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区别于其他茶叶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的陈化、发酵作用,而它对于仓储的环境条件是比较苛刻的,决定普洱茶陈化状况主要有四个要素:温度、湿度、通风、无异味。顺和农庄采用最佳仓储环境,从温度、湿度到通风条件都进行严格的控制,温度摄氏20~30℃之间、相对湿度65%~75%、通风无异味,这样适宜的仓储条件才能有助于微生物的自然发酵,最终形成普洱茶甘滑醇厚、越陈越香的品质特征。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普洱茶陈化过程对环境的要求。
地理位置的要求——即大环境必备的两个特点我们在对普洱茶研究中发现,市场上流通的20年以上的“陈年普洱茶”几乎都来自广东、香港、台湾。而普洱茶另一个主要消费区西藏却鲜有“老茶”出现。即使在普洱茶的产区——云南,相当一部分的“老茶”也基本依赖广东、香港、台湾的“回流”。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种说法是跟饮茶方式有关。西藏自古至今是煮茶习惯,并加盐、姜、奶等,具有调味茶的性质。普洱茶在西藏地区虽然属于生活必需品,但更多的功能与盐相似,是奶茶必须加入的佐料。没有单一普洱茶冲泡和品饮的习惯,也无须有意识地存储普洱茶。
另一种说法是云南虽然是普洱茶的生产区,但主要消费区却在广东、香港、台湾等地。因为云南本地人已经有很长时间不饮用普洱茶,起码自上世纪新中国成立后至本世纪初,云南本地人基本上是以喝绿茶为主,只是进入21世纪初,伴随普洱茶“热”,普洱茶才逐渐进入饮茶人的视野。因此也没有存储普洱茶的习惯;也有人认为云南的商业氛围及商业头脑不及精明的广东商人,忽略了普洱茶升值空间,因此也很少存茶。
这些说法可能都存在。但可能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地理位置。
第一,普洱茶是发酵的产物,只要是发酵,就对温度和湿度有一定的要求。
这个要求实际上就是以“高温、高湿”为主。普洱茶特有的微生物及其固有的酶,只能在“高温、高湿”的状态下,产生渐进的酶促反应。这种酶促反应有一个“最适温度”区间,它的起始温度是在15℃,温度每增加10℃,其酶促反应加快。但超过50℃,酶蛋白会出现变性,反应速度下降。因此,普洱茶陈化过程的“最适温度”应在15—50℃之间。广东、香港、台湾等全年温度基本上都在20℃以上,其春季、秋季也经常在30℃以上,夏季更是经常在40℃左右,且早晚温差不大。基本符合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的要求。而云南一年四季,处于“高温、高湿”的时间则很短。且冬季的温度经常在IO℃以下,早晚温差较大。这就自然出现一个现象,同样的普洱茶,存在广东、香港、台湾与存在云南比较,其陈化的效果不同。前者陈化速度快于后者。
第二,普洱茶的发酵离不开一定的“湿度”,通常意义上的“干燥”不利于微生物的繁衍。普洱茶陈化过程“最适湿度”为55%- 85cYo之间。广东、香港、台湾除冬季外,一般的湿度都在70%以上,冬季的湿度也在5So以上。而云南全年绝大部分湿度在70cYo以下,冬季和秋季更是在50cYo以下。使普洱茶陈化的效果低于广东、香港、台湾地区。因此,地理位置——大环境的优势使广东、香港、台湾成为普洱茶后发酵地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