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茶之人,都想要买到好茶,单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是不够的,没有一定的茶叶知识,就只能感叹茶叶深似海,不懂请勿亲近。
也有一部分人有这样的感受,自己买回家的茶总是没有茶店里的好喝,尽管很多茶看起来外形十分养眼,色泽各方面都毫无瑕疵,却再也找不到初次的那种口感。
为什么你总买不到好喝的茶?你有用心想过是原因吗?
今天目测昆明就是一整天的小细雨了,但是笔者决定冒雨前行,以身试法,把自己当做一个茶客,晃悠在各种茶馆。
去品饮自己想买的茶类,精挑细选一波心仪好茶,回家对比试喝,不达目的不罢休。那么到底如何去判断一款茶的好坏呢?下面是干货分享环节:
一、成为 外貌协会 ,是观察茶叶外观的第一步
这一点,运用到 外貌协会 ,是再好不过的了。首先普洱茶的大叶种原料,呈现的就是条索修长,颜色墨绿有光,以一芽二叶,一芽三叶为佳。
而单纯追求茶叶的嫩度是片面的,毫毛的多少也不能成为判定的依据,这得根据茶类来一一区分。
其次,注意茶叶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以及其他的杂质,净度好的茶是不含有任何夹杂物的。
再次,干茶有特定的香气,以纯净无异味为最佳。
二、冲泡的过程,请调动你的心境
如果你在茶汤中闻到了任何不好的味道,比如陈味、焦味,那么这个茶一定是有问题的。
其次看汤色,茶汤的透光度和折光度越好,那么茶叶品质也就越好。好的绿茶汤色呈嫩绿色;好的红茶汤能够看到水边一圈金环,这就是折光率高的原因。
还有一个简单的判断绿茶品质的方法,看沉底率。茶叶吸饱水涨开后沉底越快,证明茶叶品质越好。如果是普洱或铁观音,挑出一片泡好的茶叶,叶子越肥厚,证明茶叶越好。
三、感知茶的风味,你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抛开外形、汤色,从品尝的角度,可以从味觉、香气(嗅觉)和触觉三个维度去解析。
我们用嫩香(原料嫩)、板栗香(火工高的炒青)、花果香、青气(新茶通常会有)等来描述茶的香气和滋味,用醇和、细滑等来描述舌头感知的触觉。
从茶叶专业审评来说,绿茶的鲜度很重要,好的绿茶冲泡出来的汤水有明显的鲜香和鲜味,类似于竹子和树叶的感觉。
绿茶里有二十多种氨基酸,自然是有鲜味,但和我们平常所说的鲜味不大一样,绿茶的鲜更多是由嗅觉带来的。
而普洱茶不一样,新茶虽然具有轻微的青草气息,但是不妨碍其甜润适口,或者生津回甘的速度,以及香气的表现度,这些都可以作为判断的依据。
四、同一款茶,在茶店里更好喝?
同样的一款茶,自己在家里泡为什么味道就不一样了呢?是真的不一样,还是说只是感觉上的不一样呢?
用水的差异
水为茶之母,水是造成口感差异的重要原因,清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录》中说: 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道出了泡茶用水对于茶汤口味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们知道水对茶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水中的矿物质和水的酸碱性,而酸碱性其实也主要是由水中的矿物质来决定。
而笔者发现,茶叶店一般使用的是纯净水(非矿泉水),纯净水一般是干净的软水,有的还会带有一点点甜味,所以有利于释放茶香茶味。
而一般家中可能使用山泉水,由于水质不同,水的品牌不一样,茶的口感也会产生变化。
所以,如果要追求细致茶味,泡茶时用纯净水一定是更好的选择。
时间的差异
天气不同,普洱茶都能泡出差异化,今天的阴雨绵绵,茶叶的香气、滋味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选择天气晴朗的时候泡茶,才能最大限度泡出茶本身的滋味。
各类茶叶冲泡时间的掌控,刚开始有必要利用秒表来控制时长,对散茶和紧压茶有严格的时间限定,就一定能泡出好喝的味道。
水温的差异
泡茶的水温会直接影响茶叶中可溶于水的物质的出汤速度。一般,在相同的冲泡条件下,水温越高,茶汤会越浓。
陆羽《茶经》中曾有描写: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緣邊如湧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水有三沸,三沸之后的水则为老水,不能再泡茶。
而且,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能小火慢煮。那么,泡茶具体用多少度合适呢?
1、低温冲泡,水温在90℃以下
适合低温冲泡的有:名优绿茶、黄茶。如西湖龙井、碧螺春、君山银针等。
2、中温泡茶,水温在90℃左右
适合中温冲泡的有:大宗绿茶、花茶、轻发酵的乌龙茶。如茉莉花茶、夏茶或早秋茶。
3、高温泡茶,水温在95℃左右
适合高温冲泡的有:乌龙茶、普洱和一些老茶。如黑茶或重发酵的乌龙茶。
投茶量
由于茶类、饮茶习惯、爱好不尽相同,茶行业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但是,一般而言,标准置茶量是1克茶叶搭配50毫升水。如果拿捏不好,那就要遵从一点:茶叶要盖住杯底。这样茶汤不会太浓或太淡。
但如果投茶量掌握不好,三个原则注意好:
1、茶叶品级优等者,投茶量稍微较少,反之增加。
2、投茶量多的时候,浸泡时间稍微缩短,同时增加冲泡次数。
3、投茶量少的时候,浸泡时间增长,或可减少一定的冲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