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最好不碰九十年代的普洱茶?

2020-03-28 zsdown520  311  收藏  管理

八〇九〇年代,是香港台湾经济的黄金时代,本人前面一篇文章简单聊了一聊当时台湾的经济发展情况。相信对历史有了解的朋友,就能理解为什么在九十年代中期,一直延续到2000年以后,所有的普洱茶的炒作背后,总有着台湾和香港人的影子,毕竟都是先富裕起来的一群人,而且都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洗礼和刺激的,人家吃肉的时候,我们还在喝粥,人家说普洱茶养生健康,延年益寿,“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好像都是对的,人家有钱自然就有话语权。

另一方面,八十年代后期,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要收回“中茶牌”的商标,云南那里的国营茶厂早就习惯了按计划生产、按计划出货,包装也都是统一的设计,根本还不知道要怎么来运作一套全新的从生产到销售的现代公司,更重要的是要自负盈亏。

但是出口的需求还是存在,中茶的销售网络并没有改变,所以勐海茶厂等国营茶厂,还是可以继续生产中茶给过来的订单,但是要缴付使用费,于是“大益”、“宝焰”等名牌就出现了,比较悲催的是昆明茶厂,本来以前茶叶都是靠调拨,后来市面的仿品太多,导致经营困难,96年代时候直接破产了,真是倒在了黎明前(后来重新被中茶启用,已是十年后的事情了)。

简单捋一下,这段时间发生的一些关于普洱茶的大事记:

1988年,勐海茶厂在巴达、布朗山开辟了两个万亩茶园基地,以保障后期做茶的需要,按照三年出量的设计,91年以后,这两片茶园就可以大规模供原料了,这原料自然是就是所谓的台地茶了。

1989年,大益商标注册公告发布,这是勐海茶厂自己的品牌。进入九十年代,虽然勐海茶厂还在接中茶的代工订单,但是更侧重自己的产品开发推广,品牌的力量。

1992年,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经云南省工商局的批准完成了企业名称的变更,“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名称成为历史。这个节点后“省茶司”的茶都是标记“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92年以后生产的标着中土畜一长串名字的茶,跟中土畜已经没点关系了,所以包装设计都是乱七八糟的,没人管也管不了,爱咋咋地。

1994年,省茶司要求勐海茶厂停止使用“中茶牌”商标,与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关于“中茶”牌的纠葛,一直持续到了2003年。同年,云南下关沱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做自己的品牌才能减少受制于人。

1996年,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勐海茶厂虽然还在,但是开始各自独立核算;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对于包括省茶司96年以后代工生产的所有标记中茶牌的茶叶全部认定为假冒,商标授权的混乱,管理的混乱让中茶牌假货横行、品质更是良莠不齐,加上香港台湾的大肆炒作,什么老茶,中期茶全出来了,怎一个乱字了得。

2003年,省茶司正式停用中茶牌。进入2000年后,勐海茶厂的很多核心高管领导,技术人员纷纷离职,大厦将倾,风雨欲来,却又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市场化进入了百花争艳的时期。

2004年10月,云南博闻投资有限公司全面接手勐海茶厂,从此大益就变成了民企。

为什么说最好不碰九十年代的普洱茶?原因如下:

商标品质没有保障:机构体制的改革,导致了相当长的时间内,中茶和省茶司的一些冲突和矛盾,商标的利益问题是导致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

生产销售环节混乱:小茶商、小茶厂的崛起,加上外界势力的炒作,让市场管理变得十分困难,更不用说很多人的品牌意识到今天都还很淡薄,只要能做出来,就能卖高价,又近乎没有风险,这样的结果就是全盘的否定。放在历史的角度,笔者喝过很多这个时期的茶,好的很好,差的很差,所谓的包装没有任何参考的价值,只能从是不是好喝,价钱贵不贵,这两点决定;

后期仓储不明,来路难辨:现在很多所谓的九十年代的茶,很多都是早年拉到香港广东,后来又返回云南和其他各地的茶,著名的芳村,早就看透经历了一切,堆积如山的茶叶,几辈子都喝不完,传世么?呵呵。

一款好茶,价格不应该贵,但是要好喝,贵的茶不能叫好茶,因为好的普洱茶从来也不贵,谢谢!喜欢就喝掉它,茶是用来喝的,不叫的公鸡才吃得饱,好花自然香。

(责任编辑:八分斋)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