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能“倾听”
口若悬河固然好
可真正智慧的人都在倾听
“听”是个好东西,在一件事没有头绪、一个决策没有把握、一个想法没有落实的时候,“听”可以帮助思考。
小时候,都挺自命不凡,东西学了些皮毛,就在人前卖弄大谈特谈。那时候学表演,看到电影、电视里的演员,就品头论足,老爸总是严厉地说:“学点儿人好的,少说话,多看”,可惜,这话到现在才领会,有些晚了。
喜欢说话,究其根本是想炫耀自己,告诉别人“我知道”。这要分场景吧。演讲台上,你是主角,你说的所有人都在听,所以便要毫无吝啬地说给大家听,征服他们,赢得大家给予的最高分。但生活的舞台上,没有观众,演员太多,观众就成了稀缺资源。如果可以,在没有成为主角前,做个观众,给别人喝彩、打分,不是更好吗?
“聪明”耳聪、目明,没嘴什么事儿。早早的,古人们就将“听”的好处隐匿在词语里。
“听”非“只听”,是个由不知到知、到思考、到知道的过程。既然是过程,就需要时间;既然要思考,就需要安静的空间,因此,“听”是个三维的东西。
酒桌上太嘈杂,咖啡杯里太兴奋,唯有茶,用香气充斥鼻腔、用回甘麻醉味蕾、用亮汤满足眼球,留“耳朵”给人。
《三体》中,人类的唯一优势就是“隐藏思想”,特别在东方文化中,这种隐藏成为一种艺术,把真实的想法藏在话语中,减少对别人的伤害。所以要“会听话”。听来的话,和到茶水里咽下,品尝滋味的同时,滤出话外的故事,才能真正“听明白”。这个过程里,茶拖出时间给你,静下来思考。
是安静地喝茶,还是喝茶必须安静?不知。
不论心情多烦躁,喝杯茶,总能让人平静下来。这就是喝茶的魔力。越长大,心里留存的东西就越多,要时时清理刷新,更需要安静的状态。
人是个奇怪的生物,太安静便会孤独。监狱中最严酷的惩罚就是“禁闭”,时间长了,人的精神就会崩溃几近疯狂。反之,太热闹了人也承受不住,天天在夜店乐呵,久而久之,会出现心律不齐的症状。比较健康的是在静和闹中保持平衡。如今生活太紧张,太喧闹,喝茶就成了我们寻找安静的方式。
因为安静,所以身体的各种器官也放松下来,不需要太多消耗,把血液更多地给大脑留着,人也更清明。
夏天,一身大汗地进屋,喝杯冰水与喝杯温茶之间选择,一定是后者更舒服解渴。正所谓“心静自然凉”。
喝茶教会我聆听。友人品茶,听得是大家的故事,各自的爱好,给我一个了解他的机会;同事饮茶,听得是志趣、思想,达成一个共同目标;生意伙伴约茶,听得是需求,拿的是一个结果;即便是自饮,也能静静地听到自己的心。
(责任编辑:八分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