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总共有几条?

2020-03-28 zsdown520  1010  收藏  管理

普洱茶


思茅与西双版纳一带为其主要原料生产地,普洱与思茅成为加工和集散中心,明朝时期以普洱为中心向外辐射六条茶马古道,将普洱茶行销至中国本土、西藏、越南、缅甸、泰国等地,并转运到港澳、东南亚,甚至欧洲。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以后,法国、英国先后在思茅设立海关,增加了普洱茶的出口远销,普洱茶马古道随之兴旺,现今还有思茅卡房高酒房茶马古道,1.5米宽,断续数公里:有思茅三冢村外茶马古道、那柯里茶马古道,断续30公里;普洱茶庵塘茶马古道,残存12.5公里,石上马蹄印,记录下了当年运茶马帮的历史。那么你知道茶马古道有几条吗?

早先的研究,茶马古道的路线大致有两条:一条经云南普洱茶的产地普洱县出发,经大理、丽江、迪庆、德钦,到达昌都;扬甲条则由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巴塘,到达昌都。两条古道在昌都会合后,再抵波密和拉萨,尔后辐射至藏南的泽当和后藏的江孜、亚东。
“茶马司”位于蒙顶山山脚的名山县新店镇。轻轻推开“茶马司”虚掩的大门,似乎打开了一部厚重的史诗,万里茶马古道就从这里开始,“多少平平仄仄足迹,书写古道无字华章?多少曲曲折折人生,谱就茶马无韵绝唱?”
“茶马司”,宋朝时期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用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茶马交易的“市管会”。据史料记载,宋朝曾在全国不少地方设立了“茶马司”,但至今留存于世的,全国独此一家。随着现代公路的开辟畅达,那条迤逦数千里、穿越整个横断山脉的茶马古道已沉寂了差不多半个世纪。但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中国古文明传播的国际通道”,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依然能与享有盛誉的“丝绸之路”相提并论。
近年有关专家学者提出“茶马古道”有7条路线,它们分别是:
——雪域古道。由云南南部的产茶地大理、丽江、迪庆经西藏,进入印度、尼泊尔等国家。这条主干线还布两条岔道,一条由云南的德宏、保山经怒江到西藏,与雪域古道会合;另一条由四川雅安、巴塘、理塘经西藏与雪域古道会合。
——贡茶古道。从云南南部经思茅、大理、丽江到四川西昌,进人成都,再到中原。其岔路—是从大理、楚雄到昆明、曲靖,从胜景关人贵州,经湖南进中原。二是从云南曲靖、昭通进入四川宜宾,经水路或旱路到内地。
——买马古道。在古大理国时,开辟了由广西进入云南文山,经红河、昆明再到楚雄、大理的买马古道。
——滇缅印古道。这是史书记载时间最早的一条古道,从四川西昌经云南丽江、大理到保山,由腾冲进入缅甸,再进入印度等国家。这条主干线的岔道由兰坪、澜沧江,翻碧罗雪山,跨怒江,再翻高黎贡山进缅甸、到印度。马铃薯、玉米很可能就是由这条古道最早进人中国的。
——滇越古道。从云南昆明,经红河,由河口进入越南。
——滇老东南亚古道。从云南出境后,从老挝再到东南亚。
——采茶古道。这是各地客商来云南茶区收购茶叶的古道,它连接了包括西双版纳、思茅、临昌、德宏等主要产茶区。
近年,又有学者研究发现,唐朝时期,“普洱茶”开始作为商品行销西藏。李石《续博物志》记载:“西番(即西藏)之用普茶,已自唐时。”宋朝时期,大理政权为战争需要,在普洱设“茶马市”,以皆洱茶换取西藏马匹,并因“以茶易西番之马”而形成了历史上第一条普洱至西藏的“茶马古道”。
明清时期以普洱为中心向国内外辐射出六条“茶马古道”:一是普洱昆明官马大道。这是六条茶马古道中最重要的一条。普洱贡茶就从这条路由骡马运到昆明。从长江下游来的“下江”客商滇东、滇中的客商及官员们的来往,都经过这条大道。二是普洱下关西藏茶马大道,这条路实际上分为三段,从普洱驮去的茶叶经下关,丽江中转。把普洱茶从普洱驮运到西藏的,是藏胞的大马帮。三是普洱江城莱州茶马道,普洱茶从普洱过江城,人越南莱州,然后再转运到西藏和欧洲等地。四是普洱澜沧旱季茶马道,从普洱经思茅糯扎渡过澜沧,而后到孟连出缅甸。五是普洱车佛打洛茶马道,这是昆明官马大道的延伸,由普洱经思茅,过车里(景洪)、佛海(勐海)至打洛,而后出国至缅甸景栋,然后再转运至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香港等地。六是普洱勐腊茶马道,从普洱过勐腊,然后销往老挝北部各地。
此外,也有一些曾(在少年时代)生活在茶马古道沿线的专家写文章介绍了有关鲜为人知的信息,如陈开心先生在《茶马要道——顺下线》就是一例。本书下面就摘录了其中的一些文字:
我的老家就居住在已有几百年历史的茶马古道顺(顺宁)下 (下关)线上,而且我的先辈、祖辈及父辈都在这条道上摸爬滚打过,就连我求学也在这条道上无数次地徒步行走,所以对这条道有一种很是亲切的感觉。只可惜在我所看到的文章及电影电视作品中,提到这条道的微乎其微,似乎这条道已鲜为人知。
所谓顺下线,就是从顺宁(今风庆)到下关的这条线。马帮走这条线是很艰难的。那马道虽然也不窄,大多都达 3米左右宽,但山高谷深,崖悬壁峭,林间猿啼鸟鸣,夜晚虎豹出没,多少马锅头的壮举轶事流传至今。山道艰难,江河也险恶,在横渡澜沧江和黑惠江时,只能用竹筏或木舟将骡马和驮子分别渡过,要是遇上水涨浪檄,筏翻舟沉马驮覆没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到了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顺宁知府刘青率领军民创建澜沧江铁索桥(青龙桥)以后,这条茶马道才成为顺宁、云州(今云县)、缅宁(今临沧),双江、耿马及镇康等地通往大理及昆明的要道。

(责任编辑:八分斋)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