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稳定和规范种植基地。打破板块现状,构筑带状格局。将现有茶园联成一体,扩大茶园规模。对宜茶荒山进行高标准、高质量的垦种。大力引进优良品种,加强茶园科学管理,提高茶叶单产和品质。对古茶树采取保护和转产措施。
二是培育和加强企业化经营。按照因企制宜和因地制宜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宜股则股,宜卖则卖,宜租则租,宜并则并,对茶园、龙头企业进行民营化改造,搞活茶叶企业产权。打破地域、行业、所有制界线,通过市场化实现整合,统一名称、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宣传、统一出口、统一包装,建成集生产、加工、销售、科研、流通、服务于一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集群式企业联合体,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三是开拓和搭建市场化平台。培育流通载体,实现茶畅其流。拓展国内国外市场,探索广告营销、节会营销、网络营销、队伍营销等各种营销形式。特别要注重思茅整体品牌的宣传,把不同的品牌集中在同一品牌之下。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思茅专业茶叶贸易市场的功能,营造公平、安全、守信的市场环境,确保茶商的合法利益。
四是拓展融资渠道,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民间资本。为促进茶叶产业发展,思茅市采取了多项投融资措施,资金的投入大为增加,但这些资金毕竟有限。在自有资本不足的情况下,只有靠借贷来发展,但既有的融资体系又几乎把家庭式茶坊和中小企业排除在外。为此,可采取设立“会员制、封闭型、反担保、社区化、小额度、非盈利”担保公司的做法,将政府信誉和银行的市场行为链接在一起。所谓的“会员制、封闭型”是要想获得担保公司的担保,企业就必须“入会”,成为担保公司的股东。每家企业加入时,需要出一定额度的资金成为公司的股东。根据出资额,企业再向当地农村合作银行申请贷款,而由担保公司提供最高5倍于出资额的担保。此外还可在入股担保公司时附加诸如“发展潜力”和“声誉”等条件。
五是引进和创新优良品种及加工工艺。培育科技载体,实现茶优其质。紧紧抓住消费者追求健康、绿色、有机、无公害的需求,改进原材料,革新茶工艺,设计新包装。充分利用思茅地区茶叶有机含量高、病虫害少等优势,加快有机茶园建设,提高鲜叶的鲜嫩性和品质。大力引进先进制茶技术及茶叶加工设备,以机械制作为主,以手工操作为辅,实现制茶程序化、规范化。以良好的包装形象取悦广大消费者,积极探索把小包装做成大产业。
六是延伸产业链提升集聚度。要真正使茶叶产业发展壮大,必须充分挖掘利用茶叶的价值和用途,拓展消费领域,积极向文化、旅游、城建等行业渗透。大力弘扬茶文化,加快挖掘整理思茅拥有的民族特色和独立风格的茶文化,积极发展茶旅游,按照“一观、二闻、三采、四炒、五品、六购”一条龙要求,营造良好环境,吸引游客参与,丰富旅游内涵,提高茶叶附加值。
七是扶持和完善中介机构。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加快茶叶产业化中介机构建设。加强对茶产业的组织领导,把茶产业的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目标责任状,严格考核,加大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围绕茶产业搞好政策、科技投入等各项服务,营造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合力发展茶产业的浓厚氛围。
八是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质量管理和监督体系。要保证茶叶的质量,首先必须从管理人手。中国现有的茶叶质量评审制度不完善,下达到各省、区的茶叶品种标准千差万别,未能彻底解决质量问题,尤其是在市场开放、“入世”冲击下,仅仅依靠技术监督部门对茶叶进行监测已远远不够,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势在必行。要从质量等级检测入手,尽快对茶叶生产采用“原产地保护”和“地域标志”等手段以防止质量下滑,同时大力提倡“抓好流通关,倡导茶叶专营、自营”,只要把住流通环节,种植和制作环节便会不管自严,也能有效地制止假冒伪劣产品。
(责任编辑:八分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