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洱的六个无稽之谈,你信了几个?

2020-04-21 zsdown520  456  收藏  管理

关于普洱的六个无稽之谈,你信了几个?

1. 越陈越香 不科学

很多茶商都把 越陈越香 作为宣传口号,这也成为普洱茶投资增值的主要依据,而邹家驹一贯坚持,普洱茶的存贮需要一定的条件,而且有陈化周期的限制,存放条件得当,只要几年时间口感就已经非常好了。随着时间推移,茶物质其实会衰减。比如故宫存茶,只能说由于特殊的存放环境,现在还能喝而已,最多说品味一些文化内涵,很难讲口感好到哪里去。 一直放下去,最后就成灰了,怎么会越陈越香呢

2.不宜炒作 千年古树茶

目前市面上老树茶被炒到了天价,邹家驹一直持反对态度,他认为市场盲目追捧老树茶除了制造概念,并无益处。固然,一些年代很久的老茶树,生命依然旺盛,茶叶品质优良,但茶树和任何生命一样都有生长,旺盛和衰退的周期,茶树也并不是越老茶叶品质越好。

据说,一次某位前国家领导人向他询问: 茶树是不是越老越好? 他回答: 茶树我不好说,不过男人老了精子都没有了,茶树大概也有这个道理么。 该领导哈哈大笑。

3.野生茶树喝不得

很多商家炒作野生茶树的概念,把野茶卖到了天价。由于野生茶树不易采摘,人们往往砍树取茶。邹家驹指出,没有经过人工驯化的纯野生茶树,往往为了抵御虫害,叶中含有毒素,饮用风险很高,曾经发生过中毒事件。

野生茶存在的意义只有两点:证明茶起源于云南;在茶树选种、育种上能找到可供利用的基因。除此外毫无意义。他在《野到何时》一文中大声疾呼: 一股妖气野风,正由外到内,蛊上惑下,席卷摧残着澜沧江两岸亘古相传下来的野生茶林。云南的茶树种质资源,正遭受一场前所未有的历史浩劫。

4.盲目存茶可能血本无归

大约从2003年开始,一些炒家开始炒普洱陈茶。一些多年以前的老茶被炒到了天价,诱使很多人买茶为了存茶,期望以后升值,一些商家甚至宣传储存普洱 稳赚不赔 。

邹家驹在众多场合发出警告。他指出,过去的普洱茶之所以能够卖天价,是因为过去没人把普洱茶当高级东西,所以今天存世非常有限,有炒作的题材。而如今,很多人都在家里大量存茶,今非夕比,未来价格拉升的空间估计有限。

令人忧虑的是,由于普洱茶价格今年暴涨,大量不宜存储的烘青、炒青茶和其他工艺加工的绿茶、红茶、外地茶也混了进来,压成饼,消费者难于鉴别, 这些掺有烘青、炒青的茶饼,干燥过程中出现高温,改变了茶叶中多酚类化合物的特性,结束了茶叶在某种意义上的生命,越存放越苦,只怕消费者投入精力,金钱最后成了一堆垃圾。

5.所谓 干仓茶更好 是无稽之谈

近两年,个别台湾茶商炒作 干仓储存 概念,邹家驹指出,干仓储存违背基本原理,普洱茶的陈化过程来源于微生物的作用,没有水分是不可能的,炒作这种伪概念属于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6.生茶不是普洱

2003年颁布实行的《云南普洱茶地方标准》给了普洱茶一个准确而清晰的定义: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随着普洱茶市场的热潮,有关部门又积极出台了《云南省普洱茶综合标准》,将普洱茶定义为: 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按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 邹家驹认为,这种表述极不科学,何谓特定,说不清楚。后来甚至搞出一个 普洱茶生茶 的概念,也很违背专业常识。

生茶没有经过人工发酵或者自然陈化,国际公认属于绿茶的范畴,这就像葡萄干和葡萄酒不是一种物质一样。(来源:茶文化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