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茶门之人,看到普洱茶经常有 千饼一面 之感。比如 云南七子饼茶 、 易武正山 、 XX圆茶 之类等名称或者概念,都为大量普洱茶共同使用,再加上同样棉纸包装,甚至一样的印刷排版,让初入门者经常傻傻分不清楚。
其实不止普洱茶,放眼整个茶界尽皆如此,偶然有个新鲜概念出炉,经常会被很多其他厂家共同复制共用。
这就好比当下影视圈比较流行的 IP 的概念( IP ,原意是指知识产权。影视圈里风靡的 IP 主要指拥有大量粉丝基数的文学作品的影视剧版权改编。如《芈月传》、《盗墓笔记》、《小时代》、《何以笙箫默》等。),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因为早前积累了大量读者粉丝群,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简直是可预见的 吸金利器 ,所以影视圈也在争抢 IP 资源,出现了一个作品、多个翻拍的现象。
而在茶界,一个成功概念,而引发无数复制的 IP 本源出处,可能现在都已经模糊到无人知晓,今天,我们就来细数这些茶界 IP ,看看它们都是怎样被造就的!
NO.1 岩韵
IP出处:据传为2006年,大益
岩韵 ,原本是专门形容武夷岩茶,这种生长在武夷山特定丹霞地貌中(正岩)的茶树名种,所拥有的特殊喉韵特征。
而 岩韵 被引用至普洱界,据说是在2006年,由时任大益拼配副厂长的李文华掌舵,推出高端产品 岩韵601 ,首次打出了普洱茶中的 岩韵 概念。
传言普洱的 岩韵 之说也并非信手拈来,而是出自于清代阮福《普洱茶记》中的记载: 云茶产六山,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土或土中杂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毒。
普洱茶产区也有一些 土中杂石 的茶叶生长环境,当地老百姓称之为 石头窝 茶。大益就此找到了这样的产地和茶叶,适时推出了 岩韵 的概念,以独特的香高韵味为卖点。几年陈期过后, 岩韵601 转化颇佳,行情也见涨,几年翻了几十倍。
自此,原本武夷岩茶的 专利 ,在普洱茶中也层出不穷,且都个个端的是 高端范儿 。
IP延伸
2013年,已经进入宝和祥的李文华,重造岩韵301
NO.2 金针白莲
IP出处:2005年大益
金针白莲 ,之前也叫 白针金莲 ,是2005年大益研制的一款高端熟普。
据说其配方源自云南历史上 女儿茶 ,因为茶青级别较高,所以做出的茶,紧细似针、金毫突出,是为 金针 ;色泽栗色泛灰白,透荷香之气,是为 白莲 ,故称 金针白莲 。
该茶推出后即获得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得到市场良好反馈,再加上名字彩头好,叫出来响亮,后世效仿者也不少。
IP延伸
NO.3金骏眉
IP出处:2005年正山堂
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茶界经典 IP之争 范本了。
2005年6月,福建武夷山桐木关正山堂茶业用最优秀的原料、最考究的工艺生产出了他们最顶级的一款红茶 金骏眉。
次年,金骏眉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品饮者的认同,一时间,喝茶必谈金骏眉。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金骏眉创造了中国茶叶高端品牌的一个神话。
而与此同时,生产 金骏眉 的企业数量也与金骏眉的名气传播成正比增长。
为了保全企业利益最大化,从2007年到2013年底,正山堂开始了一场轰动全国、长达6年的商标案官司,但是官司判决的结果却是让 金骏眉 这一曾经的品牌名,变更为一种茶叶的通用名,从此中国红茶中又多出了一个公共品类。
IP延伸
NO.4飘逸杯
IP出处:1984年,台湾飘逸实业有限公司
上世纪80年代,台湾茶业正逢蓬勃发展的年代,一家经营茶具的公司有感于当时年轻人以及外国人士普遍认为的中国传统泡茶方式之繁琐,开始在1980年起投入研发更具现代性的简易泡茶工具。
在历时4年的探索后,终于在1984年,成功推出第一代 飘逸杯 ,堪称茶界首创的简易泡茶工具,并在此后数年的时间,在国际上的设计大赛中屡获殊荣。而 飘逸杯 之名,就取自于这个公司的名称 台湾飘逸实业有限公司。
飘逸杯的简易与实用性,非常符合现代人对都市茶生活方便快捷的要求,很快,飘逸杯风靡了海内外茶圈,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被快速模仿和复制。
今天,各种器型、各种大小、各种材质、各种设计风格的飘逸杯层出不穷。 飘逸杯 已经不仅仅是台湾飘逸实业公司的一款不断更新迭代的产品,更已经成为形容一种功能性茶器的专属名称。
IP延伸
NO.5绿大树
IP出处:2005年~2006年,江湖赐名XY定制于勐海茶厂的易武正山茶
90年代末20世纪初,易武茶逐渐崛起。
1999年开始,广东茶商叶柄怀连续数年,自己收料,委托勐海茶厂拼配压制,定制了多个批次的易武正山大树茶。
这批易武大树茶,由于是易武正山的原料、勐海茶厂的工艺、以及纯干仓的仓储,在2005年~2006年,品饮价值显现,知名度骤升,备受好评。而因为其包装上有一棵显眼的绿色大树,遂被江湖赐名绰号 绿大树 。
绿大树 叫响了之后,很多家企业也都在茶饼上印上了绿色的大树,而后来也有茶直名 绿大树 。
IP延伸
图注: 绿大树 如此有名,以至于XY(即叶柄怀的新业茶行)之后转而向下关茶厂继续定制 绿大树 的时候,也无法放弃这个知名IP,干脆也直接印在了茶饼上。
NO.6红丝带
IP出处:据说出自港台商人对内藏红丝带的七子饼茶的称呼
红丝带七子饼茶,就是指茶饼的饼面上藏有一条红色的丝带。
茶饼中的红丝带最早出现的年份,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了。但现有资料能查到的较早的 红丝带 代表,有香港商人定制的一批由勐海茶厂(当时还使用的是 中茶 商标)制作的7542熟茶。而内置红丝带的原因,是茶厂当时为了区分内销和出口茶的不同规格,而带有红丝带的,则是代表出口茶。
而 红丝带 后来被当成一个名号传遍江湖,还是由港台商人开始叫出。声名大噪后,很多茶商也如法炮制,在茶饼内放上一条红丝带,以示自家茶品用料上乘,品质优异,所以 红丝带 也不仅仅是7542配方的茶品。
而2014年,大益也出了一款茶,名字就叫 红丝带 (7432),你说是为了纪念也好,继承也罢,经典IP的魅力都无法阻挡。
IP延伸
NO.7铁饼
IP出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下关茶厂
尽管关于印级茶中红印铁饼和蓝印铁饼的年份在今天仍旧存在诸多争论,但是作为目前可查史料中,最具说服力的 铁饼 制作先驱 下关茶厂,它的铁饼制作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而七八十年代后 铁饼 更为人所知。
像T7573、T7663、T8653、T8613、T8603等唛号,都是下关七八十年代的铁饼代表作。
因为铁饼在加工时的机器模具外部压力大,成形后比一般的茶饼要更为坚硬,茶条更加清晰明朗。以下关铁饼为例(下图),外形上没有石磨压制形成的茶窝,而是多了很多机械模具上的很多颗粒状凸点。
当然,更重要的是,由于压力,铁饼内部的茶叶条索空隙更小,与空气接触面相应也更小,更适合长期存放和转化,当然,撬茶时难度也更大了些。
由于铁饼风格明显,独树一帜,数十年的积累下,也已经在普洱茶谱系中自成一派。很多企业也都有铁饼产品问世。
IP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