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顿悟

2020-03-28 zsdown520  564  收藏  管理

 茶文化里,附加了太多类似的东西。武术作为健身手段无可厚非,但若明显脱离物理学常识,走入神秘论,可以想见最后这件事的结果必然是——荒唐!回到茶方面,我承认会有某些时刻的神奇,突然展现出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样的神奇,姑且可以称之为顿悟。

  一、老班章的发现

  老班章是普洱茶史上的奇迹。目前,“班章为王,易武为后”的格局,稳定了数年,但是班章茶的出名,也就是最近这十年的事。我想,发掘班章茶潜力的人,在某一刻一定是有了顿悟。上千年的普洱茶历史里,突然展现出另外一种风格的普洱茶,发掘了班章之美。回到2003年,知道班章茶的人并不多,我相信,如果当时有成熟的标准,班章茶绝对不会脱颖而出。因为班章茶太不符合历史上的普洱茶口感。谁在突然之间发现了班章茶的价值,似乎现在谁也说不清楚了。但这扇窗的打开,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这是一个偶然的发现,而认为是在经历了长期实践后总结出的代表性茶品。发现了一种独特的茶——试销——反应良好——扩大收购——制作——获得良好市场评价——市场加以炒作——成就名声。这个流程里,如果说没有人蓄意为之,那不可能。由此得到的启示是:如果我们有机会找到类似的茶,我们仍然可以重复类似的路去赚钱。所以,有了昔归,有了冰岛,有了茶王树等等……

  关于老班章的顿悟,带动了整个普洱茶产业的发展,甚至改变了普洱茶行业的运行轨迹。虽然有炒作的因素,但我们有必要看到核心,是高品质。所以,自2008年来,古树纯料市场,迄今看不见衰退的迹象。大家漫山遍野去找,走遍云南各大茶区的山山水水,的确让普洱茶更加多姿多彩,也对普洱茶产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普洱茶的世界,不再单调。这些山头的发掘,绝对没有偶然,都是做茶人、爱好者冒着生命危险,用自己的双脚发掘出来。所以,要顿悟,不要神话。没有突如其来的慧眼和神通,只有踏踏实实走遍山山水水的顿悟之路。

  二、值得尊敬的拼配茶

  有一群人痴迷于拼配,总在试图拼配出完美的茶。经历了无数原料的拼配后发现,完美的茶是不存在的,然后就退而求其次,按照普洱茶的大致方向来做拼配。这些年,我试过太多不成功的拼配茶,也试过少许成功的拼配茶。应该来说,拼配得成功的茶是极少数,但成功了也会让人非常敬佩。这里面,也存在顿悟,而这个顿悟,直接造就了几个成功的品牌。我不相信天赐秘方,因为在拼配的实践中,也只有千百次拼配,再经过客户的反复确认,并存放若干年,再反馈,才会得到一个及格的配方,优秀者则更加难得。对无数茶区的原料,包括工艺的充分理解,才会有出色的拼配。大师也好,老师傅也好,我想无人可以挑战这个规律。匆匆往茶区一行,甚至凭空想象出的配方,正如太极大师隔空把人打飞一样,需要徒弟们的配合。顿悟,来自千锤百炼,来自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实践;需要发自内心,全神贯注地投入!

  三、时间带来的顿悟

  普洱茶的认知,是一个非常耗费时间的过程。有时,判别茶的好坏,要下结论,得花费5-1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因为茶在陈化中会产生不断的变化。研究陈化过程中的茶,很容易将一生投入其中。茶如人生,人生如茶,并不是空话。我坦言,目前的普洱茶行业,还不具备成就大师和专家的土壤;因为这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行业,系统化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深入;持续的时间,也远远不够。 而产生大师或者专家,我的理解要满足几个条件:

  第一,的确扎根在茶区里,熟悉至少30个典型茶区的茶品特点;

  第二,跟踪研究从鲜叶到毛茶,再到成品储存陈化的全部过程;

  第三,的确一手制作,或者跟踪制作百吨以上的茶,有几十种产品从鲜叶到老茶这个过程的研究。

  一批茶的陈化过程,以20年计算。每年20个品种,要熟悉30个山头的茶,怎么也得花上30年才有发言权吧。所以,慎勿当专家,我辈当自勉,扎实制茶,努力记录经验与教训,不断改进,尽可能为后人提供真实的资料。二十五年后,我们或者可以评说,关于普洱,我了解了大约百分之五!现在,我们其实才开始入门。

(责任编辑:八分斋)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