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成也山头败也山头

2020-03-22 zsdown520  590  收藏  管理
普洱茶

这些年,云南山头茶声名鹊起。因山头茶之名,也成就了众多名不见经传的茶企。

品饮者熟知的老班章、易武、冰岛、昔归,茶企只要傍上了,产品就好卖得多。离开山头,去讲茶企历史、生产工艺、拼配技术,推广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也是广大新生茶企不愿或无法面对的。

山头茶能够成名,原料价年年“上涨”,除了自身品质因素(非主导因素),茶企的助推功不可没。今春老班章所谓的“茶王树”可以叫价到32万元一公斤,超过老班章均价30几倍,显然茶树的主人没这么大胃口,也“狠”不到这个程度。

明眼人都知道,山头茶价并非市场充分竞争的结果,而是寡头垄断、操控的结果。只要“茶王树”每年能够成功吸引业界的眼球,锚住了整个山头的茶价,谁是最终受益者就很清楚了,当然不仅仅是茶农。

山头茶火爆起来,依托某个山头的茶企短期内赚取超额利润,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好像找到了一条发展坦途,但潜在的危机随时爆发。早期茶企操控原料价格,绑架了山头。随着越来越多竞争者涌入,原料价不断失控,高度依赖某个山头的茶企开始自食其果,反过来被山头绑架,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山头一旦泛滥,伴随而来的便是原料品质的下降,掺杂使假成为常态。继续做山头茶,利润越来越薄,新茶贵过老茶的矛盾日益尖锐;放弃山头茶,转做普通产品,等于丧失了品牌的核心支柱,变得不伦不类,在终端市场毫无优势可言。

“山头”属性过于突出的茶企是非常危险的。炒热一座山头很容易,守住一座山头则要困难得多。合作社约束不了茶农,初制所也无法确保品质不出问题。一旦山头茶的纯度变得可疑,便是客户流失的开始,茶企的后续经营就难以为继。

当前众多茶企面临的困局,归根到底就是对山头茶资源的依赖问题。山头茶繁荣时期的假象,掩盖了品牌文化、营销手段、技术实力的短板。一旦山头原料价格失控,这些茶企的痼疾立即显现。可谓成也山头,败也山头。在找到自身核心竞争力之前,过度依赖山头概念的茶企都很难走得远,这一点已经为现实所证明。

(责任编辑:八分斋)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