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印章辨伪

2020-04-23 zsdown520  1379  收藏  管理

明清以来流派印章的高手们多以石材制印,而市面上的伪造印章,向来也以石印的比重为最大。

鉴别石材印章,一般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看印材属性。在辨识一方印材之前,对于其出产地点和品类,首先要有一个全面地了解。一般的石质印材,总有它时代和外观上的特征。内蒙古巴林石的出现,不过是近20年的事,因此,即使有名家印作的刻面,亦应属当代篆刻家的范畴之内。在推断明代以后的篆刻作品时,大体可以得出其取用印材基本属于青田、寿山、昌化这三大坑口的结论了。当然,在此范围之外,偶尔也会有一些其他品类的印材(如艾叶绿、大松石、煤金石等),但这是极少数的。

二看包浆成色。传世印章的年代久远,在外观上必然会有一种陈旧的色彩和包浆。印章一物,纯为把玩之用,试想在经过了几十年乃至数百年的摩挲之后,将会是什么样子呢?从成色上讲,年年岁岁的日积月累,为其披上了一件称“包浆”的外衣,而这一外衣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形成的。因为时间上的长短,成色有程度上的不同。

三看特异表象。作伪者所使用的印章材质一般为新材和劣作,为了在较短时间内使印材变得带有陈旧气息,即人们常说的“旧气”,便生发出许多种“作旧”的手法。印章上的“作旧”,最为常见的有入土、入油和入火3种方法。入土深埋,地下水土会渗透进去,使印材慢慢改变性质,原先生涩的石质,会逐渐变得浑润。这个方法因短时期内不能奏效,故多已不用。

入火淬制是一种最为常见的作伪方法。这一方法在操作上并不复杂,但却生效明显。入火淬制因加入墨汁,印石尽管通体上完全无明润可谈,但售假者却依然利用收藏者急欲购置老旧印石的心理和错觉,使这些纯以劣石制成的货色得以高价卖出。

作假印石还有一种手法,便是将印石略加温度炙烤,使之出现少许龟裂,然后浸泡于掺有颜色(一般为浅黑色、紫酱色和深黄色)的液体(水或油皆有)之中,待颜色沁入后取出,这样在作假者手中,便是奇货可居了。

四看总体风貌。所谓总体风貌,是指一方篆刻作品的创作特性所构成艺术上的神态和气息,而这一神态和气息,又是由篆刻印章的刀法、篆法和章法这三个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以篆刻作品为实例,比如有仿黄易“一笑百虑忘”白文印,从印面文字和边款文字看,仿印采取了工稳周到的结篆布字方式,然而,由于用刀方法的截然不同(原印以切刀作,仿刻则纯用衢刀),便构成了两印在总体风貌上的南辕北辙。切刀法所反映的是曲折含蓄的笔调,而衢刀却是表达一种饱满矫健的韵味,这两种大相径庭的刻制方法,是鉴别孰真孰假的关键所在。另外,因为仿作边款在刻制方法上的差异,致使此一仿作再显败笔。

收藏者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同一印章的印拓在不同时期的谱籍中出现,一方清晰工整,一方模糊不清。利用集谱的方法来夹嵌伪作的向来不少。如此,疑惑之心亦往往由此而生,害怕被作伪者的高超手段所骗。面对这种情况,除了冷静地观察此一印作的诸项创作要素外,最重要的,是要细察由此形成的总体气息特征。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