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杯茶中 能够清晰折射出今日的中国阶层

2020-03-28 zsdown520  259  收藏  管理

中国的面孔常常让老外搞不透。别说欧洲人,就连一衣带水,号称对中国文化比较熟悉的日本人也搞不透。早在晚清年间,常住中国的日本记者佐藤帖治郎写过一篇文章,论及中国说:“识者有言,弊随法起,假公济私,流品污贱,至官而极,支那不亡,是无天理;农工商贾,茹苦耐劳,诚信善良,实占多数。仁义孝悌,半出田间。支那若亡,是无人理。温带气候,民物富庶,矿产丰饶,天府雄国,支那若亡,更无地理。”晚清中国,百弊丛生,万象衰败,面临亡国的民族危机。但到底会不会亡的问题,却令人深深困惑,谁也不敢轻下定论。原因无他,实在是因为中国太大,中国的面孔太过复杂。

中国面孔之复杂,到今日,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仅只在一杯茶的面前,今日中国的面孔就数不胜数,让人如坠云端雾里,很难理出个清晰的头绪。

话说当今世界欧美文化仍占主流地位,以可乐、咖啡为代表的日常品饮生活风尚席卷世界的每个角落,中国自然也不例外。可乐、咖啡迅速占据中国年轻一代的嘴巴,大有把传统茶饮挤到边缘角落之势。于是乎,有人感叹:中国传统茶文化有被取代的危机。可是,近年来,普洱茶大热,中国茶大热,各地茶楼茶馆在中国的每个都市、城镇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崛起,大量80后、90后新新一族在欣然接受可乐、咖啡的同时,也以更大的激情接受了中国茶、外国茶。如此之势,有谁搞得懂中国人的嘴巴里,是可乐、咖啡的版图大呢,还是中国茶的版图更大?中国人嘴巴上面的脑袋里,是西方文化的版图大呢,还是中国文化的版图更大?

话说中国当今茶饮,有数百、数千、乃至数万、数十万一泡的高档茶、名贵茶、极品茶、珍稀茶,同时也有数十元一泡的中档茶,数元、数毛一泡的低档茶,甚至还有一分钱不用花的极低档茶。再看喝茶的人群,既有挥金如土、甩手数万、数十万、上百万,躲在极小的圈子里喝极珍稀的茶的“神秘客”,也有大量在一般茶馆茶楼、家中喝一般优质茶的中产阶层茶客,同时还有大量对茶的质量丝毫都不在乎,把餐馆、餐厅的免费茶和在田边地角的大茶罐中的茶如饮甘霖一古脑儿喝下去的普罗大众。

至于说到中国的喝茶方式,那更是各个茶种不同,各个地方不同,各个群体不同,千差万别,千奇百怪的各种方式都有,难以尽述,难以归纳。

如此种种,说明中国当代茶饮面孔之大、之丰富、之复杂。究其原因,大概只能说这是因为中国之大,之丰富、之复杂。而要从这“之大,之丰富、之复杂”中看清中国的当代面孔,永远都是一件徒劳的事情。

但在茶水里,中国当今面孔的一些大致线条和轮廓却还是比较清晰的。略举数例:

中国今天的文化,已经是东西方并举,中西合璧融于一炉的多元结构文化。可乐、咖啡与茶并举,牛仔西装与旗袍马褂共飘,当今的中国人,对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中文与英文,早已度过了晚清以降的焦虑与困惑年代,开始与更具理性和宽阔的胸怀,以更加恬淡自信的态度面对诸如文化方向、社会发展方式选择这些问题。如此的面孔之下,有时候,再拿可乐、咖啡和茶去脑子里较劲,成了一件多余的事情。

从一杯茶中,能够清晰折射出今日的中国阶层,已经形成了富豪阶层、中产阶层、普通民众阶层都占一定比例的多元结构社会阶层,彻底告别了某个阶段的清一色扁平化结构。与此对应的是,奢侈消费、中档消费、一般消费各占一定比例的社会多层次消费结构方式。社会多元阶层和多元消费结构方式,当然是好事,但也并非完全是好事,因为这里有一个前提:动态平衡。而幸运的是,在茶中,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中国社会结构多元和谐共存的鲜活面孔。茶本一味,虽有茶种之别,档次之分,但都是茶。而是否能在茶中品到舒服、品到健康、品到万物与我共生,天地与我同在的禅味,和一个人的阶层、消费能力、甚至所品之茶并无关系,而只和一个人的嘴巴肠胃和智性有直接的关系。这是中国茶道所追求的,也应该是当今中国社会所追求的境界。

从一杯茶中,还可看到当今的茶价确实涨了,并且还涨得不少。其实,又有哪一种人们直接需要的物品不涨呢?这说明,今天的中国,已经逐步步入了高物价社会,并且不可逆转。高物价社会并非完全是好事,但也并非完全是坏事。至少这说明,今天的中国人总体上还是有钱了,至少在许多事情上并不差钱。

从一杯茶中,还可看到,即使我们有时差钱,比如在喝高档茶上差钱,也并不完全是坏事。因为这提醒着一个问题:资源珍贵,我们要无比珍稀好茶这种资源。毕竟,好茶这种资源是从大地上生长出来的,需要极好的气候、土地、阳光、雨水。一杯好茶如此珍贵,应该时刻提醒我们:好的环境生态如此珍贵,值得精心呵护!同样幸运的是,从一杯茶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当今中国的这种意识已经越来越强了。

(责任编辑:八分斋)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