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山头茶》出版发行后,在业界引起很大的反响。该书目前已遍布中国数十个大中城市,包括港、澳、台地区和俄罗斯、韩国、日本等三个国家,创造了中国茶书发行的奇迹,读者好评如潮。
山头茶时代的开创者
邯郸古雍桥茶友以《林世兴,山头茶时代的开创者》为题撰写文章,对《云南山头茶》主编林世兴给予高度评价:
近半年,我的头脑中始终萦绕着“理想”二字。读《寻觅中华》时,看到余秋雨老师在仕途畅达之际,却违逆众意开启他的文化苦旅,只因他胸怀恢复中华文化记忆的理想;2014年4月7日,廊坊九曲茶坊本良老师到古雁桥交流习茶心得,是在他近五十岁后为圆自己的梦想,才开始专心从事茶文化的宣传;4月9日,从本良老师的习茶日记中看到,邢台曲氏夫妇为实现南茶北引的理想,卖掉城里的房产,扎根山区的执著;5月12日,到石家庄学习交流时,为张金牛做个有理想的茶人规划的蓝图而心生敬佩;8月8日,《山头茶》主编林世兴莅临古雁桥茶业洁朋体验店,分享《山头茶》的诞生历程,为他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付出的汗水与心血而震撼。“理想”在我胸中升腾。
2014年8月8日下午,随着林世兴动听的爱伲族民歌,我们跟随他回忆七年的创作历程。七年前,他辞去令人羡慕的报社工作,钻村走寨,成为一名“山里人”,他七年查阅三百多本茶书,一个人走完云南的万里茶山,崎岖的山路,烈日的曝晒,恶劣的雷暴天气,任何时候都可以把人埋藏的泥石流,还有一个人行走的孤独与无奈,无数次陌生的拜访,与茶山各少数民族沟通的语言障碍……数不清的艰难险阻,横断山区行走的疲惫与孤苦,病痛与伤痛,经济拮据,智力的枯竭……他也曾打算退却,但他懂得“一诺千金”的分量,他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一个人喝完两瓶酒,痛哭一场,然后擦干眼泪天亮继续前行。就是这样一位坚韧的逐梦人、茶产业上的行者,成就了这部融茶文化、民族文化、自然文化为一体的12万字专著——《山头茶》。
理想是行动的翅膀,活着就有未来。林世兴以地理学家的严谨,哲学家的思想,美学家的看法,文学家的的感受创作了这本《山头茶》,如果说法布尔的《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那么这本山头茶时代的开山、奠基之作也可誉为“普洱的史诗”。2014年3月《山头茶》第1版印刷发行后仅40天便售罄,这是对林世兴莫大的肯定与鼓舞。
“理想”可以升华为一个人的信仰,有了信仰,生命才有意义和方向,试问我们自己当下的状态,是否还怀揣着“理想”,是否为“理想”付出着或付出过行动?当前,中国茶界正处于产业大发展、市场大调整、文化大复兴的盛世兴茶时代,古雁桥茶业义不容辞地将“承载社会责任,传播饮茶文化”作为己任。
一泡化得开的山头茶
《云南网》记者赵刚对林世兴作专题采访,写下如下文字:
瘦瘦的林世兴表示,他用7年时间独自一人跋涉云南数万公里山区,遍访横断山脉、高黎贡山等出产古树茶的山头村寨,调查、整理、撰写出了一本系统介绍云南古茶树资源分布的12万字的《云南山头茶》专著。而作者林世兴是这样说的,翻开这本书吧,这是茶韵、山韵、神韵“三韵合一”的茶书。
已近知天命之年的林世兴当过19年的中学校长,7年前还是昆明媒体圈中的一位主任,在做云南普洱茶大调查的采访中,与云南山头茶接下了不解之缘。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为这组报道得罪了人,我被迫从媒体辞职,没工资没单位,生存状态完全边缘化,作为媒体人的辉煌都远去。”林世兴说:“卑微的人总有伟大的梦想,一种无法熄灭的改变现实的精神力量在苦苦支撑着我。”
凭着自己对普洱茶的感情,林世兴想写一部书,一本关于云南古茶树的书。
“我本来只打算4个月就把这本书写出来的。”林世兴笑笑:“没想到一写就是7年,还看了300多部专著。随着调查的深入,原先设计的架构完全改变,云南山头茶的魅力让我无法自拔,那些生长着古树茶的山头和村寨,茶歌、酒歌、情歌完全是部动人的史诗。”
7年过去,为这部书林世兴耗资160万元。“不管多么艰难,我不愿把痛苦展示给别人,微笑总撑着我往前走。”书籍终于出版了,林世兴靠自费发行,一个月就卖掉1.5万册,云南勐海的好多茶农慕名而来,专门买这本书。
“我就是一泡化得开的茶,个人的一切苦难都化作泥土,滋养幸福的茶生活,滋润着每一个来读这本书的人,尽管现在还没靠卖书脱贫。”林世兴自嘲:“7年写书时间,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走了不止一个两万五千里长征。要请教茶农,要寻找古茶树。自己的交通食宿不算,有时为了淘到一个故事,请人喝酒也得花钱。再加上走一路要买一路的茶,债务就这样欠下了。”
经济上拮据不算什么,精神上的孤独才是最要命的。林世兴一个人收集整理撰写资料,挺过无数个深山长夜。白天收拾行李再走,背着个箱子,险情不断,几次遇上泥石流,不是躲闪得快,早就把命丢在大山里了。
“出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就是尊严和快乐。”林世兴说:“7年前出书的时候没想到云南山头茶这么火爆,现在那么多的人钻进云南各个山头寻觅古树茶,这本书正当其时。”
(责任编辑:八分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