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普洱茶加工工艺及制作方法与流程(三)

2020-04-21 zsdown520  686  收藏  管理

解读普洱茶加工工艺及制作方法与流程(三)

接作者上文《解读普洱茶加工工艺及制作方法与流程(二)》。

4、茶叶审评

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应适时进行开汤审评,普洱熟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褐红或略带灰白,汤色红浓透亮,滋味醇厚回甘,叶底发酵一致无花青或少量花青,呈红褐色,陈香显现。如审评茶叶达到上述要求即可起堆摊晾,一般45天左右。

5、起堆摊晾

茶叶发酵好后即可起堆摊晾,并通过翻堆使其晾干。影响后发酵(微生物固态发酵)的因素很多,其中以叶温、茶叶含水量、供氧等尤为重要。这个过程中,水的介质作用是极其重要。普洱茶(熟茶)后发酵前,加入一定量的水,后发酵过程中,采取了保水措施,在出堆前,水分的变化是很小的。

后发酵过程中,水分含量是逐渐减少的,而温度是逐步升高的,温度最高可达60一65℃。控制水分和温度的变化,对可溶性成分的变化起着积极的作用。多酚类化合物在后发酵过程中的氧化速度与温度的高低、时间的长短有关。随着后发酵(微生物固态发酵)温度的升高,氧化加剧,故后发酵温度不能过高,时间也不能过长。否则茶叶会 碳化 (俗称 烧堆 )茶叶香低、味淡、汤色红暗。反之,后发酵(微生物固态发酵)温度太低,时间太短,也会造成发酵不足,使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不足,茶叶香气粗青,滋味苦涩,汤色黄绿,不符合普洱茶(熟茶)的品质要求。

6、翻堆

在普洱茶(熟茶)的后发酵(微生物固态发酵)过程中,翻堆技术是影响普洱茶品质和制茶率的关键,必须掌握好发酵程度,发酵堆温、湿度及发酵环境的变化,进行适时翻堆。如潮水不足,应在 翻水 时补足。

翻堆一方面是为了降低堆温;另一方面是使所有堆内的茶叶均匀的受到温度、湿度、氧气、微生物和酶的共同作用,达到普洱茶品质形成协调的结果。一般翻堆间隔5一10天,视后发酵场地、堆温、湿度及后发酵程度来灵活掌握。翻堆时要打散团块、翻拌均匀,严格控制堆温在40-65℃。经过几次翻堆后,当茶叶呈现红褐色时,即可进行摊晾干燥。

7、干燥

在普洱茶加工过程中,当后发酵(微生物固态发酵)结束后,为避免后发酵发酵过度,必须进行干燥。因普洱茶(熟茶)有一个后续陈化过程,这个过程中对普洱茶品质形成有醇化的作用,所以普洱茶熟茶的干燥切忌烘干、炒干。晒干也尽量少用,因晒干会使茶叶的损耗达5%以上,同时也会影响普洱茶(熟茶)的风味。

普洱茶(熟茶)干燥宜用室内通沟法进行通风晾置干燥。通沟按每隔50一80厘米顺序通沟,下一次按反向进行,如此循环往复至茶叶含水量14%以下即可起堆进行分筛。

8、筛分

筛分是普洱茶(熟茶)散茶加工把粗细长短分出的重要环节。以筛分要求定普洱茶各号头,一般圆筛、抖筛及风选联机使用筛孔的配置按茶叶老嫩而决定,即 看茶做茶 。根据筛网的配置把普洱茶分筛为正茶1、2、3、4个号头、茶头、脚茶三个号头。正茶送拣剔场待拣,茶头进行洒水回潮后解散团块,脚茶经再分筛处理后制碎茶及末茶。普洱茶后发酵(微生物固态发酵)结束后,通过抽样审评,即可按品质差异、级别差异进行归堆。

再按普洱茶成品茶要求配置筛号筛分。通常普洱茶(熟茶)散茶级别筛孔配置为:宫廷是抖筛9号底,圆筛8号底拼配的茶叶;特级是抖筛7号底,圆筛6号底拼配的茶叶;一级是抖筛5号底,圆筛4、6号底拼配的茶叶;三级是抖筛3号底,圆筛4号底拼配的茶叶;五级是切碎茶经抖筛3号底,圆筛4、6号底拼配的茶叶;七级是抖筛3号底,圆筛4号底拼配的茶叶;九级是抖筛3号底,圆筛3号底4面拼配的茶叶;十级是抖筛2和3号底,切碎茶经圆筛3号底拼配的茶叶。各级别对样评定,进行分别堆码。筛分好的级号散茶可以分装包装销售,也可以蒸压后做成紧压成型茶。

9、拣剔

拣剔是把茶叶中的杂质除去。是普洱茶品质的基础。要求对各级各号茶进行拣剔,剔除非茶类夹杂物,拣净茶果、茶梗。拣剔验收合格后,分别堆码待拼配之用。

10、拼配匀堆

拼配匀堆指根据茶叶各花色等级筛号的质量要求,将不同级别、不同筛号、品质相近的茶叶按比例进行拼和,使不同筛号的茶叶相互取长补短、显优隐次、调剂品质、提高质量,保证产品合格和全年产品质量的相对稳定,并最大限度地实现茶叶的经济价值的重要环节。(来源:云茶传习讲坛)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