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普洱茶的革命

2020-03-12 zsdown520  714  收藏  管理

早在明清时期,由于普洱茶产地远离中原,受绿茶精制运动的冲击很小,从而保存了大量唐宋做茶遗风以及当地原生态的做茶方式。更重要的是,由于普洱茶远离销区,被迫与中原主流做茶方式停止错位竞争,绕开中原绿茶的主流消费市场,主攻藏区与满蒙贵族市场。同时由于长途运输的需求,普洱茶开展出了以饼砖沱为主的产品形态,以及喝陈茶的传统。当然,这数百年的普洱茶开展史只是普洱茶的异化史,还缺乏以掀起一场针对绿茶传统的气势浩荡的茶叶反动。普洱真正彻底走向绿茶的背面,无疑是在港台完成的。

  清末民国,随着普洱茶南洋通道的开拓,香港成了普洱茶最大的集散地与消费中心。这时,普洱茶因价钱廉价耐泡,而成为香港、广东一带普通老百姓的日常耗费品。解放后,普洱茶在绿茶的冲击下极度萎缩,但在港台却完成土鸡变凤凰的神话。首先,普洱茶具有实惠的特性,因而广受香港引车卖浆之流的欢送,使之具有普遍的大众根底。其次,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是港台经济狂飙突进期,其必然带来八九十年代的文化繁荣,文化在向民间扩散,一些文化人深化民间发掘民俗文化,这其中就包括了不入流的普洱茶文化。在这些茶人的努力下,经过建构普洱茶的文化体系,以“越陈越香”理论为中心发明出了普洱茶的全新价值。这也是中国茶叶的一场反动——对绿茶主张贵新传统的反动。事情还不止于此,随着90年代以来,港台茶人深化云南茶区,其又发明普洱的另一个中心价值——原生态价值。众所周知,港台经济的开展抢先大陆二三十年。当大陆国门在八十年代翻开,国度拼命开展经济,国民还在为生存而斗争之时,港台曾经由生存型的消费转向了满足型消费。其不再强调消费的数量,而是强调消费的质量,特别是生态、安康观念的兴起,使得大家将眼光转向能尽量坚持自然状态的事物。当港台茶人深化云南探寻普洱茶的种植与加工过程,无疑如获至宝,由于中国的茶叶没有比云南的茶叶更自然、更生态的。他们将之称为原生态茶文化,在世界各地宣讲,从而创始了中国精工做茶之外的原生态途径。

  到了2000年以后,大陆经济经过20年的开展,国民曾经辞别了普遍贫穷,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享用型、体验型消费,开端有了食品平安、自然生态之观念。而港台人从80年代以来开展起来的“越陈越香”“原生态”两个中心价值,这时曾经初成体系,这无疑给大陆人消费的晋级换代提供了指南。于是,以邓时海、石昆牧为代表的港台茶人,就成为大陆茶文化的反动导师,越来越多的大陆人从绿茶、铁观音人口转为普洱茶人口,或者是能接纳普洱茶的人口,加上普洱茶具有增值保值的金融属性,使得大家趋之若鹜,从而演出了一场猖獗的全民普洱茶运动。

  与此同时,普洱茶界一些专家学者重新端详普洱茶,发现普洱茶在现代数十年的嬗变,曾经不能再套用以前的定义了,必需为普洱茶正名。首先,普洱茶经过数百年的异化,特别是在港台人主导下的基因突变,普洱茶曾经彻底走向了绿茶的背面,不能再被当成绿茶对待了。早在1970年代,因普洱熟茶试制胜利,其采用了湖南黑茶的很多制法,跟黑茶有相似的中央,大陆茶学界将其归为黑茶类。但是1990年代以后,随着生茶概念的兴起,普洱茶谱系中具有了生熟两种形态,这显然是黑茶概念所无法涵盖的。而且有些专家指出,普洱熟茶的制程跟黑茶相比,还是有实质的不同,不能算黑茶。从2000年以来的普洱茶正名运动中,普洱茶界降生了两派观念。一派以为普洱茶是中国最特立独行的茶叶,不能归为根本六大茶类,而应该独立成第7大茶类;另一派以云南农大茶学教授蔡新为代表,以为普洱茶跟花茶一样属于再加工茶类。目前,普洱茶国标固然早已出台,但普洱茶定义之争远未盖棺论定,普洱终究是什么茶,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润生)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