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而知新。今天有人提起普洱茶的历史,我又查了下历史。正好跟大家分享一下,老黄片以及老茶头的历史。我翻开历史查了下,原来果然不是只有熟茶才有老茶头;也不是现在才喝老茶头:“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采而蒸之,揉为团饼;其叶之少放而尤嫩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其入商贩之手,而外细内粗者,名改造茶;将揉时预择其内而不卷者,名金玉天;其固结而不改者,名疙瘩茶,味极厚难得”。这个是清朝某人的文字记载。
二月间,做绿茶,嘿嘿,毛尖,先贡,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注意,相当于阳历的四月五月了,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阳历 7-8月的居然就叫谷花茶,其入商贩之手,而外细内粗者,名改造茶。原来以前的人,也开始做撒面了;将揉时预择其内而不卷者,名金玉天,这个就是老黄片了;其固结而不改者,名疙瘩茶,味极厚难得,这个就是老茶头。嘿嘿,生茶的老茶头。由此,可见古人当年做茶,并没有什么明前的概念;普洱茶引入明前茶,这个概念实在是现在乱来,把绿茶概念引入。要知道,云南地形复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我老家那边,关于旅游的一个噱头就是,一天内让你经历四个季节,在夏天,去山顶,有积雪;然后去金沙江边,海拔只有几十米,酷热,可以种植热带作物;热带温带的作物都有,从芒果到苹果,这种跨越是常见的。
揉时预择其内而不卷者,名金玉天。揉不卷,叶子老啦,就是老黄片了;头春、二春,这些概念是有些糟糕的,不是那么明确的,是方便忽悠的。我记得以前讲过这个话题,很多人以为,所谓头春、二春的区别,就如割韭菜,今天割的叫做头春,再过一段时间长出来的,就是二春。我认为,这个概念用在韭菜上是对的,用在普洱茶上,有点莫名其妙。采茶不是割韭菜。我之前说啦,如同种果树,树上结了100个果子,太多了,所以首批摘下一些发展前途不大的,让后面的长,这个就是大树茶采摘的原理。这个要翻看以前的大滇说茶,有图的,茶树发芽的速度没有那么快的,不允许你在短暂半个月内摘两次。搞一些早春,正春的概念,无非是多一个噱头而已。某家一片茶地,绵延20亩,不算多;山势起伏,有沟有壑,树龄有大有小,发芽有早有晚;你不能强迫所有的茶树都在同一天发芽,同一天长大,这个必然是不同步的。而许多茶农家,动辄几百亩地,也不可能同一天采完茶的。嘿嘿,大家要注意大滇,不说树龄,不说早春二春,老天,一棵树有800年,其他树有200年;我能说树龄是500年,很多树树龄会被增长的……不敢啊,那些树的英灵会找我算账的,因为辈分会乱的……800年的树,生了几棵700多年的,然后类推……辈分不能乱啊。眼前,我们所能看到的就是乔木,直立的大树,有粗有细。
古树的繁殖是有性繁殖,是茶果掉到地上长出来,或者用茶果来种。这个跟现在用无性繁殖,是不同的。现在大家等不及用茶果来种啦,直接去茶科所买小苗来,产量高,种植速度快。按产量来说是,肯定退化的,普洱古树亩产10多公斤,这个就是铁观音过5-7年就要挖掉重新种植的原因之一。茶果,嘿嘿,没试过,据有人说,可以用来榨油,用普洱茶的茶果榨油。这个人被我把脑门打肿了,俺们家吃的茶油可不是这种树榨的,树种完全不同,我可没在茶区看见谁用这个榨油。总之,从古人的做法来看,压紧压茶的,肯定不是芽尖;那个是做散茶的,当绿茶喝;然后呢,做紧压茶;人都是农历三月四月做,也就是公历 4月 5月;哪有什么明前概念,早春正春概念。今年南方大旱啊,继续大旱啊。
茶友:就存放过程来看,是不是真正的大叶茶(非纯芽茶)后期更好,如易武茶的采摘比布朗的要晚。
这个问题,问得好啊。我从来都是力主无论是生茶还是熟茶,选用青壮年茶青做普洱茶。所以,什么全芽,单芽,白花花的茶,没在大滇的茶里出现,引得许多爱美人士憎恨。在我有选择的前提下,你看看麻黑;嘿嘿,麻黑其实也可以选白白的做;但是白的没有黑亮黑亮的好喝啊。现在在做礼品茶市场的时候,经常面临的选择就是,客户要求做铺满芽头的茶,我满口答应;但客户若要求用大滇的商标,用我自己的名字,那我只好拒绝。不用大滇的商标或者我的名字,别人又怕我给不好的原料……难啊。呵呵。今晚是论古说今,随便聊聊,明晚要聊下泡茶方面的一些基础问题。
(责任编辑:八分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