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氧化原理:酯化后熟(普洱茶氧化过程)

2022-08-07 zsdown520  298  收藏  管理

普洱茶的氧化原理:酯化后熟

酯化后熟是茶体酶发挥主导作用的自身缓慢氧化的过程,影响这个过程的因子主要有:茶体的含水量、光氧化、空气质量、温湿度等。

①茶体含水量在8~13%之间,含水量过低,氧化减缓,含水量过高,普洱茶容易霉变。在现行普洱茶理化指标中≤13%的提法不完整,应改为≥6%≤13%。

②光是一种能量,尤其是紫外线,穿透和氧化能力极强,如不注意避光,过氧化物随即产生,暴露在光线下的普洱茶表面会随光氧化呈灰黄-灰红-灰白而最终碳化。

③氧气是酯化后熟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氧,氧化不能进行,内含物质不会发生变化。如果空气中含有大量异物,产生异味,普洱茶在呼吸中就会连同水分一并进入茶体,改变原有的氧化性质,造成“怪味”,而最终影响普洱茶的品质,导致口感异化。

④温度高低影响酯化后熟的进程和质量。温度高,酯类化合物的形成以踊跃方式进行;温度低,一方面不利于微生物的繁殖与代谢。另一方面,茶体自身的酶促氧化,也会变得十分缓慢。此外,温度的高低也是酯化后熟的要件,结构水的移动深受它的影响。

酯化后熟是茶体酶和外在生物酶共同参与、发挥作用的结果。这些酶借助水分、氧气、温度一起作用于茶体,使内含物质发生变化,即醛类——烃类——苯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形成最后的熟香。

酯化后熟是普洱茶氧化原理应用在加工生产过程中的最后阶段。

酯化后熟从本质上讲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其基本的原理是:茶体中未能完全钝化的酶和外部环境微生物酶共同参与并帮助茶叶中各种化合物的分解与转换的过程,正是由于这些酶的参与才造成了普洱茶在后期发酵中随时间、温度、湿度的不同而产生较大的差异性。

在普洱茶的内含物质中,各种各样的酶具有不同的热稳定性,过氧化酶在温度30~35℃时活性最强,如不通过降温抑制,这些过氧化酶就会抢先于儿茶素与咖啡碱结合而最终导致普洱茶“浓、强、鲜”的减弱及刺激度的下降,实践证明,存放温度在20℃左右更有利于单宁酶与其他过氧化酶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咖啡碱。(作者:老普茶堂)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