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明代台阁体

2020-04-23 zsdown520  1494  收藏  管理

明代初期,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由于个人喜好,他们都曾大力提倡书法,一时帖学大盛。成祖下诏求海内擅书之士,邀集于翰林院,倍加恩宠。明代开科选士时,皆用楷书答试卷,务求工整。字写得欠佳者,即使满腹经纶,也会名落孙山。这对当时书法艺术风貌产生过较大影响。因此,读书人写字,惟求端正拘恭,横平竖直,整整齐齐,写得像木版印刷体一样,这就形成了明代的台阁书体,称“台阁体”。台阁,本指尚书(系古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之官)。因尚书台在宫廷建筑之内,故有此称,后引伸为官府之代称。台阁体是一种明代官场书体。其特点是字体方正、光洁、乌黑,大小一律。

台阁体之所以会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朝廷出于写内制(系皇帝文诰)、外制(系中书机构所撰诏敕)的需要,于是诏四方工书者入宫,负责缮写诰制、诏命、玉牒、匾额等,尤其是书写内制者,更被授为中书舍人之职。明永乐年间,由于《永乐大典》的编修和缮写,中书舍人需求量由原10人增至40人,而对于书写也更加严格。

台阁体书法是书法艺术史的一种特殊现象。它对于书家的才华、性情无疑是一种无形的束缚,但也由于皇权的需要和提倡,推动了帖学书法的发展,还是有其积极贡献的。在明初,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和专制统治,这时台阁体书法应运而生,至永乐年间达到鼎盛,影响波及朝野间的整个书坛,成为当时书法艺术的主要表现形态。台阁体书法在永乐、宣德年间占据着书坛30余年的统治地位,至成化、弘治年间却衰落了。台阁体书法的主要名家,大多任朝廷的中书舍人,其代表人物即有并称“二沈”的沈度和沈粲兄弟、沈藻(沈度之子)、姜立纲。

最典型的台阁体书法风貌创立人——沈度(1357年至1434年),字民则,号自乐,明代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据史料记载,沈度性敦实,少力学,博经史。明洪武年间举文学不就,永乐二年(1404年)48岁时以精书而被明成祖朱棣召入翰林院,任侍讲学士(系明代翰林院掌讲经史的从五品官职)。他擅隶书、行书,尤精楷书,端雅正宜,一片庙堂气象。他是明代初期书坛上称雄的“二沈”之一。

台阁体最后一位代表人物——姜立纲,字廷宪,号东溪,浙江瑞安人,生卒年不详,据笔者所考,国内现仅存姜立纲有纪年的作品是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所作《行楷书朱熹讠永易诗二首》扇页,真迹现藏南京博物院。故笔者认为,姜立纲大约生活在明景泰至成化年间。据史料记载,他自幼聪颖,7岁能作书,命为翰林院秀才,明天顺授中书舍人,官至太常少卿。工诗,擅书画,其楷书、行书颇佳,尤其是楷书,自成一家。他的传世作品稀少,据笔者所考,国内博物院(馆)现仅存4幅。

据笔者近考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所编《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两卷,发现书中所影印著录的有两幅沈度和姜立纲所书台阁体书法精品,十分难得。

1.沈度所作《楷书诗》页,该页为《聂大年等行楷书诗札册》中之一开。纸本,纵22厘米,横12厘米。真迹现藏济南市博物馆。

2.姜立纲所作《楷书东铭》册,纸本,纵28.7厘米,横14.8厘米。真迹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两幅楷书作品通篇运笔精到,圆笔中锋,丰润淳和,劲秀工整,纵横有行,分布和谐,端庄有致。字体整齐平稀而匀称有度。用笔流畅圆转,潇洒秀逸。结体婉丽飘逸,雍容有度,体现了明代台阁体书法的风貌,是台阁体书法的范本,故笔者认为,应为两位书家的台阁体书法代表之作。这两幅书法作品为我们研究台阁体书法的创作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史料,同时也为沈书和姜书辨伪提供了可靠依据。

以上两幅台阁体书法藏品于1984年、1988年,经国家文物局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专家鉴定,被确定为沈度、姜立纲真迹。现均为国家二级文物。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