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文通过对现代篆刻在用途,形式,入印内容等方面与传统篆刻进行比较,阐明了现代篆刻是现代篆刻家借鉴民族的优秀艺术传统,用刀和石记叙各自的心路历程,虽然对传统的取舍万殊,远近有别,但都在努力表现不同的追求。使现代篆刻艺术呈现出具有个性化色彩的写意特征。
【关键词】篆刻;现代篆刻;用途;章法;刀法;篆法
篆刻本来的意思是“比喻书写和精心为文”。唐吕廷济解释“篆刻”说“篆谓篆书,刻谓雕刻文章也”。后来篆刻一词逐渐转化为对印章形式的通称。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篆刻”是对以艺术为目的的印章而言。“篆“有书写的意思,“刻”即在印章上刊刻。[1]因此,篆刻可以称为以刀法为主要手段在印章上表现书法美的造型艺术.
篆刻,自起源至今的二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历经了十余个朝代。在这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篆刻艺术出现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一个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篆刻用料主要为玉石、金、牙、角等。它被称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以时代来划分。篆刻发展到了唐、宋、元时期,则处于衰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楷书的应用取代了篆书,同时官印和私印根本上分家,篆刻艺术走到了下坡路。这种形势到了元末出现了转机,画家王冕发现了花乳石可以入印,从而使石料成了治印的理想材料。到了明代,篆刻艺术进入了复兴时期。明清以来,篆刻又迎来了它的第二个发展高峰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流派纷呈。在这一时期文彭、何震对流派篆刻艺术的开创起了重大的作用。文彭系文征明的儿子,是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灯光石”冻石可以当做治印材料。经过他的倡导,石材被广泛的应用。在这以后的一段时期内篆刻艺术流派纷纷呈现,出现了程邃、丁敬、邓石如、黄牧甫、赵之谦、吴让之等篆刻艺术家,一时间篆刻艺术呈现出了一派繁荣的景象。直至近现代篆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形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篆刻历史。[2]
在古代,印章的功能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官爵等级的标志。这主要体现在印制,印材及玺印的称谓上。秦统一以前,玺印制度不甚严格,统一以后逐渐有了严格的玺印制度。比如战国时期,诸侯庶民皆可用玺,至秦,只能是皇帝称玺,臣民称印了。在汉代这种制度更加完善,《汉官仪》载:“诸侯王印黄金驼钮,文曰玺;列侯,黄金印,龟钮,文曰印;丞相、将军、黄金印、龟钮文曰章;中二千石,银印、龟钮,文曰章;千石,六百石,铜印鼻钮,文曰印。”(2)行政官员职权的象征。印章最主要的功能即为“执信”,所谓空口无凭。古代官吏在接受任命时,都要拜受官印并随身携带。(3)货物流通和官赋税的凭证。(4)封检物品的信用。古时候没有印泥,书牍、物品在寄送之前先用绳带捆扎,然后在绳上加压软泥,最后用玺印在泥上压出印文,作为对方验收时的凭信。这种带有印文的泥块干燥后就称为“封泥”。(5)“物勒工名”的工具。即:手工业者在所制造器物上的记名,包括制造的场所、官衙、工人的名字等。(6)祈祥厌胜的配饰。古人有佩带玺印的习俗,在佩带的玺印中除了用作凭信的私玺外多为含有吉祥文字的玺印用以祈祥纳福。如“日利”“日利千万”等成语印。[3]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这种用途逐渐发生了质的变换。演化为以艺术为目的的一种艺术形式,印章的功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首先,它仍然保留着一定的实用功能,仍起着凭信的作用。书画作品上作者的名章等与古代的“物勒工名”意义相同,仍是一种执信,说明个人对书画的所有权。书画的鉴定,盖印做“印验”也反映出类似的功能。其次,印章用于书画作品,或在名款下加盖印章的风气,可以起到点缀画面、调整构图的作用,既表示郑重也增加美感。明人周公瑾在其《印说》中谈到印章构图时,形象地比喻道:“一画失所,如壮士折一肱;一点失所,如美女眇一目”。[4]在书画作品上仅为一点的印章,往往能补充可能“失所”的章法构图,从而起到均衡轻重,完善构图的作用。红色的印章在作品中也有点缀画面的作用,特别是在书法作品和水墨画中,红色印章尤其醒目。第三,印章在书画作品中还能起到补充作品内容,深化作品表现力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依靠印章的文字内容来实现的,观者能够通过印面内容了解作者所要表现的情感。
“现代篆刻”艺术可以看作是明清流派印的发展与延续,它在以传统的“以实用为主要功能”的印章演化为“以艺术为目的”的篆刻形式以后,以独立的艺术形式出现。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以前沿篆刻家对个性化的刻意追求为先导,表达自由奔放的情感世界。从近些年出版的各种当代篆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印坛趋于写意印风的发展趋势。其中具有大写意形式的作者和作品约占近百分之二十;直接承袭传统形式,且印风趋于工整的约占百分之三十;而半数作品都属于在传统的基础上强化新的篆刻形式,都或强或弱地表现出一种写意的趋势。[5]现代篆刻与传统篆刻最主要的区别首先是它的功能发生了质的变化,它独立成为一门艺术,表达作者的情感世界;其次,也由于现代篆刻的这种新功能,它允许篆刻家有更大的自由和发挥表现的空间,这就出现了现代篆刻形式上趋向写意之风,因为写意最能表达作者自由奔放的情感世界,又能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相和谐。
现代篆刻虽然还保留着一些信物的实用功能,但对于刻印者来说,这种实用性已经不再作为刻印的主要目的而存在。“印章本身就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刻印就是创作,刻印的过程也就是艺术创作的过程”。作者通过印面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情感,并体验和享受创作过程带来的愉悦。它已基本上脱离了种种实用功能,一方好的作品从作者酝酿到制作,再到完成,可以说是一种审美的实践过程,而对观者来说,也是一种美的享受,通过对印面的欣赏,研究,同样可以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和作者的修养,艺术追求,并与之产生共鸣,完成一次审美历程。现代篆刻已不是如先前那样只限于印信之用,也不只是附属于书画作品上的点缀了,它与书画并驾齐驱,单独形成一门艺术。
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6]现代篆刻家为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赋予篆刻新的语言形式,通过对书体的选择,章法,刀法的变化应用,入印内容的广泛应用来表现作品的不同趣味,意境和风格,大大增强了篆刻艺术的表现力,也更增加了篆刻艺术的个性化色彩和艺术化特征。现代篆刻呈现出一种写意之风。
中国篆刻讲究章法和刀法,通常强调宾主、呼应、虚实、疏密等形式美规律。能够运用奇正向背、方圆错综、虚实疏密等方法处理印章的分朱布白,造成顾盼生情、气韵贯注、虚实相得的章法美和意境美。
传统印章讲究结构匀称、谐调的静态美,现代篆刻家着力于自我情绪的表现, 追求个性的张扬,给人视觉冲击的快感,讲究视觉动态美,因此在章法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大疏大密,错落,粘连,挪让发挥得淋漓尽致。石开的“安得鞭龙起”印中每个字的大小、宽窄、方圆无一雷同, 字与边也是或断或连,或整或残,或枯或润, 但总体上整个印章疏密得当,各字之间的关系融洽亲密呈现出动态的稳重的美感。同样,刀法能表现出印章的笔墨效果,增添金石韵味,前人对刀法甚为慎重,以刀法分出了派别,现代篆刻在刀法上推陈出新,直指创作精神,酣畅淋漓,有什么样的立意和章法设计,就用相应的刀法去表现。如铁线篆的刚劲流畅的曲线美,需要曲致而流美、细腻而富有情趣的刀法去表现;而大气磅礴、刚气逼人的线条,则需以纵横驰骋、腕力雄强的冲刀去刻。现代篆刻家善于通过应用冲刀、切刀、涩刀、纯刀等刀法,将"刀、石、笔、墨"四者的结合来。表现篆法、章法的笔意墨趣、布局韵味。“格溪私印”为典型的浙派仿汉印风,其中多用切刀,印面和气,布白上中规中矩,体现出文人温文尔雅的气质,内敛中见豪放。(百乐斋主 天衡制于海上百乐斋)“百乐斋主”方圆兼备,疏密有致,整个印面的气韵生动,爽朗,让人赏心悦目。其刀法酣畅凌厉,用大切刀直指作者的精神。表现作者率直,爽朗的性格。稳、准、狠地大胆落刀,这是当代篆刻最常见的技法特征。
篆刻的载体是文字,离开文字则无篆刻可言。通常篆刻以篆书入印为主,但并不排斥其它书体形式入印。现代篆刻在入印文字的选择上,随着古代文字遗存的不断出土发现,篆刻家的目光已从传统的大篆,小篆,摹印篆等转向了许多民间性,地域性的书体或文字转型期的边缘化书法,大大充实了入印文字形式。并且,由于某些书体所具有的结构形式,在篆刻创作过程中就出现了将文字“印化”现象。所谓“印化”,就是要让这些文字形态适合于印章形式,适合于篆刻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7]如果仅仅将某种书体的若干字罗列于印面,再加上一个方框,也就失去了篆刻艺术的意味。所以,篆刻家追求对入印的文字作种种充满个性色彩的圆融与改造或将行草书法意味融入,或在一方印章中直接将行草与篆隶书法作有机的结合。比如,楷书入印,用错落结构和粘连笔画的方法从视觉上减弱了楷书体态(楷书结构中多出斜画,字与字之间不易组合,具有独立感),参与行书章法,强调“行气”上的贯通。入印字体的变化同时丰富了印章的章法和刀法也就影响或改变印章作品的视觉效果。
篆刻艺术发展到今天,其入印内容领域已不断得到拓宽,由秦汉印章时代仅限于官、私印发展到明清印章时代的文人书画闲章,再发展到现代篆刻时代入印内容的“诗歌般抒情”。入印内容的这一演变,发展过程充分体现出印章艺术已彻底地由以往的“实用艺术”中解放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当今,入印内容,不论是叙事,言物,还是畅怀,表意的或是褒贬,警策的,大凡总是在喜、怒、哀、乐之间,入印内容领域的不断拓展是现代篆刻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们生活在传统文化构筑的世界,要正确认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事实上,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早已把那些落后的糟粕淘汰,被保留下来的,对今天和明天能够产生巨大影响的,那都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合,具有不可逆的传承性。现代篆刻同样是对传统篆刻的传承和延续,虽然一代一代的篆刻家总是企图摆脱传统篆刻的阴影,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里程碑,但我们还是能从现代篆刻中看到一种古老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现代篆刻始终摆脱不了传统篆刻对它的影响。所以,现代篆刻家在继续开创篆刻流派艺术的发展道路,借鉴民族的优秀艺术传统,用刀和石记叙各自的心路历程,虽然对传统的取舍万殊,远近有别,但都在努力表现不同的追求。突破秦汉玺印和明清流派篆刻的规范,勇于革新,不断探索,揭开了现代篆刻的新一页。齐白石突破了前人,形成单刀法,大刀阔斧,线条粗犷雄强,印面大开大合,特别是由篆入隶,乃至入楷,以书入印。借古开今的巨大成功之处,即齐氏的“洗尽凡刀做削非,昆刀截玉露泥痕”。他在篆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8]
创新,对传统文化和艺术而言是扬弃,不是否定。我们对待古玺和秦汉印的态度也应该是这样。“师法古人不过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始于摹拟,终于变化。变者逾变,化者逾化,而所谓摹拟者逾工巧焉。[9]现代篆刻的写意之风大大丰富了篆刻艺术的表现力,也更增加了篆刻艺术的个性化色彩和艺术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