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到底有哪些?

2020-04-21 zsdown520  621  收藏  管理

普洱茶到底有哪些?

普洱茶的复杂程度远远高于其他茶类,以至于还没有一个针对普洱茶的公认的定义。说它复杂,是因为除了对本身定义中的产地、品种、工艺的争论之外,业内还有所谓地区、山头、香气、树龄、树种、茶树生长方式、仓储方式、成品外形等五花八门的划分,因此有了 一入普洱深似海,从此茶叶不好买 的说法。

因此,要了解普洱茶,不但要了解茶叶,还要了解茶山、了解历史、地理,探索它后面的文化背景,还要追踪与之相关的人的生活轨迹。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分类不是绝对的,只是一个大致的情况,并不100%准确,分类内部的界限也不是绝对清晰的,作为普通的普洱爱好者,对这些概念有个了解即可,最终还是要回归茶的本身。下面就为大家梳理几种当下比较流行的普洱茶分类方法:

第一种:根据现行国标定义按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分类

即分为生茶、熟茶。

1、生茶。毛茶自然陈放,未经渥堆发酵的。生茶茶性桀骜,汤色橙黄明亮,香气清雅纯正,回甘生津。经过若干年存放后,茶性逐渐驯服,陈香中蕴涵飘逸。

生茶茶气浓郁,时间越长,内香及活力越盛,价值逐年增加。普洱生茶被称为 茶多酚王 ,野生大叶种原料制成的优质普洱生茶,所含茶多酚是龙井等普通绿茶的3倍左右,侧重抗癌、抗衰老、防辐射等功能。

2、熟茶。毛茶经过渥堆发酵后的产物。普洱熟茶茶性温和,常饮不燥,汤色枣红晶莹,香气醇和温厚,回甘生津。

熟茶经珍藏之后,口感愈陈愈酽。熟茶经过渥堆发酵,富含有益菌,在降脂、降压、减肥等方面效果突出,保护肠胃,且不影响睡眠。

第二种:按照压制外形分类

1、散茶。普洱茶仍旧保持茶叶原本的零散叶形,没有被紧压成特殊的形状,称为散茶。散置的普洱茶有利于初识普洱者观察叶片的外形、色泽,方便触摸叶片,感觉普洱茶叶的手感。成品散茶通常由灌木茶制成。

2、饼茶。扁平圆盘状,其中标准七子饼每块净重357克,根据古老的计量单位约七两,又每七个为一筒,表示七七四十九,同时也代表多子多孙的含义,故又名七子饼茶。

3、沱茶。形状酷似饭碗,直径约十公分左右。沱茶选料多为嫩叶,口感鲜活,活性物质多。

4、砖茶。大约是砖块的一半,同样也是长方形。大部分砖茶都是经由西藏、蒙古等地运至各方的,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输。砖茶选料多为成熟叶片,口感醇厚,耐冲泡。

5、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克到百斤均有。

6、其他形状。方茶、金菇紧茶、柱茶、竹筒茶等。

普洱茶到底有哪些?

第三种:按照茶区山头分类

普洱茶从大区上来说,主产区分别是:西双版纳州、临沧市、普洱市三大茶区(三大产区不包括保山产区),其中最知名、产量最大的是西双版纳州。如果按照产量、平均价格、知名山头等综合排名的话,西双版纳是第一,临沧第二,思茅第三。这是个整体的综合排名,但各个茶区仍然有自己非常亮眼的山头,比如临沧的冰岛,普洱的景迈等。由于山头古寨众多,往后另择时机再作展开。

市场上的普洱茶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原料都采摘自这三个茶区,从价格来看,近五年来,市场上普洱茶总体来说都是版纳的平均价格高于临沧和普洱,而临沧价格又高于普洱,可以看出版纳的勐海县是茶厂最多的地区,而勐海一带的茶厂从规模和产品的影响力都要比别的地区大一些。

特别说明的是保山茶区不属于三大产区之一,但在另一种说法 四大产区 则包含。

保山茶区包括保山、腾冲、龙陵、昌宁等地方的一些山头。在云南4个主要产茶区中,纬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气温最低、日照最少、雨量最少。辖区保山市、昌宁、腾冲、龙陵、施甸等地,都有茶叶生产,除晒青茶外,昌宁县亦生产滇红。保山产区比较靠北,大部分茶原料被制成滇红、滇绿以及一些普洱散茶,只有少部分做成普洱饼茶。保山产区的茶属果香型,为苦茶区。

十大著名山头:老班章、冰岛、曼松、昔归、弯弓、刮风寨、麻黑、那卡、老曼娥、困鹿山

第四种:按原料树种特征分类

可分为野生型、过渡型、人工栽培型3种

1、野生型。是茶树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后保留下来的茶树类型。

野生型千家寨2700茶树王

2、过渡型。基因变化处于野生型和向栽培型过渡的程中,遗传特征兼有野生型和栽培型的特点。主要分布在邦威一带。

2016年过渡型古树王采摘

3、栽培型。是野生型茶树在人工栽培驯化的过程,不断累积基因变化,经过很长时间以后,遗传特征发生明显变化的茶树类型。

普洱茶到底有哪些?

第五种:按采摘季节分类

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3种。

1、春茶。按照春茶的时间;春茶又分早春(明前)和正春(明后)两种。

早春茶(明前茶)的大规模采摘是在3月20日左右也就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 春分 ,那时的茶树大部分都发第二茬芽了。早春茶的采摘工作在 清明 过后十天左右就结束了。

正春茶(明后茶):早春茶的采摘结束后就到了采摘正春茶是时候了这时候也到了二十四节气的 谷雨 随着降雨量的逐渐增加,茶树在次发出新芽。至此正春茶(明后茶)开始采摘到5月20日也就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 小满 的前一天春茶就全部采摘结束。

春茶的特点:条索肥嫩紧实,芽毫丰满,色泽乌润灰白,嫩度优于夏、秋茶;汤色金黄、橘黄或淡黄,明亮剔透,银毫涌动。香气沉稳,日光味鲜明。滋味清醇,茶汤入口茶气饱满。

2、夏茶(雨水茶)。每年5月5日前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 立夏 此时春茶采摘以接近尾声到了5月21日农历二十四节气的 小满 就进入夏茶的采摘了,夏茶是一年之中产量最高,采摘季节最长的,从 小满 到立秋后的 白露 前都是夏茶。

夏茶的特点:条索肥硕紧结重实,芽长紧细显毫。色泽乌褐油润稍显灰带花。汤色较为昏暗不清亮,茶汤偏绿,银毫飘逸。香气平和沉闷,略有水腥味。滋味平和,茶汤入口稍淡薄不厚重,苦底较重,口腔收敛性强。

3、秋茶(谷花茶)。 立秋 后的 白露 随着降雨量的减少,天气也逐渐转凉了,这时就进入了秋茶的采摘季节了,同时茶花也基本含苞欲放了。秋茶从 白露 到 霜降 后 立冬 前采摘就结束了。

秋茶的特点:条索紧结粗大,稍显芽毫。色泽乌黑油润稍显灰带棕。汤色清亮。香气较高,多有松烟味,滋味纯和,茶汤入口柔和,苦、涩味稍重,口腔收敛性强。

第六种:按原来茶树的树龄分类

这种分类法并没有明确的树龄界限,以下是按照业内人士一般认为的树龄进行大概划分:

1、千年古树茶。树龄在1000年以上,唐代或唐代之前。原始雨林中野生的古茶树,一般胸径50cm、胸围160cm、树高15m以上、树龄千年以上,极其稀有。叶大、粗壮、叶脉鼓出,叶缘锯齿深,叶脉9~16对之间,与现代茶园栽种的大叶种叶脉(6-9对之间)完全不同。

2、大树古树茶。树龄在500~1000年,大约相当于宋代;云南茶区的少数民族茶农,把树高5m以上,难以采摘的栽培型古茶树叫做大茶树,大茶树一般都是该茶园树龄最老的几棵或是最大的茶树王。

3、原生态古树茶。树龄在300~500年,大约相当于明代,大多胸径在10~35cm,胸围35~110cm,树高3~6m,树龄多在三四百年。

4、生态古树茶。树龄在100~300年,大约相当于清代;大多胸径在10~25cm,胸围35~80cm,树高2.5~4.5m,树龄多在一二百年。

5、老树茶。树龄在60~100年,大约相当于民国,多数茶树胸径在5~15cm,胸围15~50cm,树高1.5~3m,树龄60~100年,不够100年。

6、小树茶。树龄在35~60年,多数植株树高80~120cm,每亩约1500~2000株。

7、台地树茶。树龄在0~35年,多数植株树高60~90cm,每亩约2000~3000株。

普洱茶到底有哪些?

第七种:按原料树形特征分类

在我国茶树品种通常按树型来分,主要为乔木、小乔木、灌木三类,三者从外形、习性上相比存在着一些基本的区别。

1、乔木茶。传统意义上的普洱茶,采乔木树叶做茶菁,叶片较大,称为大叶茶。外形:植株高大;植株均有明显主干;分枝部位高,枝叶稀疏;叶长10-26厘米,叶呈墨绿色。

2、小乔木茶。早期人工栽培的茶树。外形:植株较高大;植株基部至中部主干明显;分枝部位偏中高,分枝较稀;叶长10-14厘米,叶呈翠绿色。

3、灌木茶。随着普洱茶需求量的提高,茶人移植茶树,制作茶园茶。近年栽培的台地茶(茶园茶),为了便于采摘,多培植成灌木种,即通常看到的矮茶树种,称为小叶茶。灌木茶叶片单薄,养分少。

调查了解过云南普洱茶的人都知道,在云南普洱茶区,茶叶仅有老树、大树和台地之分,并没有像北方所说的乔木和灌木的区别,笔者认为,普洱茶全是是乔木茶,而台地茶是为了便于管理而人为地不让茶树长的太高,所以才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灌木茶的样子。从茶树和根茎上来看,台地茶也应属于乔木茶。

第八种:按照仓储后期发酵环境分类

可分为干仓茶、湿仓茶2种:

1、干仓普洱茶。指陈放在干燥环境中自然发酵的普洱茶。优质普洱茶在其发酵及自然陈化的过程中,总是被置于干燥通风的环境中,这能确保普洱的质量,使其没有霉点。干仓陈放的普洱口味温和,有更好的卫生及健康保障。普茶客的所有产品,都为干仓普洱。

2、湿仓普洱茶。指陈放在潮湿环境中(比如封闭的地窖)发酵的普洱茶。湿仓发酵缩短了发酵时间,口味更为浓郁,但易有陈泥或者霉味,甚至产生霉变。因此我们不主张销售及饮用湿仓普洱。

还有按地区来的:昆明仓、北京仓、广东仓、港台仓、马来西亚仓

分类依据不同,分析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分类,还有很多其他分类也是见仁见智,限于时间,在此不多作探讨......(作者:西岩山人,来源:普洱茶爱好者,图来源:说茶网图库)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