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浇到我的生命中

2020-03-21 zsdown520  874  收藏  管理
普洱茶

“我的家乡中国陕西省,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顾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这一切,让我感到十分的亲切。”

汉代的长安城内,建有东市和西市两个综合市场,还有专门的酒市、牛市等,合称“长安九市”,数以万计的中外商人充斥其间,规模之大、货物之殷繁,当时举世罕见。“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班固《西都赋》)长安九市正是西汉商业繁荣的标志。文景时期,便有了所谓的“惠商”政策,“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不如倚门市。”因而,当时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很多,便有了“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居,不在力耕也”的现象。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获得极大成功,史称“凿空之行”,著名的古代商路——丝绸之路贯通了,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当时的长安成为堪与欧洲罗马城相媲美的国际性大都市,“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

饮茶始于西汉。公元前59年,西汉人王褒著《僮约》(一种买卖奴隶的契约),是我国现存最早和最珍贵的茶叶文献。王褒是西汉时期四川资中的一位书生,因寄居在亡友的妻子家中,常唤家僮便了沽酒,便了表示不满,王褒一气之下,将便了从亡友妻手中买了过来,并立契约,严厉限制便了作为报复。契约中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记载,前者反映成都一带西汉时不仅饮茶成风,而且煮茶盛茶都有专门器皿;后者表明茶叶在当时已经商品化,出现了如“武阳”一类的茶叶市场。

汉代,茶叶的简单加工开始出现,鲜叶用木棒捣成饼状茶团,再晒干或烘干以便存放。饮法采用煮茶法,即先将茶团捣碎放人壶中,注入开水并加上葱姜和橘子调味。此时,茶的功能已经由之前的食用与药用转向药用与饮料,饮茶逐渐普及。这一时期,文人饮茶之风大兴,且相关的茶文陆续问世,除王褒外,司马相如的《凡将篇》和杨雄的《蜀都赋》分别从药物和文字语言角度谈到茶。文人与茶的紧密联系,使茶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开始萌芽。

公元前138年,陕西城固人张骞受汉武帝委托,开始出使西域。张骞(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故里在汉中城固县城南2公里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匈奴人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博望侯。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张骞病逝于长安,归葬汉中故里。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张骞通西域,“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诚信)与国外,外国由此信之”。裴《史记集解》:“苏林曰:凿,开、空、通也。骞开通西域道。”凿空,即开通道路。指张骞开通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这便是“凿空”一词的来历。《中国地理杂志》曾对甘肃省做过一次专题,让我一下子领悟了这个“凿空”的要意。出古长安,然后经过长长的河西走廊,才能进入新疆。河西走廊仿佛一个长长的勺子,仅有一条道和长安相连,青海、宁夏、四川北部、西藏、新疆与其环绕,其东西南北几乎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

西北大学李刚教授是国内研究秦商、陕商历史的权威,他说:“公元前216年,由陕西商人乌氏倮发现并经秦始皇推动最终由公元前139年陕西人张骞开拓的丝绸之路,作为十五世纪以前东西方唯一贸易通道,是由陕西商人发现的并主要由陕西商人经营的。这是目前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我的最核心的表达。丝绸之路也是茶叶之路。宋元以后陕西商人开发的陕甘茶马古道与丝绸之路直接并轨,形成了从湖南安化到西域各国的茶叶贸易大动脉,谱写了丝路贸易新篇章。”

历代文人写张骞的赞诗中,大约有两种方向。一种是,叹息人才的缺失,批评皇帝慧眼不识珠,用人不当,如杜甫诗“讨胡愁李广,奉使待张骞。”另一种是歌颂丝绸之路的贸易成果,张骞把苜蓿带到了汉朝的长安城,皇室当作珍稀品种种植。如苏轼诗:“张骞移苜蓿,适用如葵菘。”清代谢启昆的这首诗,两者结合的最好。

【张 骞】

(清)谢启昆

博望初乘贯月槎,龙庭万里欲为家。

玉门以外安亭障,金马从西致渥洼。

凿空安能得要领,开边不异控裦斜。

轮台诏下陈哀痛,上苑犹栽苜蓿花。

丝绸之路是丝茶之路,这个已经得到社会的公认。但在张骞出发走上丝绸之路的时候,张骞的随军物资里有没有茶叶这个东西,我们不妨打开脑洞,胡思乱想一下。

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受汉武帝圣命,率领百余随从由长安出发,出陇西,经匈奴。使团行至祁连山北麓,中了匈奴军的埋伏,伤亡惨重。张骞和甘父等人,终因寡不敌众,当场被俘。

临行前张骞回城固老家告别,张母依依不舍,母子话别不细言表。张母深知儿子此次西行路途遥远颇为凶险,恐其水土不服,早准备了两麻袋砖茶。张骞深知母心慈爱,深明大义,这茶不单单是给自己用,而是给整个使团随员的家乡水土,遂招呼副手甘父在骆驼上仔细绑好。

从长安到西域,白天骄阳似火,热浪灼人,夜晚朔风阵阵,寒气逼人。张骞团队虽是使团,但皆骁勇之士,风餐露宿,行进很快。出陇西以后,沿路土人多食牛羊肉,喝牛羊奶,风俗大异。使团中有胡人领队,如甘父,但更多为中土人士。使团所带给养有限,出关以后吃食就非常不便,多人表现出水土不服症状。尤其不能正常出恭,腹内焦躁,让人倍感纠结。好在张骞早有准备,把老母亲给带的青砖茶分一小部分出来,交代甘父,细细掰碎,随食材加入,或加入奶煮,或加入肉汤煮。砖茶降噪消食,大家才感到舒服点。甘父等胡人皆以为奇。

当时的匈奴单于叫军臣,由于汉朝对匈奴实行了几十年的和亲政策,匈奴和汉朝还没有撕破脸。军臣单于对汉臣也不敢十分放肆,所以并没有将张骞和甘父杀头,只是将其严加看管,留为人质,让他们为其牧羊。

一路的艰难险阻没有让张骞倒下,可是使团被俘,留置匈奴,这让张骞急火攻心,一下就病倒了。张骞心想,汉武帝交给他寻找大月氏结盟的使命恐怕完不成了,上负皇恩,下负母命。这个七尺男儿不禁流下了眼泪。忧恼患病,这下急坏了甘父和看管他的人。

张骞躺在胡床上,昏昏欲睡,浑身发冷,不思饮食,奄奄一息。看管的胡人担心他死了无法向单于交待,请来胡医。胡医看过,也弄不清啥病,束手无策。正当无计可施的情况下,随从甘父突然想起张骞携带的青砖茶,忙命人取来,依样照葫芦弄好,硬喂进张骞的嘴里。张骞病症正重,这回也是吐出的多,喝进的少。甘父常在汉地,知道茶对于汉人的重要性,也不松懈,坚持喂饲,张骞每喝进一口,甘父就松一口气。这样持续了的七八天,张骞火退,精神才渐有好转。

张骞康复以后,甘父细说了原委。张骞深感这茶是救命茶,更感母德浩荡。忙派人查看,好在驼砖茶的骆驼还在,砖茶也尚完好。匈奴士兵抢走了使团携带的丝绸、瓷器、以及金银财宝,把这黑乎乎的不明物并没看上眼。只是这青砖茶经一路高温汗水高湿,茶叶发酵,茶砖颜色更加乌黑透亮,煮出来色泽艳丽,由黄汤变成了红汤。这令张骞不得其解,也惊诧这鲜红的颜色,心里直说可惜了我母亲的茶。胡人甘父看出了张骞的心思,说到:我多年在汉地行走,于茶也有耳闻。但是确实喝不习惯原来青砖茶的滋味。这几日我为您服侍煮茶,你喝的少剩的多,我也喝点,觉得现在这砖茶的口味甜醇,香气馥郁,加入奶后更为顺滑清新,更好喝!”

张骞让甘父把砖茶撬一块放到羊奶里煎煮开,仔细咂摸,还真如甘父所言,不禁惊奇,大感天造化之。甘父趁机献上一计,以砖茶行贿看管,早逃脱之。于是,甘父以庆祝张骞活命为由,邀请匈奴看管一起享用砖奶茶。匈奴人常食酒肉,滋味肥甘,初尝奶茶,颇感清新爽口,都说好喝。甘父趁机把在中土关于茶的见闻添油加醋的讲来,匈奴人更觉金贵,遂纷纷讨要。甘父谎说这是单于贡品,只有王室贵戚才能享用,自然不给。斗转星移,两人暗中行事,一日趁看管大意,逃之夭夭。

好个张骞,脱离虎口之后并没有退缩,只是继续西行,取道吐鲁蕃进入塔里木盆地,再沿天山南麓经丐耆,龟兹,疏勒等地,然后越葱岭西至大宛。这条路山高路险沙漠浩翰,不仅有风沙袭击野兽威胁,而且经常缺食断水,只能射取禽兽充饥。到了大苑,大宛王热情地接待了张骞,并为他发遣向导和翻译,送至康居,康居又转送至大月氏。此路张骞和甘父已深知匈奴人对砖茶的喜好,更贵重于珠宝,也不时拿出一两片砖茶通关。到了大月氏,盘点一下,剩了八十一片砖茶。张骞留出一片,准备带回汉中府上奉高堂。见到大月氏国王,张骞倾囊拿出所剩的八十片砖茶,说是汉武帝的盛礼。大月氏王也甚爱之,留驻月余。在此期间,甘父教导大月氏人煎煮砖奶茶,王室服用三日之后,都觉身体轻盈,赞誉不断。大月氏王因此更高看砖茶,派人护送张骞和甘父回汉。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带了更多的茶饼,路程颇为顺利。随着时间推移,匈奴人也习惯喝奶茶,不但暖胃热身,还能化油腻消积食润肠道。于是,茶成为了西域人的生命茶,丝绸之路也称为丝茶之路。

西安汉景帝阳陵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茶叶,距今2150年。汉景帝是汉武帝他爸,汉武帝委派张骞出使西域。

这虽然是一个故事,但也并非无可采信之处。《茶经·七之事》引:“《广雅》云,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桔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因《广雅》成书于三国魏明帝太和年间,故历来都据此而认为中国饼茶起源于三国时代。科学家在汉武帝他爸汉景帝的陵墓里已经发现单独存放的茶叶,距今2150年,表明至少在汉朝宫廷,茶叶已经为一种独立饮品。陕西城固本是陕南茶区,虽然古代茶叶产量少,但茶叶的药用价值已经广泛得到公认。茶叶除上贡王室贵族精细茗茶外,民间也会大量使用粗茶。而且,制茶的工艺也已发展到了做蒸青茶饼的阶段。出于便于携带和药用功效,身为茶区后裔的张骞踏上丝绸之路的时候带上些茶叶,也就顺理成章了。

格鲁吉亚与中国的交往源远流长。格鲁吉亚语中称中国为 “秦”,相传这个称呼来源于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在格鲁吉亚,人们爱喝一种红茶叫“刘茶”,这种茶的祖源为中国茶。19世纪末,来自中国汉口的茶坊伙计刘峻周将茶籽、茶苗带到了黑海沿岸的格鲁吉亚巴统市。他在当地生活了30余年,培育出了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优良茶品种,被称为“高加索的中国茶王”。在1900年的巴黎世界展览会上,刘峻周的“刘茶”获得了世界金奖。大唐西市集团董事局主席吕建中先生讲起这个故事,双眼燃放着智慧的光芒,在大唐西市集团的发展蓝图中,茶叶将成为重要的一个元素。2015年12月,由大唐西市集团联合丝绸之路沿线36个国家商协会组织共同发起的“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正式成立,这也是世界首个以“丝绸之路”命名的国际商会联盟组织。目前已有40余个国家的商协会组织成为团体会员。总商会会员还共同发起成立了“网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国际发展基金”“丝路智库联盟”“丝绸之路商贸博览园”以及“国际白银交易所”等务实合作机构,为丝绸之路区域互联互通提供渠道、资金及治理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

肖云儒先生是中国首位丝绸之路文化宣传大使。2014年肖云儒74岁时参与“丝路万里行.重走张骞之路”活动,坐汽车跑15000公里由西安到达罗马,并出版《丝路云履》《西部向西》两书。两年之后的2016年,他又以76岁的高龄再一次参与“丝路万里行.重走玄奘之路”活动,坐汽车跑17000公里,由西安经中亚中东到达印度当年玄奘修佛的那烂陀寺。新作《丝路云谭》即为肖先生第二次西行丝路的文字结晶。全书20万字,40多篇文化散文,100多幅现场照片,他通过脚步来丈量丝路,通过亲历来感受丝路,通过思考来阐述丝路,真切而有深度地纪录了丝路沿途的见闻和历史文化的纵深探索。在一次茶文化进大学校园的活动中,肖云儒先生风趣的说:

“我是一个年纪稍大的饮茶人,喝了一辈子茶。这么多茶水浇到我的生命中,总要发一点芽。”

“从中国文化的角度,茶叶被称为国饮是当之无愧的。”肖云儒说,茶的源头就是天精地气,没有一个植物产品能像茶叶这样含蕴这么多的山水阳光,清新空气。茶叶生长在山林,呼吸的是没有雾霾的空气,根部吸收的纯净的山泉,我们饮茶就是亲近自然,享用造化给予人类给予生命最大的一种优惠。从茶源来看,茶叶这个饮品是最天地,最源发性的。从茶艺来看,陕南民歌相当一部分是茶歌,南方各省地方戏就叫采茶戏,茶对中国艺术的影响可见一般。茶艺是琴棋书画歌舞艺术的一个综合体,观赏茶艺就观赏中国文化中非常精要的部门。“我们没有看到有人弹着古琴喝咖啡,谈着古琴必须要喝茶,这是中国人的一种生存方式。”肖云儒说,茶道是中国主流文化的代表之一,中国的艺术构成了一种风气,叫茶风,这种风气弥漫在祖国的大地上,是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肖云儒认为,茶风是最君子的,君子就是宽容、礼貌、和谐、有涵养,这样一种君子之风都在茶叶里面。

本文节选自《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茶贵人原创。

(责任编辑:八分斋)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