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入印第一人

2020-04-23 zsdown520  1299  收藏  管理

甲骨文被发现后不久,即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其独有的艺术价值也受到了书法篆刻家的喜爱。学人罗振玉首创墨书甲骨文,可谓一绝。而简经纶又始将甲骨文移植于印苑之中,与罗氏甲骨墨书构成双璧。

简经纶(1888年至1950年)字琴斋,亦字琴石,别署万石楼主,广东番禺人,为民国艺坛上颇有成就的书法篆刻家。其书尤以隶为最精,康有为有评语谓:“苍深朴茂,直入汉人之室。”其篆刻艺术,胎息古玺和秦汉印,布局常参封泥结构,颇显异趣。

清末民初,印章流派纷呈,各种能尝试的形式,印人们基本都有所涉猎,探索的艺术空间日显狭窄。简经纶凭借其书法功底及对古文字的喜好,避开通常印人相沿成习以大、小篆入印的途道,独辟蹊径,将发现不久的甲骨文字移用至印章创作之中,开甲骨文篆刻之先河。

从其遗留的作品看,有《若水》、《游乎万物之主》、《在乎已不在乎人》、《至乎以弗解解之》、《知时无止》、《翁山后人》等,这些印虽尚属尝试之作,没有可供参考借鉴的先例。但由于简经纶具有较深的治印技巧和印学造诣,所以皆能做到纯熟而不显粗糙。应该说使用甲骨文入印是有一定难度的,其结字不像方正平实的缪篆、绕曲流美的小篆那样宜于布阵,甲骨文的笔划特征是细劲挺拔,多为尖头尖尾,刀痕显露,以方折为主的线条缺少运动、节奏、连贯乃至最简单的起伏。

另外,其象形因素过多,而可释读的文字在当时又数量有限,这些都是入印及观赏的局限所在。尽管如此,简经纶还是能处理得较合印章规范。在章法上,他采用最擅长的古玺布局形式,将尖笔、瘦细的甲骨文线条,渗入其他文字的成分,并加以相融和印化,形成了朴茂、空灵的艺术风格。如他为张大千所刻的《大千》一印,仿效封泥,貌似无法,实则匠心独运。此印外实内虚,极显古朴浑穆之美,堪称甲骨文印之精品。这种印风基本奠定了日后此类篆刻创作的基调。

简经纶遗有《琴斋印留》一、二卷,《千古楼印识》一卷,《琴斋龙书画印合集》、《甲骨集古诗联》等著作行世。上世纪40年代,他从大陆移居香港,虽仍孜孜不倦于艺事,设馆教授书法篆刻,但遗憾的是未能对甲骨文入印做出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对于甲骨人入印,他似乎只是偶尔操刀一试,然这一试,他也就成为甲骨文入印的开创者,并在印史上写下独特的一笔。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