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评普洱茶应注意三个问题:
一是合理利用舌头;
二是把握好茶汤的 评味温度 ;
三是评茶前不吃刺激性食物。
人体的味觉器官 舌头,各部分的味蕾同对不同味感的感受能力是不一样的。
舌尖主要品评茶叶的 甜味 ;
舌的两侧前端主要评定茶的醇和度;
舌两侧的后端主要评判普洱茶是否 发酸 ;
舌心(中央部位)主要感受普洱茶的 涩味 ;
舌根则重点体会普洱茶的 苦味 。
由于舌的不同部位对滋味的感觉不同,品评普洱茶时,茶汤入口后,应在舌头上循环滚动,充分感受各种滋味物质的状况,这样,才能正确的,较全面的辨别普洱茶的滋味。
品评普洱茶一般以50℃左右较适合评味。
茶汤太烫,味觉受高温刺激而麻木,影响正常评味;
茶汤温度过低,一是低温滋味由可能的协调而到不协调,影响评定的准确性。
品评普洱之前,最好不要服食具有强烈刺激味觉的食物,如辣椒、葱蒜、烟酒、糖果等,以保持味觉和嗅觉的灵敏度。
1、基本味道
甜味 茶中的淡然甜意是那么清雅,不对健康无害,还可以满足心中一时对甜味的馋渴,同时由于淡然甜意,更将普洱茶品茗提升到艺术境界。普洱茶属于大叶种的茶叶,成份相对的就很饱和浓厚,经过长期陈化、苦和涩的味道因氧化而慢慢减弱,甚至完全没有了,而糖份仍然留在茶叶中,经冲泡后,慢慢释放于普洱茶里,而有甜的味道。
苦味 苦本是茶的原味,古代称茶为 苦茶 ,早已得到了印证。最早期的野生茶,茶汤苦得难以入口,经过我们的祖先长期的培养,由 野生型 茶树而 过渡型 茶树,才变成为今天的 栽培型 茶树。虽然这是一连串植物生理学的演变过程,然而站在品茗的立场角度,我们比较关心的是由难以入口的苦味,而逐渐苦味淡薄,乃至于平常人能以饮用并视为美味珍品。
涩味 常听说 不苦不涩不是茶 ,其实陈化六、七十年以上的陈年普洱茶,已经不见苦涩了。没有了苦涩,而仍然能表现其它茶味道的茶品,一般都被称为好茶了。普洱茶有口感比较强的 阳刚性 普洱,有口感比较温顺的 阴柔性 普洱茶。
酸味、水味 酸味和水味都是普洱茶不好的味道,当然在普洱茶品茗时不希望有酸、水味出现。茶叶制作不良或存放不好,都可能形成有酸味。这些带有酸味的普洱茶,每每经过三、五开冲泡后,有的酸味会逐渐减少。酸味是品茗者不愿意接受到的味道。它代表了茶品的低劣。一般新鲜的茶叶制作,如果在 走水 的程序处理不好,也会形成茶叶有水味。
无味 大多数的普洱茶品茗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最极品。这可能与贮放陈化的年份有关,一百多两百多年陈期的金瓜贡茶,其评语的是 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 。无味之味有着十足的禅境,此种无比高尚境界,在数百种茶中,恐怕只有普洱茶所独有。
2、汤感
贫乏的、薄的、厚的、饱满的。
3、水路
粗糙、滑的、丝滑的
4、喉感
干燥、发干、甘甜、润。
5、回味
持久、中等、短暂、无。
看叶底
浸泡后的茶叶(叶底),能真实反映茶叶的真实品质。
评定叶底一是靠嗅觉辨别香气,二是靠眼睛判别底的老嫩、匀整度、色泽和开展与否,同时还观察有无其它杂物掺入。
其方法是将冲泡过的茶叶倒入专用的叶底盘(也可以是杯盖等平面物体)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细碎的、粘在杯壁、杯底和杯盖的茶叶倒干净。注意拌匀、铺开、揿平,观察茶叶的老嫩程度、是否均匀整齐、色泽状况、揿按叶底感觉茶叶的软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