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在望不安生,网上近日流传一篇文章 你喝的不是茶,是农药 ,大肆渲染茶叶农残超标。后面发现此文实乃旧闻,且里面许多谬误已被澄清,让茶客们虚惊一场。细究起来,这也折射出消费者对茶叶生态安全的不放心。也是因此之故,普洱古树茶成为市场的骄子,不打农药、口感更优异成为无往不利的卖点,一火就是十几年。但凡事有利有弊过犹不及,如今 古树茶 渐成整个行业的 负资产 ,怎一个乱字了得!
不信你到云南的茶城、全国卖普洱茶的店铺看看,不摆几饼 古树茶 ,就是业内菜鸟。要是追问一下:你这古树多少年了?回答基本看店家的胆量:少则一两百年,多则三五百,千年古树茶也不在话下。一般消费者云山雾罩中买的古树茶,其实不知道里面是不是古树?有几成古树料?是纯料还是拼配料?更有甚者,可能买来的 古树茶 仅是一纸包装。怪哉!不喝古树不甘心,喝着古树不放心,成了普洱茶消费的常态。
稍懂普洱茶历史的人都知道,传统普洱茶多是有性繁殖的茶园茶,俗称乔木茶、大树茶。后来随着茶树新品种和台地茶的推广, 乔木茶 不便采摘、卖相不佳一度被打入 冷宫 ,计划经济时代尤其如此。阴差阳错,古树茶2000年前后扛起 老茶 之后的普洱茶大旗,对2007年普洱茶 崩盘 之后的市场复苏和成长居功至伟。如今,市场又开发出古树熟茶、古树红茶、古树单株等品类,古树仍有旺盛的生命力。古树茶是普洱茶也是云南的独特优势,已经并将继续造福广远,值得善待善用。
遗憾的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客气地说, 古树茶 作为茶类概念被用滥了,作为市场营销手段被弄玄了,作为科研对象和文化遗产面临危机,甚至有被污名化的倾向。由于一些山头古树茶利润丰厚,加之被承包、被 领养 ,过度采摘催肥增产的例子不少,对这笔珍贵的资源造成破坏。其中最让人遗憾的,是过度推崇 古树茶 带来行业造假流行, 古树茶 的标签随便贴,业内似乎对此习以为常、不以为耻,成为普洱茶的 诚信硬伤 ,几为普洱茶这潭水 既深又浑 的罪魁祸首。
说古树茶成为行业 负资产 ,还在于过度推崇古树茶给外界造成误读:台地茶不安全,不好喝,一律都是品质低劣的代名词。试想一下,云南的六百多万茶农,多少家有古树茶?笔者亲眼见过台地茶一斤春茶十几块还没人要的酸楚场面,茶农辛辛苦苦种茶最后只能撂荒,采摘压根收不回成本。有人可能以为 这是活该 ,台地茶就该这种待遇。如果按这种逻辑,我国几大茶叶主产区的壮阔茶园都该被淘汰。
关于古树茶的营养价值是否优于台地茶,业内一直说不清或者不愿说清。那么口感呢?其实茶叶的滋味香气来自品种、产地和工艺,如果从全行业来说,工艺才是 核心竞争力 。现在普洱茶推崇自然生态过了头,似乎冰岛、老班章怎么都好喝,大树就一定比小树的好,如此还要制茶工艺作甚?不潜心研究、精益求精地追求普洱茶工艺技术,一味宣称是名山、是古树,这个偏向荼毒深远。
那该怎么办? 古树茶 的消费偏向果真是市场选择,政府、业界都无可奈何吗?不然。作为单个的商家可能是逐利和盲目的,但负责任的企业、真正的专家、诚信的店家和茶客,尤其是把方向、谋长远的行业主管部门,须有为 古树茶 纠偏、驱魅的诚心和魄力,坦诚引导消费者:古树茶没那么神。如果主管部门真对古树茶造假较真,克服取证等畏难情绪,拿出云南整顿旅游市场的勇气,杀一儆百让卖假茶者提心吊胆, 不信东风唤不回 。另外,茶叶最终靠产品说话,淡化古树茶概念,用生态茶园的好产品去征服味蕾,才是行业正道。
古树茶 是祖先留给这代茶人的遗产,不光是财富也是责任。为古树茶 纠偏驱魅 ,才能持续保护利用它。行业也该自觉理性,而不是急吼吼地去迎合误导不成熟的茶叶消费。(作者:鲁云 文章来源于:人民网-云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