺术水平的作品,确属极其难得的珍贵文物。

将这块石刻与《集王羲之圣教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原文对照,发现赵秉文在书写时,将271字的《心经》,漏书了最后一句:“般若多心经”五字,并把“般罗揭谛”两句的“般”字,写成“波”字。

从这块石刻的题跋上看,赵秉文是应友人唐邓帅知事大志之邀而书。大志其人,《嘉靖南阳府知校注》对赵秉文撰文并书《大金邓州创建宣圣庙碑》注云:“……金有大氏,《遗山集·寿邓帅乐府自注》辽东大使君在焉,此大志盖其族也……”《校注》还记述,金正大三年1226 ,哀宗置唐邓路,金史不载。从题跋和《校注》记,大志时任唐邓帅府知事无疑;但刊石武安今河北省武安市 张宜,尚未有史料查证,可谓憾事。值得提出的是赵秉文撰书《大金邓州创建宣圣庙碑》是金正大七年1230 四月一日,而书《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金正大之七祀庚寅1230 五月十五日,为同年书,时隔一个半月。详细对照碑文和石刻书法皆出自一人之手。

这块石刻《心经》,原放置于何处尚待考证。据《嘉靖邓州志》载,1131年至1232年,地处南宋、金朝两国边界的邓州,宋、金拉锯式战争对峙百年。加之元至正十二年1352 ,元枢密院事、总河南军失刺把都镇压邓州农民首领王权起义。曾血洗邓州,毁灭州城,民流城废,无人居守,荒芜达20年之久。至洪武四年1372 ,朝廷命孔显任邓州知州,收集散亡,迁徙移民,始筑砖城,安抚百姓。据此考证,这块《心经》石刻,从明代初期至今作为邓州砖城墙南门的基右已有631年了。

一块石刻载一段历史,一代名臣书一篇经文,它记载着这里战争史、文化史、佛教史和文明史。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