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审评:茶叶品质鉴评的品质因子——汤色(茶叶审评的基本流程)

2022-08-07 zsdown520  243  收藏  管理

茶叶审评:茶叶品质鉴评的品质因子——汤色

编者按语:茶叶审评是指审评人员用感官鉴别茶叶的过程。即审评人员运用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辨别能力,对茶叶产品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等品质因子进行审评,从而达到鉴定茶叶品质的目的。在茶叶审评中,常用的感官评茶方法,依据审评内容可分为五项评茶法和八因子评茶法两种。本文以“八因子评茶法”讲解茶叶品质鉴评的品质因子之汤色。汤色是指茶叶中的各种可溶性色素溶解于沸水后而反映出茶汤的色泽。

汤色在审评过程中变化较快,因为溶于热水中的多酚类物质与空气接触后很容易氧化变色,为了避免色泽的变化,审评过程中要先看汤色或闻香与观色结合进行。审评汤色主要应看色度、亮度、清浊度三个方面。

1、色度:指茶汤颜色。茶汤汤色除与茶树品种和鲜叶老嫩度有关外,主要是制法不同,使各类茶具有不同颜色的汤色。评比时,主要从正常色、劣变色和陈变色三方面去看。

①正常色:即一个地区的鲜叶在正常采制条件下制成的茶,冲泡后所呈现的汤色。如绿茶绿中呈黄;红茶红艳明亮;青茶橙黄明亮;白茶浅黄明亮;黄茶黄汤;黑茶橙黄浅明等。在正常的汤色中由于加工精细程度不同,虽属正常色,尚有优次之分,故正常汤色应进一步区别其浓淡和深浅。通常色深而亮,表明茶汤浓且物质丰富,浅而明则茶汤淡且物质不丰富。至于汤色的深浅,只能是同类同地区的作比较。

②劣变色:由于鲜叶采运、摊放或初制不当等造成变质,汤色不正。如鲜叶处理不当,制成绿茶轻则变黄,重则变红;绿茶干燥炒焦,茶汤黄浊;红茶发酵过度,茶汤深暗等。

③陈变色:陈化是茶叶特性之一,在通常条件下贮存,随时间延长,陈化程度加深。如果初制时各工序不能持续,杀青后不及时揉捻,揉捻后不及时干燥,会使新茶制成陈茶色。绿茶的新茶汤色绿而鲜明,陈茶则灰黄或枯暗。

2、亮度:指亮暗程度。亮表明射入汤层的光线被吸收的少,反射出来的多,暗则相反,凡茶汤亮度好的品质亦好。茶汤能一眼见底的为明亮,如绿茶看碗底反光强就明亮,红茶还可看汤面沿碗边的金黄色的圈(称金圈)的颜色和厚度,光圈的颜色正常,鲜明而厚的亮度好;光圈颜色不正且暗而窄的,亮度差,品质亦差。

3、清浊度:指茶汤清澈或混浊程度。清指汤色纯净透明,无混杂,清澈见底。浊与混或浑含义相同,指茶汤不清,视线不易透过汤层,茶汤中有沉淀物或细小悬浮物。劣变或陈变产生的酸、馊、霉、陈的茶汤,混浊不清,杀青炒焦的叶片,干燥烘或炒焦的碎片,冲泡后进入茶汤中产生沉淀,都能使茶汤混而不清。但在浑汤中有两种情况要区别对待,其一是红茶茶汤的“冷后浑”或称“乳凝现象”,这是咖啡碱与多酚类物质氧化的产物形成的络合物,它溶于热水,而不溶于冷水,茶汤冷却后即可析出而产生“冷后浑”,这是红茶品质好的表现。还有一种现象是鲜叶细嫩多毫,如高级碧螺春,都匀毛尖等,茶汤中茸毛多,悬浮于汤中,这也是品质好的表现。(图源于南茗佳人)

附录:茶叶审评:茶叶品质鉴评的品质因子(全文)

①茶叶审评:茶叶品质鉴评的品质因子——色泽

②茶叶审评:茶叶品质鉴评的品质因子——嫩度

③茶叶审评:茶叶品质鉴评的品质因子——条索

④茶叶审评:茶叶品质鉴评的品质因子——整碎与净度

⑤茶叶审评:茶叶品质鉴评的品质因子——香气

⑥茶叶审评:茶叶品质鉴评的品质因子——汤色

⑦茶叶审评:茶叶品质鉴评的品质因子——滋味

⑧茶叶审评:茶叶品质鉴评的品质因子——叶底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