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秦始皇东巡所立的赞颂功德的六刻石,今可见者,只有泰山刻石和琅琊刻石。
琅琊刻石所在的琅琊台,位于山东胶南市,旧属诸城县。今属青岛市。琅琊台,在距胶南市西南80里的琅琊山上。远古的琅琊台,是一处自然景观,是一个天然的石台。战国时,越王勾践灭吴后,在其上建台,琅琊山上才有了人工建构的层台。《吴越春秋》载:“越王勾践二十五年,徒都琅琊,立观台以望东海。”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至琅琊,重筑琅琊台,立刻石于其上。《史记·秦始皇本纪》曰:“……南登琅琊,大乐之,留三月,乃徒黔首三万众琅琊台下,复十二岁,作琅琊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所立刻石即琅琊刻石。刻石全文500余字,《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全文移录。
秦始皇于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崩殂。子胡亥袭帝位,为二世。二世出巡途经琅琊,加刻了从臣姓名及诏书。秦始皇颂辞宋代已经遗灭,苏轼任密州太守时曾有诗述及,今所存者系二世加刻的诏书部分。
琅琊刻石的文字是小篆。据史书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推出书同文的政令,“罢其不与秦文同者”。推出了小篆,始皇东巡所立六刻石的颂辞,即《之罘》、《会稽》、《碣石》、《峄山》、《泰山》、《琅琊》,通常都认为是李斯所书。李斯的小篆,体势纵长,结构匀称,气度雍容。后世研习篆书者,莫不以秦篆为宗,以斯笔为祖。
由于年代久远,存世的秦刻石或遗失、碎裂,或风化。今可见者,只有泰山刻石和琅琊刻石,泰山刻石仅存残石数块,残存文字9字。而琅琊台刻石则存字78字,是存字最多的秦石原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