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越陈越香 的概念,从一开始提出时被业界其它茶类的从业者抵触排斥,到成为喜爱普洱之人的共识,不过是发生在最近几十年间的事情。
一、越陈越香产生的缘由何来?
首先,普洱茶 越陈越香 中的 香 ,并非是如绿茶、铁观音一样高扬、明锐、以鼻腔为首要感受部位的香气。普洱茶的香往往会在口腔以下,甚至是咽喉之间获得感受,这一点相信嗜好普洱的茶友大多深有感触。相较于 越陈越香 , 越陈越醇厚 或许更为确切。原料、制程、仓储正确的普洱茶,茶品的厚度、饱满度会随着仓储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 香 往往会联想到高扬的、感受于鼻腔的香气,这显然不是普洱茶,特别是陈年普洱茶会均有的特质。相反陈年普洱茶应该是韵更深沉,厚度更饱满。 越陈越香 的概念在提出的伊始收到攻击便是有人将这里的 香 联想为绿茶、乌龙茶一类茶品的香气。
大家用 香 来形容陈年普洱茶的曼妙,更多的是出于表述上的习惯。在主观上将自己喜欢却又难以用某种既有味道精确形容的感受统称为 香 。石昆牧老师在提出好茶的定义时曾经提到过,好茶必然是 酸、甜、苦、涩、香、甘、滑、重 的饱满均衡,这里的 香 便是指口腔与咽喉的香气饱满,而非是高扬的、 冲 的、感受于鼻腔的香气。这也是普洱茶异于其它茶类的一大特性。实际上即使是传统工艺制程制作,可以陈放的乌龙茶类,它的 香 也会从高扬向深沉的方向转化。高扬的香气物质必然具有较高的物理与化学活性,在茶品的仓储过程中,它会更容易的挥发、降解逸散。因此历经岁月洗礼的茶品,我们能感受到的便是这份深沉的美感 越陈越香 。
二、何谓 合适条件 ?
好茶 ,多是指最后我们喝入口的茶汤,那么它能够成为 好茶 就需要一系列的前置条件。好茶,必然是好的原料、好的制程、正确的仓储、合适的冲泡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结果。前提是将各种因素的上限设为 1 ,而实际表现只能是在(0~1)的区间内取值。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必然会影响最终结果的呈现,而不可能通过其它环节的优异表现予以挽回。如若某个环节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其取值为0,那么最终结果也只能是0,如此方才可以正确的表述茶品从鲜叶到茶汤的全过程。对于任何茶品都如是,只是普洱茶的 仓储 环节会特别的突出,因为其它茶类的仓储多是为了 保质 ,也就是以降低茶质衰减的速度为目的。而普洱茶的仓储,几乎可以视作制程的一部分,对于普洱茶最终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普洱茶传统消费地香港的老茶客讲究 无仓不成茶 ,这里的 仓 指的就是港仓,自本世纪初普洱茶的消费从港台向内地迁移开始,普洱茶仓储的 干仓 概念也愈发被人提及。实际上干仓或湿仓,只要仓储得当,茶品对路,都可以存出好茶。南方人体质偏寒,相对偏湿的仓储环境下茶品寒性褪去的速度也会比较快,而北方人对于新生茶之类寒凉性更强的茶品耐受度就会更高。新茶老茶,关键不在于仓储,而在于茶好不好。基本上只要仓储环境洁净无污染、无异味、无过度通风、无阳光直射,其余的仓储条件(温湿度)影响的多是茶品的转化走向。
只有当下是好茶,方能具备更好的转化价值(或曰转化空间,当然,正确的仓储仍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只有足够厚重的茶质方可经历住岁月的洗礼。(来源:茶资讯网,图片来源:说茶网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