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书刊——《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下)

2020-03-28 zsdown520  1203  收藏  管理
普洱茶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是一个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西双版纳离内地较远,与缅甸、老挝接壤,唐代属云南地方政权南诏国银生节度管辖,时称勐泐,宋代公元1160年傣族首领帕雅真统一勐泐,建立起勐泐王国,为大理国的藩属地,接受宋王朝的羁縻统治。元代,元朝统治者将勐泐国改称彻里路,后又改为车里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军进云南,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中央朝廷将车里军民总管府改为车里宣慰司,车里宣慰司管辖的地域比今西双版纳州大,今思茅市区和普洱县、江城县及老挝的猛乌、乌德皆在车里宣慰司范围内。

明隆庆四年(1570年)因车里宣慰刀应勐的妻子为缅王的女儿,刀应勐即要纳贡缅王又要纳贡天朝皇帝,刀应勐为了分摊贡赋,将所管的车里宣慰司地域又划分为十二个小区域,于是车里宣慰司又有了一个傣语名称——西双版纳,西双在傣语里为十二,版纳有多种译意,较为普遍的译法即小行政区或贡赋交纳地,十二个版纳中江东岸的易武、倚邦、整董合为一个版纳,称版纳整董,思茅、普洱、六顺加上今勐海县勐往乡的一部分合为一个版纳,称版纳勐拉,这些在清代和民国时期的许多史书、史料中都有记载,已不是什么深藏史料。

澜沧江流经西双版纳,将西双版纳一分为二,江东岸的山脉为无量山余脉,江西岸的山脉为横断山余脉,无量山、哀牢山、横断山是世界茶树原生地的中心地带,生长着大量的野生茶树,西双版纳在这片茶源地上,西双版纳的土壤气候非常适宜茶树生长。

西双版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唐代以前除傣族外还有布朗族、佤族、克木人、补过人居住在这里。西双版纳的原住民族至少在1400多年前已开始人工种茶,云南种茶的先民濮人(布朗族)在西双版纳山区定居已有1400多年(老曼峨、章朗有碑记)。唐代南诏国后期哈尼族、拉祜族、基诺族、彝族迁入西双版纳,这些在无量山、哀牢山腹地的思茅、景东、临沧一带已种过茶的民族迁入西双版纳后继续种茶。

中国最早懂得种茶的民族汇居在西双版纳,他们在西双版纳和睦共处,相扶相助,共生共息一千多年。他们为生存发展种茶,为民族融合种茶,为稳固边疆种茶,各个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付出、开拓、守望,到明末清初西双版纳(车里宣慰司)已建成15个大茶山茶园超过10万亩,15个大茶山澜沧江以东六个:倚邦、攸乐、莽枝、革登、蛮砖、易武;澜沧江以西九个:南糯、勐宋、帕沙、贺开、布朗山、巴达、曼糯、小勐宋、景迈。

这15个大茶山就是普洱茶最初的摇篮地,也是清代普洱茶能名重天下的资本和库源。改土归流普洱府置建后,15个大茶山进入鼎盛,按史籍所记清代普洱茶最高年产量8万担计算,15个大茶山全盛时面积至少达到20万亩,史书记载“几十万人入山作茶”。

15个大茶山为大明王朝、大清王朝稳固南疆产生过重要作用,普洱茶让边地20多个民族情系天朝。

光阴水流、朝代更迭、时事兴衰、风雨摧折,15个大茶山今天还留存存古茶园5万多亩。今天走进西双版纳山区的每个古村寨,仍能看到成片的古茶林,那一片片凝重、沉默、葱茏、根深的古茶林,记载着西双版纳(勐泐、里)一千多年来的历史沧桑,那是西双版纳(勐泐、车里)各个民族历时千载留在南疆大地上的生存发展林、民族融合林、中华血脉林、固边护疆林。(未完,本文节选自《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前言)

(责任编辑:八分斋)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