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和玉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这是因为自古以来人们对龙和玉都十分崇尚和喜爱,俗话说的好:“玉雕龙,锦绣凤,好兆头,喜心中”。所以古人用玉雕龙形饰品的风尚已是由来已久。
这对龙形玉雕刀法简炼、自然且大度,给人一种粗犷美之感,令人喜爱有加,不乏收藏价值。该玉雕系采用镂雕和浮雕相结合的技法雕琢而成,正反两面则运用了浮雕技法。每件各长8厘米,高4.2厘米,玉质较坚硬,呈棕红色,有一种赤玉之感。龙头方正而大,通体龙鳞和发毛仅用寥寥几笔刀法,便把它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龙的尾部呈秋叶形装饰,更是具有鲜明的清代龙形玉雕工艺的特征。
龙是中国古代先民创造出来的一种神异动物,确切地说,它是人们想像中的产物,实际上并没有龙。正因为如此,龙的形象便逐渐在人们的偶像中多种多样地出现了,而且对龙的描述也日趋完善,最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模样,什么雄龙头上有角,雌龙头上无角,以致传说甚多。在古籍中也不乏记载,《山海经》:“……夏后启于此舞,《九伐》乘两龙。”《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须迎皇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在封建时代,龙还作为皇帝的象征,如龙颜、凤子龙孙。与此同时,人们还给龙赋予上苍、吉祥的寓意,崇尚其神灵,后来又延伸龙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故把中华民族喻为龙的传人。因此说,龙的这一中华民族之魂,始终呈现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创造、憧憬与骄傲。
玉龙的雕刻历史是源远流长的,据考证,最早是在1971年内蒙古翁牛新族三星他拉遗址出土的玉龙,迄今约有5000多年。该玉龙呈绿色,通高21厘米,形状呈“C”字形,造型别致,为玉器中的珍器。商周时期也出现大量玉龙,春秋战国时期,玉龙更是种类繁多,其主要特征是头如兽形,身如蛇形,身上没有鳞甲;汉代逐渐成形,野兽头、蛇身,头有双角,嘴奇大,拖一长尾巴;隋唐时期,玉龙的嘴角更长,爪子显得臃肿,尾部似蛇,无纹饰,又叫秃尾,腿部有两根阴刻线,显示突出的筋骨;宋代玉龙爪子特长,形态威武,下额上尧,多侧面表现,正面表现较少,眼角与嘴角相并,有时甚至嘴角超过眼角;元代玉龙的爪子有三爪、四爪、五爪不等,但以三爪为多,发毛呈飘拂状,富有生气。同时,腿部有“露筋露骨”的纹饰;明代玉龙的发毛上冲,腿毛较短,另外,龙须外卷,也有向里卷的,呈弯曲状,有风车状的爪子;清代玉龙雕饰特征,头形较明代短而见方,头部发毛杂乱无规律,有锯齿形腮,腿毛较短,制作较呆滞,不见飘拂状,尾部多呈秋叶形的装饰。
总而言之,上面所讲的这些特征,一方面反映了我国龙纹玉雕发展的源流历程,另一方面可为如何去鉴定各个时代的龙纹玉雕提供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