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寒风乍起,寒意微微。一位客人推进而入,轻车熟路地选好了需要的茶,然后被我邀请着坐到了茶桌边。我们正好打算尝一款刚到的熟茶,而这客人又是喜欢熟茶滋味的人,那就不妨一起喝上几道,聊上几句。
新制的茶饼,简单的包装,低调的售价,注定这是一款朴实的普洱茶。撬取、冲泡、分汤,还不曾送入口中,客人便说这茶香气不纯,略一入口,客人又说滋味不佳,再观汤色,客人就那么一直摇着头。我看了一眼茶饼包装上的日期,去年八月,当真是新得真切的普洱茶啊。此时所有的感受,都被一个“新”字硬生生盖在了下面。
换了一道茶,依旧是普洱熟茶。可能是因为有了对比,客人一入口,便是一个“这还不错”的眼神递过来。心情明显因为茶汤的适口而愉快,客人打开了话匣子,一句接一句的聊起了家常。我听着,笑着,仔细地喝着茶,倒也不打算说一说关于这款茶的信息。一次分汤后,我又看一眼茶饼包装上的日子,去年三月。价位相差无几的两款茶,相差不过半年光景啊。
心底闪过一丝歉意,看刚才的自己,像不像一个心急的孩子。
良师择徒,慧眼识珠,若是没有宽容的长远的眼光,会不会也是个多要靠运气的事情?如果一开始就那么优秀卓越完美,是不是就不再需要什么历练打磨蜕变了?
回到普洱茶中,所有人对其的喜爱的原因之一,就是她的动态变化可期可待的特质。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耐心一点,等等她的平静、舒展、成长和变化呢?就好像等待一个姑娘的到来,你悦心于她的美丽秀雅,就总要给她梳妆打扮的时间和从容吧。心急,想着一蹴而就,难免一锤定音,对于普洱茶来说,可能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惜之爱之吧。
有过几次关于品饮新制茶的经验,同一饼茶,相隔数月的滋味,相差甚远。我总喜欢跟人说,她们是陌生的,又从南方千里匆忙赶路到了北方,需要适应一下,平静一下,掸掸这一路的风尘,收拾这一路的心情,然后才会相见。可能我的说法太拟人化了,但是我只想给普洱茶一点舒缓的时间,好让我能走近真实的她们。
那为什么还要在第一时间冲泡一饼新制的普洱茶呢?原因也是来自对比,这种对比会浓厚你对普洱茶的兴趣,深刻你对普洱茶的喜爱。其实,并不是每一次对比都足够让人欣喜,可是没关系,“百分百”的局面本就很难存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没有必要如此苛求一片普洱茶,你说呢?
又看了一眼那片第一道冲泡过的新制普洱熟茶,我说过她展示在外的“朴实”,但这并不能延伸理解成她内在的“无华”。我不能确定,数月之后,在数九寒冬的北方,她会是呈现出怎样的滋味。但是,我会安下心来,给她以时间休养生息。说我,偏颇也好,固执也罢,在一片普洱茶面前,我不过是不想做个心急的孩子。
结果重要,但过程往往更考量人心。而生活呢,往大了说,也就是一个过程了。
(责任编辑:八分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